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心理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适应;高中生活;心理课堂;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1-0028-02
  【作者簡介】张琳琳,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江苏南通,226300)教师,二级教师。
  一、设计理念
  高中生具有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高傲与自卑并存的心理特点,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尤其是刚从初中步入高中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学习要求提高,有些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潜力,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但有一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产生了焦虑、紧张、不安的心理,甚至导致转学、休学等极端现象。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变化原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生活,影响三年后的成才,甚至影响一生的发展。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要帮助高一新生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因此,本课要帮助学生认识适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适应;在遇到适应不良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讨论应对的策略,最后让学生告别过去,展望未来。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课前要准备多媒体课件、高一记者部拍摄的关于高年级学生入学适应心路历程的视频、倾诉瓶,用来存放“过去”的信封和纸盒。
  二、教学过程
  (一)心理游戏——感受适应
  教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操,口诀是:“大拇指见面点点头,食指见面挥挥手,中指见面鞠个躬,无名指见面碰碰头,小指见面勾勾手,我们都是一家人。”教师一边念口诀,一边做动作,念完做五指交叉握拳放在胸前的动作。然后让学生将手掌张开,十指交叉起来,连续做三次,看看自己是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再用相反的方式交叉双手,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
  教师总结:如果我们习惯了左手在上,突然让你把右手放在上面,就会觉得很不习惯。就好像大家离开初中的老师和同学,走进高中校园,这一切对于你们来说是陌生的,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有关入学适应的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适应,引出话题。本课是高一新生上的第一堂心理健康课,小小的游戏,操作简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后续活动的兴趣。)
  (二)自我分析
  大家来到新的学校,会面临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环境的变化。面对新的校园、老师和同学,大家在哪些方面比较适应,在哪些方面不太适应呢?
  利用5分钟的时间请学生整理最近的生活状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最后写在彩色便签纸上,不要写上自己的姓名。大家写完以后,请组长收齐各组便签纸,投递到倾诉瓶中。每组派一名学生上讲台随机抽取便签纸,当众朗读便签纸上的内容。教师板书学生朗读的内容。
  板书:1.学习2.生活环境3.人际关系4.心理
  师:同学们,听完这些,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请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原来其他同学也跟我一样有相似的经历,同样的问题。
  (设计意图:每个人都有表达内心感受、进行情感交流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给每位学生一个可以分享体验的机会,同时为第四个环节提供真实的材料。本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以理性的情感,正确地看待“适应”。)
  (三)体验感悟
  师:面对变化,每个人会产生不同的应对方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故事,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角色面对变化时都做出怎样的应对。
  故事讲的是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在一个形同迷宫一样的地方生活,他们每天勤勤恳恳地四处活动,去寻找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粮食——奶酪。有一天,小老鼠和小矮人同时发现了一大堆奶酪,他们欣喜若狂。随后的日子,小老鼠为保存并锻炼自己的谋生技能,仍然一如既往地每天从窝里辛辛苦苦地跑出去搬奶酪,并格外地留意外界环境的变化与奶酪数量的减少。一发现奶酪被吃光时,便又开始寻找新的食源与机会。小矮人却不同,他们发现奶酪后,便把家搬到了奶酪堆旁,舒舒服服地过起了省心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奶酪没有了,先是发愣,继而大怒:“是谁动了我的奶酪?”但小矮人继续固执地坐在家里等着,认为他们的奶酪还是会回到身边。
  故事讲到这里,请同学们思考小矮人们最后面对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故事中的奶酪就好像是我们平常追求的事物,它们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就比如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环境,有的同学就像是两只小老鼠一样积极面对变化,重整旗鼓;而有的同学却沉湎于过去,就像那两个小矮人一样。
  面对变化,我们可以做出三种选择:第一种是改变环境,第二种是改变他人,第三种是改变自己。很明显,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因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比如转学,这是一种不理智的逃避行为。改变他人也不可取,比如老师不会因为一位学生改变授课方式。而改变自己指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心理学上著名的ABC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导致我们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发学生思考,找到进入新环境最佳的应对方式,从而为下一个环节“如何改变自己”做铺垫。)
  (四)心理训练
  1.回到第二个活动环节中学生总结出来的几大问题,请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讨论。请组长代表小组汇报讨论得出的解决方案,其他学生可以加以补充。在这个环节里,可能会有学生说自己很快适应了学校的新生活,不存在心理困扰,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相信我们班肯定有适应力超强的同学,但是假设你遇到了这些问题,或者你的同学正面临问题,你会有什么解决方案呢?”
  第一组和第五组:学习不适应——高中科目增多,难度大,老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变化;觉得自己很松懈。
  第二组和第六组:生活不适应——开始了寄宿生活,宿舍晚上有人说话,有人打呼噜;要自己整理内务、洗衣服。   第三组和第七组:人际交往不适应——感觉身边的同学很高冷,难以接近;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
  第四组和第八组:心理不适应——初中的时候是班上的前几名,进入高中第一次考试是班上的倒数几名;初中的时候是班级、校园的明星人物,现在变成了普通的学生,心理不平衡。
  各组组长介绍完本组的解决方案,教师给予反馈,并适当给予一些方法指导。
  2.观看视频(高一记者部录制),视频内容为高年级学生分享自己从刚进校到适应学校的心路历程。
  (设计意图:每位学生都有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力,在心理课堂上,要尽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同时也增加学生彼此之间的熟悉度和课堂参与度。最后,通过榜样示范,巩固这一环节学生自己发现的解决方案。)
  (五)告别过去,展望未来
  1.每位学生匿名在纸上写下初中时获得的荣誉,如果组内彼此信任,也可以寫出中考成绩、初中时一些令自己感到自豪或无法释怀的事情等。写好后放进小组内写有“过去”字样的信封里。然后每个成员从中抽出一张,在小组内阅读,其他人不做任何评价。最后由小组代表把“过去”的信封投进“历史列车”的纸盒中,最后由教师把纸盒处理掉。
  2.请学生分享内心的感受。
  教师总结:如果说初中是花季,那么高中就是雨季。生活不是间断的,而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你怎样过一天,你就怎样过一年;你怎样过一年,你就怎样过一生。过去即使再灿烂也已经成为过去,过去再重要,也没有你的现在重要。把握当下,才能创造想要的未来。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进入高中这个新的环境,很容易会将现在和过去做比较,因而产生不适应感。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仪式性的方式,为自己的过去画上句号,提醒学生活在当下。)
  三、教学反思
  整节课紧紧围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适应、学会适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做到了人人参与,群体共享体验。学生通过自我觉察、体验感悟、合作探究以及封存过去、展望未来等活动,宣泄了开学以来或多或少的紧张不安的情绪。课后通过班级心理委员记录的班级心理气象表,了解到本班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生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基本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通过一堂课不可能完全解决学生的适应问题,课堂上只能聚焦普遍问题。所以在课堂之外,发放了关于入学适应的心理成长导报;根据各班心理委员的反馈,对个别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学生适应问题较少反复。■
其他文献
1960年9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古巴共和国宣布正式建交,50多年过去了,当年中古建交的亲历者健在的已经不多了。我从1959年4月起随孔迈赴古巴采访,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近七年,直到1965年12月离开哈瓦那回到新华社总社,是中古建交全过程的亲历者之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也是事件的记录者,我把这件重要外交事件过程讲述出来,以飨读者。  成立新中国在美洲国家  第一家半官方机构  1958年8月,
杨光,1924年12月17日生,1938年3月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进入晋察冀边区第一中学学习,1942年进入抗大二分校附属中学学习,1943年7月进入抗大七分校二大队八队学习,离休前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43年7月,我们1000多名学员从晋察冀边区回到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后奉命驻扎在甘肃省华池县豹子川,被编为中国人民抗日军
杨彧,1929年11月出生,1944年参加青年远征军,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十六军军部文工团团员,负责文艺创作和音乐伴奏。1951年和1953年先后两次入朝,1955年复员,1986年离休。  作为朝鲜战争的亲历者,我在第二次入朝期间,曾目睹1953年7月27日停战前夜惊心动魄的场景,并在停战以后进行了战地采访,至今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停战前夜  1953年,我第二次入朝
潘家珍  潘家珍(1916—1975),四川通江人。1932年12月参加红军,先后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六十一陆军医院政治协理员、南京染织厂党委书记。1955年当选南京玄武区人大代表。1961年6月被授予中校军衔,任湖南省军区政治部直工处副处长。1965年当选湖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75年6月17日去世,后
【关键词】高一;生命教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8-0061-03  【作者简介】张淑杰,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安徽合肥,230041)心理健康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身体生理结构和神经系统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各方面的变化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索现实中的我和理想中的我。在此过程中,学
一、基本情况及症状分析  小文,女,14岁,身高152,父母为公务员,家庭环境民主,关系和谐。进入初中后,小文开始住校生活,和宿舍同学关系良好。初一下学期开学后,她常常在半夜醒来,醒来后感觉很害怕,睡不着。因为睡眠不好,学习受了影响,她很苦恼,每次睡前都想一觉睡到天亮,可还是常在半夜醒来,默默地感受害怕。  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入学适应不良的个案,表现为:个案在入学初期,面對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不能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组建以来高度重视党史宣教工作,积极发挥党史和文献工作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这次我们与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
从1937年到1948年,林伯渠一直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他十分注意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用了极大的精力去抓生产。  1942年底和1943年初,陕甘宁边区军民在中共中央的号召下,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林伯渠不仅领导边区生产,更以实际行动成为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带头人之一。虽然工作繁忙,他还是挤出时间,在延安南川开了一片荒地,每天工作后,他总是扛着农具前往他开垦的土地,在那里种上谷物和蔬菜,并持
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轰动一时,社会各界争相传阅,主人公陈景润和作者徐迟几乎是家喻户晓。这之后不久,1978年3月,科学的春天来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陈景润摘掉了“白专”的帽子,并作为著名科学家代表受到党中央领导接见。可以说,《歌德巴赫猜想》的发表,是新时期科学春天的序曲。30年过去了,陈景润和徐迟都已去世,他们曾经感动和激励一代人为
1979年4月20日至7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陆学艺、贾信德、李兰亭实地调查了无锡、滨海、肥西、岳西、宣城、绍兴、嘉定7县的11个公社、13个大队。6月初,持中国社科院介绍信的陆学艺,来到安徽省会合肥。接待陆学艺一行的,是安徽省农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家瑞。一开始,刘家瑞只是向陆学艺等人介绍了安徽包产到组的一般情况。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原则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