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薪传见精神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3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书法进校园,书法进课堂,把书法教育正式纳入到了国家的教育系统中。2014年7月16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实施了“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师资首批培训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开学。由此,中国书法教育的大幕被掀开。中国书法包含了历史、哲学、美学、道德、技艺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书法有法,如何在书法学习中有效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菁华,是每一个书法教育者和书法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书法昌盛之地。历来涌现的众多书法大家自不必说,就是现在也依然是全国书法教育中观念最超前、群众基础最扎实、活动最频繁、成果最丰硕的地区之一,书法教育和书法普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00年开始,仅学校书法教育基地建设就达9个。2008年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授牌的“中国书法名城”(全国首批共2家)。从2012年4月,全面启动“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书法教育干百工程”,用3年时间面向社会义务培养了1000名书法爱好者,面向市区中小学义务培养了100名书法师资。涌现了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吴江屯村实验小学、吴中区木渎第三中心小学等“书法进校园”活动先进集体,以及程振旅、陈生甫、李少鹏等“书法进校园”活动先进个人,还有叶叙玄、赵锟、许晨曦、朱树民、王洁等“苏州市首批书法名师工作室”导师。苏州多层次、全方位构建的书法教育的网络,满足了广大市民、学生学习书法的需要,正在显现出书法教育的实效。
  艺术是个体性的创造,书法教育的效果最终要通过受教育的对象——个体的书法实践体现出来。书法教育,无论是知识的传授,技法的训练,还是人格的陶冶,最终要落实在作品的创作上来,,口传心授,书法教育自有一套传授和学习的方式。,在书法教育大规模兴起的今天,我们以苏州王福辰、王洁、施王卓尔祖孙三代翰墨传承的典型事迹为范例,对于我们认识翰墨薪传的本质很有启示。
  自叙
  王福辰
  我是江苏金坛人,祖父王直卿为清朝最后的秀才(后又考上廪生,之后科举制度废除),是民国时期金坛之宿儒。他十分重视对于女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我和爷爷一起生活,7岁时,他便教我学写毛笔字。
  记得爷爷在一块白漆木板上,用红漆书写上一段文字让我每日描红,经他批阅后再用湿布擦去重写,爷爷称这木板为“诫板”。“诫板”上的文字我至今还依稀记得:“上古大人,孔氏乙己;化及三千,七十二士;……佳哉作仁,可知礼山。”后来,我从清代书法理家粱同书的输论里,知道清代儿童启蒙时,都是写“上大人”之类的话。
  解放后,我上小学四年级,由于老师说我字写得好,我对书法的兴趣更高了,之后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只要有闲暇,我都会提笔练字,或读一些古代书法论。
  1981年,女儿7岁时,我便开始教她学习书法,从柳颜唐楷人手。为提高女儿学习积极性,我每周同她进行一次书法“比赛”,努力营造家庭的书法氛围。女儿的书法作品在苏州少年儿童中脱颖而出,我也因此成为平江少年宫第一批外聘书法老师。1998年,因女儿学书法取得的成绩,我被评为“苏州市好家长”。
  1992年,我建立了自己的书法工作室(即今“王洁书法工作室”之前身)。1993年我把10多年传授书法的经验写成了《小朋友学书法》一书,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找的初衷是,书中文字要浅显,让初中水平的学牛家长也能买得起。1994年该书获得“五个一丁程”优秀作品奖。
  随着女儿王洁书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的角色开始转换,成了女儿的助手,协助她做书法培训,我是她和孙女施王卓尔书法作品的第一个欣赏者和批评者。
  现存,我虽然年届75,却仍然继续工作。学习书法,给家带来欢乐;传承书法,使我精神充实。我不拙烟,不喝酒,不搓麻将,不旅游,但我觉得很幸福。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5年5月9日下午,静观风来——黄悙书法篆划作品展和娄东诗韵——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两场重量级展览在_人仓市博物馆拉开帷幕。双展集中展示了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悸的70余件书法篆刻精品,以及当代中国书坛35位著名书法家的60余件书法作品,较充分地体现了当今中国书法界的艺术水平。太仓市委常委、副书记张彪,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雪嵘出席开幕式?  亮点一:极高的艺术水准  “在县级市举
期刊
书者,散怀抱也    续潇湘水云千里,有苍山万叠。此间风物,皆楚韵遗绪,沉厚而浪漫,在数千年间传承、积淀、滋化。1000年前,五峰先生自闽入湘,追觅廉溪故迹,居行衡湘,述作其间,开宗明义,创湖湘一派,遂大理学。其风沾被,以至于今。羲明先生亦如他的乡贤,循其旧辙,而上溯屈贾、帝舜及神农之迹。于间沉思、感叹,若入境的鸿雁,抱守这里的多情与朴素,不再他适。  我与羲明先生的道缘,源于他的书法。其各体兼能
期刊
今天的山水画家在面对自然写生时,很难摆脱长久的素描训练所形成的观察方法和视觉经验。这种丢失母语的尴尬,使得当代中国画去离中国精神越来越远。出于对西画写生观念的厌弃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批山水画家重新走上临古的道路。这种对传统绘画肤浅的所谓回归,对那些迷茫中的画家来说,或许是不得已的选择,然而真正让人惊讶的是,近十年来收藏家对复古绘画的热情追捧,却造就了一批以摹古为能事的“
期刊
“美术(绘画)史”一向被视为历史的一个分支,尤其是文化史的一支,而美术(绘画)作品就如历史的“文献”或证据的被引用。“美术(绘画)史”与一般“历史”一样有“史”字,当然被限定了活动的性质:必须以当下“回顾”的姿态,面对过去的时空。美國历史学家班纳特(William J.Bennett)曾说“历史”就是“组织起来的回忆”。陈國球曾利用现代理论将“历史书写”归纳为:“以书写行动将所能掌握的‘过去’按照
期刊
予长于瓮牖之家,所庆者惟绝少膏梁之气。  先大人以才名于里邑,廉而能书,惜困踬于身心,扼囿于时代,不及远奉,常怀殃殃。及老,寄托于小子,俟续厥志。  闽地乃父祖之乡,岂敢弗爱,然风月虽佳,亦未敢久恋。未及弱冠,予负囊笈及大人之志,涉泛学海江湖,不虞竟数十年耳。  初,行事之余,无时日敢废翰墨,拳拳握心,念兹在兹。行游坐卧,帖笺与俱。因唐欧、褚、颜、柳为基,上溯汉魏,下涉宋明,无不心慕手追,积有微力
期刊
阅读陈羲明的书法使我产生了少有的感动。因为他很古典,同时又很现代。既古又新是当代书法创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最具有魅力的境界,而陈羲明正接近这个目标前行着。  当代书法艺术,由于电脑的普及而实用功能越来越被弱化,越来越在更大程度上走向审美的殿堂,这也正符合中华民族解决了温饱而追求精神生活的客观需求。陈羲明的书法创作道路恰恰顺应了这一客观要求,因而前景十分广阔。  陈羲明其人,里里外外都散发出一种时代气
期刊
“求道与放歌”——吴国平、谢少承、柳江南书法作品展,于2011年5月15日至17日在南京博物院展出。这是一个规模不大,也没有很大排场和宣传的三位军旅书家的书法作品展。然而,当我们走进这个展览,推究三位书家的艺术审美风格、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特别是其文化背景后,就不难看出,这个展览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品性,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对当下书坛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
期刊
编者按 2014年3月19日,“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美术作品晋京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继2013年10月在江苏省美术馆成功举办“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书画作品展”基础上,中共徐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第二个大型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地缘文化与中国现当代美术——汉风墨韵晋京展美术研讨会”就徐州与二十世纪美术及“彭城画派”展开了研讨这是第一次聚集了徐州籍艺术
期刊
在当今中国画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辈是中流砥柱,尹石正是其中一员。尹石幼时受江南洪泽湖万顷碧波滋养,萌发了对书画篆刻及古典文学的兴趣。后虽从军、学医,但始终不辍艺术之理想,终于卸甲寄情书画。上世纪60年代末,尹石的绘画直接师承画家王板哉,王板哉又早年于北平国立艺专师从齐白石、黄宾虹诸先生,长于写意,尤擅花鸟草虫,其作品简约大气、水墨淋漓。尹石也从老师处受益匪浅,学习继承了其绘画主旨,又兼习扬
期刊
近日又看到了喜猷新近创作的一些书法作品,四体兼具,总的感觉是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追求至善尽美也。喜猷书法,其惟恒思新貌,日复一日浸淫点线,不能至如此富有之境。  喜猷的书法艺术行径,始终走端严堂正之路。其根植在晋人潇散儒雅之地。晋人书法,以羲献父子领军,屹立于汹涌澎湃的书法艺术长河中,激荡无匹。时至今日,冷静地徘徊回顾,其主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