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happy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不仅在教师的教法上改动很大,而且在学生的学法上也有大幅度的变化。怎样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呢?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几点体会,想与大家共勉。一 教师的教有了一定的难度
   新课改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了课堂上的主演。为此,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要当好每一节课的导演,教师也需要对教材从新整合,也需要补充相关的内容。比如,在讲 ?偋i ?偋i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偋j ?偋j ,就需要补充“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在讲 ?偋i ?偋i 轴对称的再认识 ?偋j ?偋j 时,需要补充“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有些内容在教材上没有涉及,而在考试中(中招考试中)一些知识要用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把这些内容进行有意义的补充。
   在一些练习或习题,也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或补充。教材上的练习或习题量少,达不到学生练习的目的有些题目与本节课也有不同程度的脱节,或者就没有安排练习题。二 学生在学习上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新教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前需要大量的准备。比如,讲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就要求课下制作出来各种各样正方体的展开图,再讲银行储蓄问题时,还要求学生课前课外调查利率等信息,还要求学生深入社会,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新教材还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更多,比如,有一些探究的题目,就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总结规律。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总结,共同提高,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思,合作意识。教材有些问题,需要学生多动脑,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得以实现。三 师生角色的转化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组织着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学生的长辈,而是学生的朋友,不再板着脸呵斥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引导每一位学生去实现学习数学目标的带路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者,因为教材给了教师很多的自主空间。学生即是教师授业的对象,同时也是教师学习的对象,教师要把自己放进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融入学生,学会给学生交流的技巧。四 教师要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
   新教材更要求教师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不断地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方法,多看一些报刊杂志,与其他教师直接或间接交流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更快的适应新教材,才能更好驾驭教材。五 学生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新教材也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学习独立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自己要会读书,会感受事物,会总结规律,会自己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不主动学会点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学生要增强学习的独立能力,学会主动自主学习。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内在强大的动能。当学生对某种事情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犹如
【摘要】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角,教师为主导。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呢?  【关键词】数学课堂参与意识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的不足,更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在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究竟该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是营造宽松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应鼓励学生自由思
【摘要】让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都变成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的习惯,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趣味性教学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无论是概念背景或例证,还是应用题内容的选择或练习题的设计,都应注意贴近实际,富有趣味性。  一、创设朴实、有效教学情境  在教学活动
该论文适应新世纪人们对于健康的全面需求,运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在全面整理古代养生学文献以及系统梳理现代养生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逻辑
新课程标准倡导“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模式,其中“创设问题情境”环节是一节数学课是否“高效”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探讨交
初中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 理念等。但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
【摘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一代新人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时,深入探究该如何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思维突破灵活性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
目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思维具有广泛的内容,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找出培养数学思维的解决办法等方面着手。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
【摘要】数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数学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本文分析了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以及初中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策略。【关键词】中学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策略  一、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  数学探究活动学习的提出,是由数学的特点及数学学习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数学不同于其它自然科学,它具有逐级抽象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