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促进德育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措施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dfd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促进德育故事与自身教学的融合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概述了德育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完美融合的意义,对德育故事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原则展开了简单的分析,并详细介绍了促进德育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措施,以切实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德育故事;《道德与法治》;融合意义;融合原则;融合措施
  由于德育故事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理应给予德育故事对自身教学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充分的关注,科学地挑选故事,促进德育故事与自身教学的融合,力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德育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完美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深化初中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许多知识内容均需学生掌握,然而由于学生对此类知识并未做到完全理解,因而无法对知识展开分析与解释,当然学习效率也就无法得到较好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可盲目地采用“填鸭式”教学法,以避免导致初中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德育故事具有形象生动的特性,有助于初中生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理应恰当地选用德育故事。
  (二)有助于初中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在“填鸭式”教学环境下,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无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而德育故事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可以深化初中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力,最终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促进德育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原则
  毫无疑问,德育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鉴于此种教学方式是一种伴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式教学法,因此我们在将德育故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仍然需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第一,满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需求。如果教师想将德育故事所具有的效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便需以初中生的心理为依据,挑选他们能够理解、接受的德育故事,再把选中的故事和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非一味地照搬照抄,导致出现教学与实际相偏离的局面。
  第二,适时提出问题。问题能够引发初中生沉思,激起其探究热情。在运用德育故事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把问题隐藏在德育故事里,当学生融入德育故事的情节中时,顺势提出问题,以此激起学生的探知欲。
  第三,给予知识总结充分的关注。毋庸置疑,德育故事仅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辅助,教师在借助德育故事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注重对知识的总结,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三、试析促进德育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措施
  (一)选用德育故事,展开新课导入
  就写作内容而言,《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往往具有乏味的说教成分。假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味地进行“道德教化”,势必会引起初中生的厌烦心理,最终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一旦在新课导入时学生便对知识出现了抵触心理,那么新课的教授自然无法顺利地展开。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恰当地引入一些与时代发展相符的德育故事,以感化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速地融入知识的学习之中。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汶川地震时妈妈用身体保护出生仅几个月的孩子,并在手机上留下“孩子,妈妈爱你”信息的故事。当故事讲完后,再向学生发问:“从这个故事里你感悟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便会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母爱的伟大”“地震的残酷”……如此不但特别自然地实现了新课的导入,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获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借德育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及探究
  众所周知,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及探究属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尤其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更需给予充分的帮助,如此学生才能顺利掌握新课的重点及难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存在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如果教师盲目地展开“填鸭式”教学,不仅无法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还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应学会巧妙地借助一些德育故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对故事所蕴含的观点及道理展开探究。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培养学习动机》一课中“学习动机”的含义时,课本对这个词的解释特别抽象,学生无法较好地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知名创业家马云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对“学习动机”展开思考及探究。马云曾表示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均失败了,考大学也是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也没能如愿,然而他最終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成了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思考如下问题:(1)马云的学习动机是什么?(2)你打算怎样培养自己的学习动机?通过这一励志故事,学生对“学习动机”的内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心灵也受了极强的震撼,努力学习的信念也会更加明确。
  (三)运用德育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
  正确的人生三观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且帮助初中生塑造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属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加之德育故事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学生人生观的树立,因此在现实教学时,教师理应巧妙地运用德育故事,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美好的青春》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相关的视频,并为学生讲述道德模范励志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坚定其人生信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授时,应科学地运用德育故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佩珊.思想品德课中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7(19):201.
  [2]张茜.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3]杨鑫.故事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5(17):16.
  [4]俞艳春.利用德育故事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9).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秋凉以后,杭州解除了有序用电预警方案.然而几个月来,用电紧缺对杭州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却记忆犹新.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节约能源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期刊
车用动力转向装置是利用发动机的动力来完成车辆转向功能,其中转向系统的液压转向泵是车用动力转向装置的能耗部分.开发用于实际车辆行驶状态下测量车用液压转向泵驱动转矩的
[目的]定义耕地质量红线,促进农业农村部"建立耕地质量红线标准"和"研究提出耕地质量红线划定方法"的落实。[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方法。[结果]人们普遍认识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心源性昏厥原因之一,也是心血管比较常见的严重疾病,主要是由于窦房结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造成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甚至可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有机融合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它强调艺术学科内部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与贯通,强调艺术学科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艺术与生活、文化、情感、科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和谐使命-2010”任务是继2009年“和平方舟医疗服务万里海疆行”活动后,866医院船第2次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也是首次在海外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影响深远,成绩卓著,取得了巨大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搅乱了人们的生活,也让人们的日常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当近14亿人都呆在家中的时候,互联网的作用从未如此被看重。在整个疫情过程中,互联网发
[目的/意义]对突发风险事件中公众跟帖行为影响因素的考察,有利于拓展对风险沟通中网民逻辑规律性的认识,提高沟通效率。[方法/过程]采用探索性序列设计的混合研究,首先对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