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探索精神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探索精神与实验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化学学习非常的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因此,文章结合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对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探索精神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 操作能力 探索精神
  在高中众多学科中,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化学教学的要求也有所变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结合化学实验指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因此,下面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例对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探究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能够由生活走向化学,将有关生活的实验引入到化学教学中来,让学生明白生活与化学是密切相关的。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时,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猜想与假设。教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充满好奇心,才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记记住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化学实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将教学中可以借助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启发,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在以前学习过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那么硫酸铜溶液会不会和钠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对这种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如果发生反应,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索热情,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验操作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实验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实验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下面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例对实验的设计进行分析。首先,教师应该选择实验的药品以及实验仪器,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主要的药品有金属钠、无水硫酸铜溶液等;主要的仪器有烧杯、镊子、滤纸、量筒、小刀、称量纸、药匙、胶头滴管以及托盘天平等。其次,教师应该对实验方法进行确定,该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实验有何影响,探究钠的大小对实验现象有何影响。教师应该配置浓度分别为0.5%、1%、2%、5%、10%的硫酸铜溶液,各取10ml与等大小的钠进行反应,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观察,同时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之后选择某一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分别与不同大小的钠进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在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培养,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对实验现象进行探索。在完成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夠清楚的观察到不同实验的现象,并通过实验展现出来的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化学教学中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实验。
  三、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方案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学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实验操作能力,就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为例,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需要对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目标以及设计意图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实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与实验反应的原理,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进行假设猜想,并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实验操作能力的目的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案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此外,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进行精心的设计,借助实验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学习活动与学习任务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该环节中不仅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探索,还能够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设计,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实验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实验操作能力,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借助实验辅助教学的进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翔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也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又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课业负担加重,竞争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班级管理者应当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  【关键词】自我认识 阳光心态 人际交往
【内容摘要】散文强调形散而神不散,散文教学也应当追求形散于书外而神聚于学生的思路。以选修教材中的散文为基础,沿着该散文的思路向书外发散,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比较中获得认知,这样不仅可以拓展散文教学的空间,也能够抓住散文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选读 形 神  散文强调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赋予了散文教学以较大的空间(尽管实际教学中常常囿于应试而难以抵达应有的空间),苏教版选修教材中,涉散文
【内容摘要】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先哲的思想和言论指出了设疑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巧妙设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设疑 创新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教学是问题垒成的思维之山,在数学中疑问无处不在。疑能激趣,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
汉语是我们的国语,而语文,作为我们的国语的“脚本”,却并不被人看好,不讲学生了,就连教它的老师也越来越没有兴趣,甚至还会“生厌”,语文学科的地位似乎快低到“老九”“老十”的位置了。这里面除了有大环境的教育困局的因素所致外,还有语文本身的“方向迷失”与“主体丢失”的原因。这里所说的“方向迷失”主要是指过多地追求某种“创新”,而导致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出现,这一话题在此不去详谈。单就“主体丢失”来说,主
叶圣陶先生30年代曾指出:“我们以为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是从来国文科教学的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的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研究课标,把握新课标的精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界定,提示了我们一方面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即通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目标,来
【内容摘要】汉语,英语都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符号,汉译英问题,实际上是翻译问题,汉英互译就是把一种符号通过一定的程序转换为另一种符号,大家比较熟悉的有“笔译、口译、直译、意译”,但无论怎样译,总该忠实于原文或原话,“忠实”问题值得探讨。  【关键词】汉语与英语 翻译 汉译英  严复认为译事有三难,即信、达、雅。其中,“信”就是翻译应将原文转变成其他文字,并且应保证不增加、不减少、也不改动。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结合已经逐渐普及,并且经过多方实验,证实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课堂效益产生极大帮助。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能够使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好课堂知识,这对于我们教师,对于学生,对于学校,都能受益匪浅。  【关键词】高中物理 多媒体技术 图文并茂  时代总是在飞速的发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信息技术上。在科学家的努力下,计算机技术以特有的优势,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课堂,无论是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各类教学模式纷纷登场,无论是蜚声海内的各类教学法,还是不少校本化的教学模式,他们尽管说法各异,形式多样,但都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大潮中,很多老师也纷纷解放思想,大胆运作,但是在运作的过程中,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茫然了:大胆的放手因为把握不住“度”容易造成“放纵”,学科问题不能真正得到解决;过于依赖导学案,教师的基本功、课堂组织能力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  【关键词】更新理念 激发兴趣 激励质疑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困扰小语文教师的难题,学生作文,不是愁眉苦脸,就是无话可说。为完成任务去套作抄袭,渐渐养成“假、大、空”陋习。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因势利导,丰富充实习作之源。  【关键词】观察 体验 赏读 积累  一、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涌丰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