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问题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ouaim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经常看到这样的幼儿:一听到表扬就眉飞色舞,稍被批评就郁郁寡欢甚至哭闹不止;还有一些幼儿需求一旦没被满足就会大发脾气……其实这些现象都与幼儿抗挫能力的发展不良有关。对于5~6岁的大班幼儿,共情陪伴课程以认知重建为策略,引导幼儿由内而外地认识情绪产生的原因,改变对事物的认知,从而有效调节情绪,应对挫折。本文浅析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户外活动三个场景下,如何引导大班幼儿“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提升其抗挫能力。
  集体活动《不一样的生日蛋糕》以情绪ABC理论为支撑(情绪ABC理论认为,具体的事情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用视频为孩子们展现了小老虎丹尼尔在遭遇“蛋糕”坏掉这个挫折性事件之后伤心难过的情绪体验,以及在爸爸的共情引导下,丹尼尔自己发现——“蛋糕虽然形状坏掉了,但还是一样美味”的认知重建过程。让孩子们从故事中,从丹尼尔由坏转好的情绪变化中,体会到“当坏事出现,转一个圈,找它美好的一面”的真实含义。本次集体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每个人生活中都会发生“坏”事情,并由此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能够接纳自己的这种情绪,并尝试在遭遇挫折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活动中,老师请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类似丹尼尔蛋糕坏掉的经历。飞飞小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说:“有一次,我正在画自己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的情景,旁边的牛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画笔直接从妈妈的脸上划过去,就好像妈妈长了一根长长的胡子。当时我特别伤心,看着坏掉的画,就大哭起来了。”听了飞飞的讲述,老师先是共情了她的感受,说:“嗯,自己专心画的画被碰坏了,确实是一件让人非常伤心的事。”然后又给了飞飞进一步的引导,问:“小老虎丹尼尔看到自己的蛋糕坏掉了也很伤心,这时候,老虎爸爸是怎么对他说的?”“当坏事出现,转一个圈,找它美好的一面。”飞飞回答。“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怎么才可以把你画坏的那幅画变成好事呢?”飞飞想了想说:“我可以把那条线画成一支花,就好像妈妈嘴里正叼着一支花,这样画面就更漂亮了。”说完她自己先美美地笑了起来。
  同样是画被碰坏了这件事,当飞飞换个角度去思考以后,原本伤心难过的情绪就消弭了,取而代之的是“把坏事变成好事”之后的兴奋。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老师正是通过视频激发与经验挖掘的方式,帮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抗挫折能力。
  区角里的挑战:想做的事情做不了,怎么办?
  将主题目标与区角活动相结合,能够使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逐渐获得能力的提升。针对抗挫能力培养目标,我们对美工区、建筑区、阅读区的材料做了一些“特别的”设计。在美工区,我们将区域里平整干净的白纸换成了褶皱有污点的白纸,将一些可以使用的水彩笔替换成了已经画不出颜色的水彩笔,将一些软软的橡皮泥替换成已经干掉变硬的橡皮泥。在建筑区,张贴了一些搭建难度比较大的建筑图片,并设定了搭建的时间。在阅读区,添加了几本有助于提升幼儿挫折应对能力的绘本,例如《马克斯和彩虹帽》《丹尼尔受挫了》《被拒绝了没关系》等。当孩子们进入各个区域开始自由活动的时候,老师在一边观察,并及时对孩子们的反应做出引导。
  贝贝是个很娇俏的小女生,爱干净,喜欢画画。当她发现美工区的所有白纸都变得又脏又皱的时候,她的小眉头都快拧到一起了。贝贝拿着纸问:“老师,还有白纸吗?这些纸都皱掉了,而且还脏兮兮的,没办法用了。”老师回答:“老师这里也没有白纸了哦。”贝贝的小眉头皱得更厉害了,嘴里还念叨着:“怎么会这样?这种纸怎么画画啊?”老师走过去在贝贝身边蹲下来说:“老师知道,只能用皱皱巴巴的纸画画让你有点难过,但是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想想,把坏事变好事呢!就像丹尼尔那样。”“就像丹尼尔那样!”贝贝低下头想了想,然后抬起头兴奋地说:“我知道了,虽然不能画画,但是我可以做纸团画,那样会更有趣。”
  “想做的事情做不了”是很多孩子都会遭遇的一个挫折,贝贝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但接纳了自己难过的情绪,还想出了用皱掉的纸做纸团画的办法,把坏事变成了好事。这样的经验可以成为孩子抗挫能力不断成长的基石。也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发展出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慢慢渗透,逐步培养。
  户外活动设关卡:如何面对比赛失利?
  结合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目标,我们利用户外游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为幼儿提供多重的挑战,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里直面挫折,提升應对能力。例如,户外游戏“报纸不落地”——幼儿分小组,每组设计一个报纸游戏,要求是报纸不落地。
  游戏刚开始,有的小组望着自己组里那一堆报纸发愣,有的小组窃窃私语地议论,也有的小组反应很快,马上开始讨论怎么玩。小宇进入游戏很快,他带领自己那一组很快设计出了本组的报纸游戏——踢踢报纸球。他们把报纸团成球,还在外面裹上了彩色的即时贴,小宇对本组的游戏非常满意。但是在最后的评比中,他们组的游戏没被评选为最佳。小宇非常伤心,眼睛都红了,这时他的好朋友乐乐安慰他说:“我们的游戏没有被评上,我也有点伤心,不过我觉得我们在讨论怎么让报纸不落地时还挺开心的,而且我现在还知道了这么多报纸不落地的玩法,这么想想我就不难过了!”听了乐乐的话,小宇的心情明显好多了。
  “报纸不落地”这个游戏本身就蕴含了多重挑战。第一重是游戏设计,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设计游戏;第二重是游戏展示,有些孩子有想法,但是当需要他把想法当着大家的面演示出来的时候,他会有困难;第三重是游戏评比,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比赛失利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在本次游戏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孩子们积极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的一面,同时也非常欣慰地看到了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和支持,而幼儿同伴之间积极正向的影响也是提升幼儿抗挫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活动是贴近幼儿日常并能够深入其精神的,基于传统文化绘本的绘本剧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这样的特质。因为传统文化绘本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优秀的文化品质,在其转化为绘本剧活动之后,更是处处散发出民族文化的强大魅力。它不以表演为目的,而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延伸出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在绘本剧综合实践活动中,幼儿发展的主体性、整体性与差异性得以实现,良好的学习品质也得以培养。同时,宏大抽象
《从新手到专家》由教育学博士顾荣芳撰写。看着书名,我想:难道读了这本书就能从新手成为专家吗?带着好奇我展开了阅读。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在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真实的访谈记录中逐渐看到了作者指明的那条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炼成专家非一日之功,而是要以“问题意识”不断驱使着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追根溯源进行探究,不断审视自己的已有教育观,更新观念,转变态度。在这种不断发现问题
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发、自主、自由地活动。在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体验成功感、挫折感,尝试解决冲突,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体验,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本着把游戏还给幼儿的理念,我们常将幼儿带到户外,在他们最爱的大草坪上尽情游戏、玩耍。我班男孩子较多,他们最快乐、最喜欢的活动莫过于户外自主游戏。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喜欢上了轮胎这一材料,
1  她嫁给了一个难得的好男人。几乎人人都这么认为。包括她自己。  我一直是这么想的,直到这天接到一个显示为陌生号码的来电。这年头的骚扰电话实在太多,我本不想接,但它接二连三地响起,不依不饶的架势,我只好放弃抵抗。  “孙元方,是我。”  轻盈而酥软的感觉骤然在我体内升腾而起。我将近二十年没有见到她,也从未与她有过任何方式的联系。然而,她一张口,我便知道是她。她说话的腔调几乎丝毫未变。当年,我和老
不知你们有没有收到别人专门为你做的书,我有哦——我有八本。这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小男孩儿在毕业的前一天给我的一份惊喜。他叫小峰,是大班才到我们班的插班生。他胆子小、不爱说话,但很爱干净,每天都静静地活动。虽然刚来那会儿,他每次画画只画一个题材——坐船去钓鱼,但是每次我都会从他画的《坐船去钓鱼》中发现进步和不同。比如,“今天的船上面设计了花纹”“嗨,这条大鱼画的可真大”“嗯!今天画面的颜色很丰富”。我
提起家园共育,好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老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每天都在做,幼儿园的相关培训也没有间断过,但通过下班与老师们交谈,以及教育随笔中提及的教育事件来看,老师们关于家园共育的困惑依然普遍存在,这不禁引起了幼儿园管理者的关注,是培训不能学以致用?还是家园工作有了新情况?  当70、80后家长与90后教师相遇  从家长的年龄看,目前在园孩子的家长都是70后和80后,他们普遍比较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对于
【关键词】儿童 绘本 教学策略  绘本不仅可以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学生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被国际公认为“最适合阅读的图书”。绘本教学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补充,还未被排入课程体系,所以从事专门研究的一线教师并不多,导致在绘本阅读指导过程中,往往会在目标定位上产生偏差,陷入指导误区。  一、“绘本教学”的常见误区  (一)变绘本阅读为识字教学  绘本读物,画面丰富,配文意境美、字量少
以往的点名环节,形式千篇一律,从小班到大班几乎都是老师“点”名字、幼儿答“到”,幼儿缺乏参与的兴趣。其实,幼儿园点名过程还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想对点名环节进行新的尝试。  我班幼儿进入大班后,更加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和探究新事物的愿望,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自主意识增强。通过中班阶段美术等多种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孩子能生动、有个性地描述事物,表现与表达方式多样化。孩子们喜欢并善于运
“分享”的本质应该回归“交流”“沟通”和“对话”。实际上,“分享活动”常常是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两者的结合体。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分享环节的开展往往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时间、人数、分享话题类型、现场即时展开的讨论等等。而在组织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也往往容易出现“模式化”的现象:提问一个或几个幼儿,过分强调问题和策略,过分随意而导致效率不高……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一环节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对此,
活动目标  1.体悟画面所呈现的宁静、神秘之美,感受自然的神奇与绘画创作的美妙。  2.通过对系列画作的欣赏,感受作品中色与光的奇妙联系,体会印象主义注重捕捉不同光线下景色自然美的特征。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萌发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会印象主义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感受作品中颜色的变化和光的联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观察一天中物体的颜色在阳光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