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7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开始了自己的高考之旅。经历了三个紧张的日夜后,我平静地接受了高三的远去。在这人生第一考中,我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其中语文以137分与他人平列广东省高考单科“状元”。我的语文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好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
1.目标明确。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事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高三刚开始时我为自己定下的高考语文目标是125分。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的源泉,只有在目标的激励下,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成功。但是确立目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我建议各位考生可以确立短期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如果你这次考语文只有90分,那么请把下次的定在100分,而不要是120分,120分只是你的长远目标,但如果你一下子把目标提得很高,那么你会产生一种不可逾越的感觉,变得灰心丧气。因此学好语文,必须理性地定好目标。同时,必须及早订立好计划,要有系统地对前一阶段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必须紧紧跟随老师的复习计划,要有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做到不懂就问。
2.注重基础。在考试中,语文基础所占的分值比例非常大。基础层级包括拼音、字词、成语、俗语、歇后语、病句、句子排序、仿写、长短句变换以及古文默写等,基础的扎实,才能使语文这幢高楼的基础更加牢固。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上课时必须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眼看,手写,口说,耳听,心想,谨记老师是引导你走向成功殿堂的导向标。其次,课后必须认真复习,需要背诵的必须认真背好,熟记于心。另外,必须多做题,形成做基础题的感觉,从中摸索出答题的规律。
3.攻克阅读关。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语文考试中的阅读是最棘手的部分。无论是文言文阅读、科技文阅读,抑或文本类阅读,都很难从文中归结出准确的答案,失分很是严重。那么,不妨找一些较为规范的参考书,按照平时考试时候的速度阅读文章,在自己的大脑中构思出答题的要点,为了节省时间,不需要把答案详细地写出来,但要把头脑中所形成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比较,持之以恒,便会总结出解答这类问题的答题思路和步骤。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重语感的培养,可在课外空闲的时间里阅读名家名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所营造的氛围中,从整体上感悟出文章较为清晰的脉络和思路,但不必刻意去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文言文方面,则应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梳理和归纳实词、虚词、句型等方面,辨别分析各种词在不同的情况下的用法,可通过例子进行记忆。
4.积累素材。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生活素材的积累。多看新闻,关注生活,建立摘抄本,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各种新鲜生动的身边小事,形成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的见解。此外,摘录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有哲理性的名言,优秀的高考作文段落,同时必须在平日通过运动适当放松自己,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以外的东西,把感悟到的记录下来,这样会为作文这个艰苦的战役准备好充分的弹药。同时,多写日记,通过对生活的关注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动脑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可在闲暇的时间与同学“吹水”,但这并不是广东话的“吹牛”,而是在平时勤于互相说故事、新闻、见闻,从而积累素材,提升口才。
5.建立错题本。把平时学习或考试中遇到的难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题目,或者自己容易遗忘的点记在本子上,并时时翻阅,争取把生字、成语意思、病句、俗语、错别字、错读字、谚语、歇后语等知识点牢记在心。同时必须学会总结各种做题经验,总结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和水平。
以上是本人在多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中的点滴体会,希望对广大的师弟师妹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在面对高考,面对语文,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要轻易说“不”。祝愿你们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荣登榜首,高中“状元”。
责任编校 彭 琳
1.目标明确。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事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高三刚开始时我为自己定下的高考语文目标是125分。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的源泉,只有在目标的激励下,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成功。但是确立目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我建议各位考生可以确立短期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如果你这次考语文只有90分,那么请把下次的定在100分,而不要是120分,120分只是你的长远目标,但如果你一下子把目标提得很高,那么你会产生一种不可逾越的感觉,变得灰心丧气。因此学好语文,必须理性地定好目标。同时,必须及早订立好计划,要有系统地对前一阶段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必须紧紧跟随老师的复习计划,要有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做到不懂就问。
2.注重基础。在考试中,语文基础所占的分值比例非常大。基础层级包括拼音、字词、成语、俗语、歇后语、病句、句子排序、仿写、长短句变换以及古文默写等,基础的扎实,才能使语文这幢高楼的基础更加牢固。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上课时必须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眼看,手写,口说,耳听,心想,谨记老师是引导你走向成功殿堂的导向标。其次,课后必须认真复习,需要背诵的必须认真背好,熟记于心。另外,必须多做题,形成做基础题的感觉,从中摸索出答题的规律。
3.攻克阅读关。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语文考试中的阅读是最棘手的部分。无论是文言文阅读、科技文阅读,抑或文本类阅读,都很难从文中归结出准确的答案,失分很是严重。那么,不妨找一些较为规范的参考书,按照平时考试时候的速度阅读文章,在自己的大脑中构思出答题的要点,为了节省时间,不需要把答案详细地写出来,但要把头脑中所形成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比较,持之以恒,便会总结出解答这类问题的答题思路和步骤。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重语感的培养,可在课外空闲的时间里阅读名家名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所营造的氛围中,从整体上感悟出文章较为清晰的脉络和思路,但不必刻意去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文言文方面,则应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梳理和归纳实词、虚词、句型等方面,辨别分析各种词在不同的情况下的用法,可通过例子进行记忆。
4.积累素材。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生活素材的积累。多看新闻,关注生活,建立摘抄本,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各种新鲜生动的身边小事,形成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的见解。此外,摘录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有哲理性的名言,优秀的高考作文段落,同时必须在平日通过运动适当放松自己,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以外的东西,把感悟到的记录下来,这样会为作文这个艰苦的战役准备好充分的弹药。同时,多写日记,通过对生活的关注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动脑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可在闲暇的时间与同学“吹水”,但这并不是广东话的“吹牛”,而是在平时勤于互相说故事、新闻、见闻,从而积累素材,提升口才。
5.建立错题本。把平时学习或考试中遇到的难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题目,或者自己容易遗忘的点记在本子上,并时时翻阅,争取把生字、成语意思、病句、俗语、错别字、错读字、谚语、歇后语等知识点牢记在心。同时必须学会总结各种做题经验,总结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和水平。
以上是本人在多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中的点滴体会,希望对广大的师弟师妹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在面对高考,面对语文,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要轻易说“不”。祝愿你们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荣登榜首,高中“状元”。
责任编校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