浅谈实现现代化因材施教价值创新的策略研究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国已根深蒂固,其教育思想在国内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综合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多方面力量因素,有效落实分层教学,促使每一位孩子在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中,最大程度地促进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能实现“最优发展”,进而凸显“因材施教”的经典且不朽的魅力。
  关键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都注意到发展学生个体的重要性,“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也就也了然于心。那么,如何找寻突破口,实现现代化“因材施教”价值创新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本文就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1 课堂实施分层教学
  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原则,采用分层教学是实行“因材施教”教学形式的一个重要组织方式。
  1.1 认真调查,采取科学分组
  教师依据学生的智能水平,认真研究调查每个学生间的共同特点以及个体差异,统筹智能发展关系,将学生分为四到六人为一组的若干个小组。组内成员智能水平相当,有助于教师开展有区别教学,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开展。
  1.2 落实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认真备课。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确立具体可行的分层教学目标。各组教学目标的实行要突出各组的发展优势,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性,教师加以引导,把握住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体现出个性目标,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思考、质疑能力。
  (2)课堂教学。各小组之间的智能水平不同,所以教师要制定并说明不同的学习内容,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做到统一要求中有区别对待。依照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智能各异的学生就会依据自己的智能优势,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制定教学计划,落实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利于知识的有效迁移。同时,这也创造了浓烈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融洽,进而可以调动其他方面的学习兴趣,让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都有表现机会。
  (3)布置作业。根据各小组的智能差异,学生的作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必做类作业,即全班统一要求与标准的作业。这类作业要依照教学大纲设计,属于基础类题目。另一类为选做类作业,依照优等生与中等生学习情况设计,以提高训练为主。这里要求优等生必做,并尽可能采用多种解答方式,而中等生主要以鼓励为主。对学困生一般完成必做类作业即可。
  2 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
  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在教师,所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才是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教学的保障。
  (1)加强理论培训。学校要注重对教师教育知识、教育理念、课程理念和教学技术的培训,促进教育观念的及时更新和转变。通过培训学习,教师可以正确理解和把握“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在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正所谓,教师是立校之本,只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中分提高,才能有效的保障教育教学发展;只有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人生价值与教学水平双赢的目标。
  (2)加强技能培养。实施“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做到识“材”和辩“材”,寻找与开辟另一番新天地。然后,教师要提升自己“因材施教”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不仅要有差别对待的意识,还要有同步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秉能够承素质教育课程理念,准确理解与把握学科知识,有效开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多变的教育环境。
  3 家长树立因材施教观念
  有效的教育离不开家长与学校教师的默契配合,“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开展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切不可认为自己只是旁观者,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其中。所以,家长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因材施教”观念,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定期积极地跟学校老师沟通孩子的行为表现,密切配合学校制定的教育方案;二是家长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优缺点,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4 学生落实因“教”而“学”
  “因材施教”的开展并非只靠教师单方面的推动,还需要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落实因“教”而“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生主动转变观念。时下是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想立足社会就不要不断努力学习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作为课堂的主体者,要及时转变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主动成为学习主宰者,不断提升能力,保障“因材施教”的落实。
  实现现代化因材施教价值创新需要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默契配合,少了任何一方的支持都会举步维艰。只有三方面一体,同一目标,才能推动“因材施教”的理想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兰.分析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J].新课程(下),2013(10).
  [2] 孟万金.优质高效—“因材施教”的教育追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东陽市白云昆溪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备课,过去我们常讲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学生当然很重要,但备教材更为基础。或者说准确解读教材才是整个教学大厦的地基。要准确解读教材,笔者认为需要立足于文本和生活去解读。  关键词:立足文本;立足生活  如何备好语文课?过去我们常讲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学生当然很重要,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不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我们的备课就是无的放矢。但如果要在这两者之间区分出谁更基础的话,我以为
期刊
摘要:生物是自然社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教育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崭新的教育机制和教学理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要想培养人才就必须从小事做起,言传身教,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展现学生成长,展现自身魅力的舞台,它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
期刊
摘要:科技的发展、教育理念的变更带动了教学方式的革新,在教育信息化2.0的大力推行及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翻转课堂逐渐推行。本文由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势三部分构成。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数学;教学;优势  1 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授课模式,转为教师提前制作课件、导学案或微视频等资料,
期刊
摘要:英语课外阅读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新要求,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总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老师来说,要重视开展中学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核心素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外阅读;初中英语;策略  培养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课程标准根据英语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课外阅读量有许多不同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
期刊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微课受到了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当今的教育阶段。微课以5-10分钟的小视频为主,打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英语学习。随着微课的广泛应用,不仅时高中英语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还提升了高中生学习兴趣,并且构建了高中英语的智慧课堂。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英语;微课教学  高中英语在学生的学习生
期刊
摘要:虽然中国在世界中参与度的不断提高,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范围的逐渐扩大,初中英语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为初中英语课堂转型创造了强大动力,使英语课堂重新焕发活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包含合作前策划、合作展开、合作后总结三个阶段,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合作策划能力、合作组织能力、合作总结能力等,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加强了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同时,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升是目前整个教育部门的总体目标,也是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主要努力方向。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社会工作与生活中对于自身专业和所学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科素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工作的能力基础,更是运用与创新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高中学习中占有至关重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更加的活泼好动,充满着好奇。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游戏教学中更好的掌握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本文
期刊
摘要: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促使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来,在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多项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习惯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
摘要: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的生活也出现了各种新的问题与压力,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放松的时间越来越少,在此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乡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要善于加强对群众文化的组织,对民间艺术的发掘,坚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自信,不断对公共文化进行完善,对惠民工作进行深入实施,使群众性文化更加丰富,为群众的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十九大召开后,我们要更加着力于群众文化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