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与重构:交叉学科视角下的情报学与法学之融合

来源 :情报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op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意义]对我国情报学学术体系的发展,以及强化情报学学科在国家重大战略性研究中的地位和量级都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近5年来的情报学著作、期刊、论文作为样本,运用数据分析法对情报学和法学间的理论契合度及学科关联度进行统计.同时,借助比较研究方法列举美、俄等情报大国国内情报学与法学的融合方式与成就.[结果/结论]当前,我国国内情报学与法学学科尚未形成真正的“交叉”态势,亟需在借鉴域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演绎,进而有效助力我国情报学学术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传统编织技艺是藏族独特审美的缩影,有其鲜明的地域个性特征,从细节处直观地展现了藏族精神文化内涵,因此,对传统编织技艺的个案研究有助于促进藏族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田野调查搜集的第一手资料,详细梳理了西藏山南泽当毛哔叽“泽帖尔”编织技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源流、濒临失传的危机及力挽狂澜的传承发展之路,传承和挖掘“泽帖尔”传统编织技艺,有利于在现有基础上更系统地发展和发扬藏族传统编织技艺.
根据语言类型学理论,探讨朝鲜语词汇使动的结构类型及句法语义特征.朝鲜语词汇使动分为致使移动式、命令允让式、固有词兼用式和汉字词动结式四种.汉字词动结式,即“N1N2hada”类词汇使动,其汉字词语素在语义上可以分别指派论元,形式上不可分离.句法结构上,与时体成分“-goit da”共现表示结果状态的持续,与施事指向型句式“-(ш)ry(A)go”“-giwihε(c)A”“-get”共现凸显主体的意图性;语义表达上,谓词及其论元成分具有抽象性,直接致使义相对较弱,原因事件与结果事件之间存在蕴含关系.
文章结合大量新材料,对余达父在日本明治诗坛的影响力,回国后的余达父身为法政科举人却未被朝廷授予官职的原因,余达父从事律师、法政学校教员职业的详情及余达父与《斯觉》杂志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
[目的/意义]探究K12教育类APP用户的持续使用对推进教育行业良性发展和相对公平具有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以代表性平台作业帮APP为研究对象,采集并筛选有参考价值的用户真实评论,运用扎根理论对数据文本进行三段编码处理和饱和度检验.[结果/结论]从信息生态视角出发整合成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信息人和持续使用5个主范畴,构建了移动教育用户持续使用影响因素模型并阐述了作用路径.
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当地幼儿园开发课程提供了大量优秀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是新形势下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文章从特色课程界定、开发、再认识等方面阐述民族地区特色课程开发.
结合竞争力相关指标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就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五个金砖国家中,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排第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均位列第四,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则位列第五,总体竞争力较弱;我国农产品的各竞争力指标与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关联度总体偏低.要增强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建议鼓励科技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支持以及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等措施.
[目的/意义]旨在更加全面清晰地呈现我国新闻学教育研究发展的近景.[方法/过程]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0—2020年收录的新闻学教育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与可视化分析,总结归纳我国新闻学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生产力特征、研究热点及演化阶段.[结果/结论]我国新闻学教育研究已经步入成熟期,中国人民大学是新闻学教育研究的核心机构;新闻学教育研究经历了传统——适应——融合三个阶段,职业素养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将会成为新闻学教育领域持续关注重点.
阿尔泰语系中的焦点类型通常分为组合焦点、排他焦点与包含焦点,而通过语言类型学上的比较,以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和土库曼语为例,发现这三种语言也可以借助于与语气助词同形的形式作为焦点标记引出句子的话题焦点,从而提出阿尔泰语系中存在话题焦点这一信息焦点类型,并对话题焦点的结构形式与语义功能进行相应的描述与分析.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不能忽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工匠精神,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通过对工匠精神的意蕴解析后,得出“匠心、匠术、匠德、匠魂”四个核心内涵,并基于“专业、就业、产业”融合提出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以期为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尤其是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传承力度不够等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既强调人文素质、艺术修养的培育,又强调人格的完善、情操的养成.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要高度重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采取科学的措施,倡导大学生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把自身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