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能量流动起来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ny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命能量;执教艺术;工作感悟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并不算长,只有短短四年多。细细琢磨,发现自己还没有形成所谓的“执教艺术”,有的只是毕业四年来的一些点滴的工作感悟。
  我也许不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我确实是一个用心生活、切切实实感受生命存在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教育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用生命感染生命的过程。一个好的教师,不一定是那个教学成绩最突出的教师,但却是那个能够通过自己的生命能量去影响、去感染另一个生命的教师。一直以来,抱着这种信念,我坚持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尽管这一路磕磕绊绊,走得并不顺畅,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有了关于教育教学的感悟,让我明白了我应该怎么做教师。
  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学生觉得心理安全的个体。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有赖于内心深层的两种感觉:一种是安全感,一种是归属感。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心灵上的安全感让我们远离那些负面的情绪,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明确自我价值,发展并发挥自己内在的潜能,形成健康的人格。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这样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只有获得心灵的安全,才能促成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上的发言是否积极,和班级的心理氛围有很大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否充分,与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安全感有较大关联。
  通过和部分学生私下交流以及自己的观察发现,能够让学生觉得心理安全的课堂氛围,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的情况会更加明显。尽管这是观察所得,还缺乏实证的数据支持,但是这一点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能够给学生带来安全感的教学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他们的所思所想有多么稀奇古怪、天马行空,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能够接受他的想法的,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思考和讨论有价值。拥有了自我价值感,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才会更有兴趣去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当然,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和包容,但是如果出现一些存在偏差的认知,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引导。引导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到包容和肯定,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白他思考的内容有些是需要调整的。长此以往,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一个思维火花碰撞的课堂,同时也会成为一个心灵成长的课堂。学生也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个体。
  同时,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感受到教师的接纳和包容,他会更自由地吐露心声,把在师生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更直接地与教师交流和沟通,教师也能够因势利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教师应该尝试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让学生觉得心理安全的个体,用自己积极正面的生命能量去影响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个和学生真诚互动的真实个体。
  真实,意为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真心实意等。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我們应该意识到自己和学生一样,也是一个真实的生命存在,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各样的人性弱点,有一问三不知的困惑,有很傻很天真的时候。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教育者的姿态俯视学生,让学生无法走近。试问,如果教师是这样一种高不可攀的姿态,学生又怎会接受其教育和教学呢?
  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做最真实的自己,进行真诚的交流,这样的举动在我看来已然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了。学生往往比成人更为真实,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太多的顾忌和算计,更多的是率性而为,因此他们也更为敏感,更容易感受到情感的真实性。尤其是在我们职业学校,问题学生较多,他们对生活有很多不属于他们年龄段应有的感悟,也就导致了他们对真情实感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做真实的自己,进行真诚的交流,是教师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教师只有做真实的自己,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只有进行真诚的交流,才能够让学生勇敢地表达。真实存在,真诚交流,教师与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关系也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
  在工作中我发现,当你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时,当你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真诚交流时,就能让学生明白了人性平等,使其能接纳自己,在学习中激发出积极探索的热情,从而更加积极地与教师探讨问题,更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实现自我价值;学生也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更有方向性地去完善和提升自我。这样的互动,需要真实的展现以及真诚的交流。
  最后,教师应该是一个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个体。
  师生之间的互动,离不开情感的交流。一名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教师,更容易给学生带来正面的能量,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人格,更好地适应生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言语去说明和解释,仅仅是情感或是态度的表达就能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当然,需要清楚的一点是,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不代表每时每刻都是积极向上的,教师同样会出现情绪的起伏、情感的波动,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散发出来的生命能量是正向的。在这样一种正面能量的影响下,周围的生命也会被感染,慢慢形成一个能量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获得健康的成长。
  生命的能量是流动的,积极正面的生命能量能够唤醒沉睡的自我价值,消极负面的生命能量会让生命慢慢枯竭。教育教学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通过生命能量的传递来改变班级氛围,用生命感染生命,这便是我对“执教艺术”的理解。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州,51024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其他文献
〔摘要〕绘本以故事性、叙事性等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实践证明,将绘本引入到心理课上、团辅活动中、班会课上、亲子活动中、学科课堂上等,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错,能促进学校心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绘本;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3-0074-04  2021年2月23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长吕
〔摘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首先就要有爱,对学生、对学校、对身边的人和事怀有一份虔诚的爱心。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真爱。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根植美好和梦想。其次,要虚心,虚心向他人学习,只要能够让你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你都可以向对方学习,不论对方是同事还是学生。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再次,在心育路上少不了一份耐心,心理
摘要:供应商评价方法是供应链中极为重要而又期望实现客观的关键环节,产品的价格、质量、供应商的服务等要素综合制约着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本文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实现对供应商评价的定性与定量化的融合,克服了单纯方法的主观性,实现了对供应商评价的客观实现。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供应商评价;供应链管理    传统采购管理往往倾向于一种物料有多个供应商,这样感觉上比较保险。而现代采购管理的趋势
〔关键词〕分享式;生涯辅导;主题班会  高中阶段是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业的分流期,高中毕业的学生开始面临着大学志愿填报或职业选择的问题,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学生是自我生涯规划的主体,在开展生涯辅导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学生参与到生涯辅导课程中。生涯辅导主题班会运用分享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真诚分享,在分享中交流自己所想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形式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相互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
摘要:用焦点短解决短期疗法对一名五年级男生厌学问题进行辅导。来访者近两周以来,上课走神,作业懈怠,学习兴趣下降,出现厌学情绪。咨询师主要采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辅以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引导来访者发现成功的“例外”,大胆尝试,树立信心,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认知疗法;小学生;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
关键词:《红樓梦》;解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69-02  《红楼梦》里,贾宝玉还未出场,作者就借其母王夫人之口,给他取了一个“诨号”,叫作“孽根祸胎”,又说是“混世魔王”。  待其出场时,作者又用两首《西江月》,给了他这样的评价: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
〔摘要〕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MHT)为工具,对云南省昆明市滇源镇全镇10個小学3至6年级共计1401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滇源镇3至6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高,但“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及“心理健康高风险”均有阳性检出,总阳性检出率达13.2%;针对心理健康八项内容进行分析,各指标均有阳性检出,前四位为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及自责倾向;不同
〔关键词〕亲子关系;压力应对;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5-0070-04  每到高三,总有班主任反映或者家长直接求助于我:进入高三,明显感觉孩子易怒没有耐心,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当孩子表现焦躁、郁闷或其他情况时,应该怎么应对?  的确,家有高三学生,每个人的弦都开始绷紧,总想竭尽所能为这段旅程画上完美的句号。身为家长的我们也许
〔摘要 〕14岁的女孩小花由于家庭变故导致自闭自卑,被及时发现,由此开展心理辅导。本次心理辅导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经过家庭矛盾化解、哀伤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系统的重构,使小花感受到了来自亲人、朋友、同学和老师的关爱,激发了她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她重塑了自我,变得阳光开朗自信且富有生机。  〔关键词〕失怙;自卑;心理辅导;认知行为疗法;社会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