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剪纸记录满族符号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民间剪纸在东北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在满族民间社会生活中经久不衰,就在于这一艺术形式已融入满族民众的生活,演化为一种习俗。例如,在传统社会里,东北满族节日习俗中的“挂笺”便是独特的剪纸艺术;而窗花、棚花、炕围花等剪纸形式,更是满族民众装饰居家的生活艺术品,为众多满族妇女所擅长。在辽宁省沈阳市就有这样一位掌握满族剪纸艺术的老人,她叫初春枝,是辽沈地区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的剪纸艺术表现了辽沈地区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
  传承谱系
  初春枝的剪纸技艺系家族传承,具有母系线路传承的特点,传承谱系为:外祖母—母亲—初春枝。
  外祖母张王氏1890年生人,满族,祖籍辽宁省新宾县。她对剪纸艺术的热爱,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家人及后代。母亲张淑琴1913年生人,辽宁省铁岭县大凡河乡宋家泡子村人,满族,其对东北地区满族民间传统习俗了解并喜爱,保留有较深刻的记忆,擅长以剪纸艺术进行表现,其主要作品包括《年俗》、《嫁娶》等满族习俗剪纸。初春枝的许多剪纸技艺都由其传授,对初春枝的剪纸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许多民间剪纸艺术家的成长一样,初春枝自懂事起就跟随其母亲张淑琴学习剪纸,剪一些窗花、喜字、动植物以及一些满族民间传统吉祥符号。参加工作后,她对剪纸的爱好仍未中断,工作之余,她以家传的剪纸技艺及纹样为基础,创作出大量的剪纸艺术作品,极具辽沈地区满族民间剪纸的风格与特点。
  题材与内容
  初春枝剪纸的题材与内容大多是表现辽沈地区满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满族民众的人生愿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总体来看,初春枝剪纸作品的题材与内容可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早期的满族民间传统花样剪纸,这类作品的题材与内容大多是受其母亲影响,以满族民间美术图案中的花鸟虫鱼等纹样为造型,几乎是看什么剪什么,没有明显的题材意识。
  第二类是中期含有喜庆寓意的婚庆双喜题材剪纸。她创作这类作品的动力来自日常工作中亲朋好友的婚庆典礼之需。这类作品的题材虽然是固定的,但初春枝在这类作品的艺术表现上则较之别人有一些突破与创新。20世纪70年代,初春枝创作的“龙凤呈祥”等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喜图纹样,曾被她当时工作与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新婚夫妇用来装扮新婚的新房,受到人们的欢迎与赞赏。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创造性地将新人双方名字结合一些祝福话语穿插于龙凤呈祥的双喜纹样当中,使得她的这类婚庆题材的剪纸作品更加生动和富于时代感,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她将自己的剪纸作品慷慨地送给需要的人们,凭借剪纸技艺这手绝活,她在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环境中已经小有名气。
  第三类是近年来创作的表现辽沈地区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的作品,这部分作品题材集中,不仅数量较多,且质量高,产生的影响也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春枝已退休在家赋闲。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幼年时代的生活记忆以及一些远离今天时代生活的满族传统民俗文化分外珍惜和眷恋,开始以剪纸的形式集中表现那些已被人渐渐淡忘的满族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她这一时期的作品题材相对集中,更多地表现出对民族传统的回归与记忆,主要表现满族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起居、时令、节气、祭祀、风俗习惯等,如《忙年》《接厕姑》《东北三大怪》等,以剪纸的形式将满族传统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记录和保存。
  特点
  满族气息浓郁
  初春枝满族剪纸是以反映辽沈地区满族传统社会生活为特征的民间剪纸艺术。其作品依附于满族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环境,主要表现辽沈地区满族民众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满族民俗文化特色。近年来,她的部分作品已先后被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学术界和博物馆收藏。
  民俗韵味突出
  初春枝的剪纸作品既体现着同中华民族传统剪纸一脉相承的艺术特质,又折射着辽沈地区满族女性对其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独特认知与挚爱。她的剪纸作品以风俗画的形式集中表现了辽沈地区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在艺术表现方面,体现着满族民间的审美情趣,保持了相对原始、古拙的传统韵味,反映出辽沈区域满族民众的文化与审美投射,具有明显的文化审美价值与实用功能。
  技艺手法古朴
  初春枝在剪纸创作中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主要出自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浑厚、单纯、简洁、古拙的特殊风格。在继承家族传统的剪纸技艺基础上,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的创作技法是刀剪并用,刀剪随手走,手随心动,表现手法以镂空为主,画面丰满,其线条有时自然随意,有时工细纤巧,以富有感染力的形式美表达了辽沈区域满族民众独有的审美情趣。从总体上看,其作品立意上最大的特点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形式上粗旷、朴拙、浑厚、洗练是其剪纸的特色。尤其她近年来创作的一些表现满族传统社会生活及民间礼俗为题材的系列作品,画面构图凝炼而传神,布局取舍大胆,主题形象突出,物象姿态夸张,人物造型优美,富有节奏感,体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气蕴。
  价值
  初春枝与一般的民间剪纸艺术家不同,她不仅是一名满族传统剪纸艺术传人,尤为难得的是,她还有以剪纸艺术来记录满族传统文化以使其传于后世的文化自觉。作为一名在辽沈地区民间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家,她的剪纸作品内容涉及到满族传统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对于研究辽沈地区满族的历史、民间信仰、生产、生活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传承价值。同时,她的剪纸作品也体现出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对于美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其他文献
近些年,围绕北京城出了不少书,大家写北京,说北京,一往情深,作者也是五花八门,作家、记者、文史专家等等,但像这两本书以及它的作者这样的还真不多。  这两本书一本叫《我的上世纪—一个北京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一本叫《我的老北京—一个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一看书名就知道,既是“绘本”,便会有图。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关庚先生,建筑师,并不以写文章为主业,但他是既著文又绘图。  这样的作者,是不是不多见?  
期刊
10月6日,进藏支教的画家们凯旋而归,标志着为期近一个月的面包公益活动在北京宋庄圆满落下帷幕。据了解,面包公益活动旨在为孩子们开启一扇艺术之窗,结合宋庄优质的画家资源,对孩子们在艺术领域进行启蒙式教育,用艺术影响、感染孩子。这次支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画家们讲课时注重心灵和思维上的教育。课堂上,他们用激情点燃了自己,也点燃了藏族的孩子们。  今年9月,来自北京宋庄的画家们自驾进藏,路线为北京—甘肃—
期刊
东山,是广州市东山区原属市的一个老行政区,1917年民国政府即在此设区公所,1951年称大东区,次年改称东区,1961年始称东山区。直到前几年,广州市行政区调整撤并,东山区因与越秀区合并,才被取消。而东山一名,则源于此地的东山岗和明代始建、清代重修的东山庙。  我对东山的认识,始自上世纪60年代读中学的时候,但真正开始熟悉它,是在70年代以后。那时,这里也称得上是广州商业比较繁华的地段,有一幢百货
期刊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专业科技博物馆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杭州如期召开,会上博物馆外联部唐志强主任就专业科技博物馆“十三五”期间目标措施和建议研究课题进行了报告。  现在全国专业博物馆除了科技馆以外的博物馆共计1407家。经过5年的发展,专业博物馆已由2008年的280座增长了1.5倍。专业博物馆在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归口单位比较多,历史关系复杂;再加上不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核心职能
期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和伟大追求。党的十八大再次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而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文化复兴和经济复兴具有等量齐观的作用,缺一不可。作为文化产业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的出版业,在二零一四年不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在调整产业结构、拉动文化内需方面,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格局:树立世界眼光  党的十八大已经把文化产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而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变迁,匾额逐渐被老百姓遗忘。作为匾额主流的木制牌匾,流传至今的已寥寥无几。据了解,清朝乾隆年以前保存完好的匾额几近绝迹。 谈到匾额与老百姓的现状,其问题也很让人担忧。传统的匾额被称作“古建筑的灵魂”,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建筑特色的一种装饰构件,它集标名、装饰、建筑、文化等多重意义于一身,是具有中国民族气派和东方特色的艺术奇葩。要继承和发展,就必须了解古代匾额文化,历史学家,古建筑
期刊
在溶洞里跳芦笙舞,是一个贯穿我人生的永久回忆。20岁以前经历的那段时光始终保留在我的脑海中。  黔中一支自称“摩若”的苗族在春节举行盛大跳芦笙舞的聚会,由于这种活动在溶洞中举行,因而称之为“跳洞”。这支文化主体的苗族称“跳洞”为“数岜”。我是这支苗族的一分子,一个小得极不起眼的分子,尤其在“数岜”之时,那时还不会吹芦笙的我几乎在欢快的芦笙舞之外,投以羡慕的眼光。在溶洞里舞芦笙,是一个激情澎湃、令人
期刊
每年正月元宵节前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青林村居民都会团聚一处衍袭耍板龙的习俗。青林板龙历史悠久,相传始于唐代。  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作为崇拜敬奉的民族图腾,至今中国人仍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先人们认为龙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消灾除病。在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要想年成好,必须要风调雨顺。因此,每逢喜庆节日,尤其是春节元宵,人们耍龙祈祷神龙佑护,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人把
期刊
2011年6月,“囊匣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9月,扈啸被评为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囊匣制作技艺”传承人。  “囊匣制作技艺”,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带着对“囊匣制作技艺”的好奇,我来到了湖北省博物馆,找到了“囊匣制作技艺”传承人扈啸。初识扈啸,我们对他的印象是:中等身材,个子不高,话语不多,干起活来特别认真。扈啸看到我们,连忙放下了手上
期刊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文化部、财政部在 “十二五”时期开展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彭阳县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领导,把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