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红利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例1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a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b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问题。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20
  16
  12
  8
  4][自然增长率(‰)]
  图a
  [2010 2014 2018 2022 2026 2030 2034 2038 2042 2046 2050][2100
  1900
  1700
  1500
  1300
  1100
  900
  700
  500
  ][出生人口(万人)][生育政策不变] [放开单独二孩][全面放开二孩]
  图b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自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始终为正增长,所以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增速有较大的波动,整体先增快,再减慢,后又增快,再后来持续减慢,故答案选B。
  (2)读图可知,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不一定持续上升,但是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故答案选C项。
  答案 (1)B (2)C
  例2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 [①][②][③][④][苏][鲁][川][湘][桂][浙][江][渝][京][津][宁][皖][1.2
  1.0
  0.8
  0.6
  0.4
  0.2][0.2 0.4 0.6 0.8 1.0 1.2][户籍人口(亿人)][常住人口(亿人)][O]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问题。
  (1)右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 粤、豫、黔、沪 B. 豫、粤、黔、沪
  C. 粤、豫、沪、黔 D. 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 (1)这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故①④为粤沪,②③为豫黔。再看户籍人口,①近亿,④过千万,②过亿,③四千多万。所以选A项。
  (2)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之一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一般遵循就近迁移原则。答案选D项。
  答案 (1)A (2)D
  例3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990年][2010年] [5
  4
  3
  2
  1
  ][0 2 4 6 8 10 12 14][离市中心距离(千米)][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千米)]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 B. 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 10千米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 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 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 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 (1)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越多。读图,根据不同距离处两条曲线的差值判断,2010年比1990年人口密度大,且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部分在10千米附近,D项对。2千米附近和4千米附近人口密度是减少的,A、B项错。8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增加,但不是增加最多的区域,C项错。答案选D项。
  (2)图中人口密度在市中心附近明显下降趋势,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后,城市功能区出现明确划分,中心区由于地价上涨,由原来的住宅区转变为商业区,住宅区向外迁移,B项错。10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呈明显上升的状况,说明城市规模扩大,10千米附近发展成城市住宅区。体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D项对。但不能表示城市等级提高,C项错。城市面积扩大,是城市化提高的标志,A项错。答案选D项。
  答案 (1)D (2)D
  需要指出的是,“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人口红利”也不例外。具体来看,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人口负债”就是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将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首先,老龄化会导致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负担和成本加大;其次,老龄化会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人口比例;第三,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将严重影响到劳动生产率。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经济的竞争能力,并进一步影响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活力。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也应该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从不同方面和角度理解人口数量变化中的年龄结构变化问题。
其他文献
高考长期考查文学常识,主要内容是: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2017年“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从考查“文学常识”到“古代文化常识”,概念的变化带来的是考查范围的变化。今后,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可能会更具体化、精细化,备考时必须将古代文学这块再做拓展。  例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期刊
定题包括定主题和标题。主题又来自审题,审准了题,才会有恰当的标题,行文才会有的放矢。必须强调的是,审准题只算是第一步,行文材料选择不当,依然是一篇偏题作文。所以说,审题和选材是考场作文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很多材料作文的材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叙述性的文字,另一部分是议论性的文字。叙述是基础,议论是提炼。议论是入题的方向,是大的方面;叙述是入题的样式,是小的方面,如下面这则材料:  人生有很
期刊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运用反证法的关键是“寻找矛盾”,可以與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矛盾;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矛盾;与临时假设矛盾或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 它对处理存在性命题、否定性命题、唯一性命题和至少、至多性命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下面结合解题实际,谈一谈反证法在函数方程中的应用.
期刊
牛頓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 在数学解题中要树立应用反证法的意识. 对于某些数学命题,当直接从条件推证、方向不明或过程不可推测时,应遵循“正难则反”的解题原则,利用反证法探路.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反证法,本文对反证法的原理作一系统归纳,并结合4道数列题予以说明.
期刊
从近几年高考全国卷来看,成语辨析题有如下特点:①考查形式相对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题型不断变化。②考查重点明确:一是考查熟语中的成语;二是考查误用,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不合语境等方面。③命题材料鲜活:选项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解说成语误用的角度很多,本文从语境和语源两个角度解说。  知语境 成语辨析考查并不是要我们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应用。近几年,考查语境义一
期刊
它,一身白得如雪的毛,一双棕色迷人的眼,一对尖尖的耳,走起路来四平八稳,给人一种傲视一切的感觉。我给它取名“傲雪”。但,猫就是猫,再“傲”也嘴馋。  那次,妈妈刚杀一条雨,置于塑料袋子里。傲雪就围着袋子转,“喵喵”地叫个不停;一会还用爪子轻轻扒,凑近袋子闻,闻着闻着就闭上了眼,微微张开了小嘴。妈妈来了,严厉斥责了傲雪。傲雪像受了委屈的小孩,躲到我身边,昂着头看我,用爪子轻轻扒我的裤管。那意思,你懂
期刊
在寫作中,很多同学会茫然:为什么我达到了所有的要求,作文分数依然不高?想要找到失分的关键,不妨来看看你的作文是否有以下问题。  [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是同学们写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1. 时态和语态错误  Mick was fell off the bike when cycling across the road. (fall off表示“跌倒”,不用被动形式,去掉was)  I read
期刊
阅读关键词  考场作文  面对新材料,有没有一种或几种通用的分析角度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采用几种固定分析角度的任何一种,都可以拿高分。具体说来,有五个分析材料的角度:人物与人物,先与后,原因与结果,正面与反面,现实与假设。  假定以下的作文题是2016年某地的高考题,我们来对材料做一番鸟瞰,具体阐释这五个角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天,一只狼不小心掉进一口井里,他想尽
期刊
措施类主观题是近几年高考政治的常考题型,也是被同学们视为难度较大的题型,这一类试题一般是用“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给我们的启示”等来进行设问的,旨在考查大家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握程度。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措施类主观题,笔者特结合近几年高考措施类典型试题,探究其命题特点和解题思路,从而概括、总结出解答该题型的一般思路。  例1 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
期刊
例1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1)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请从“探索世界与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