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的脚步灵动起来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race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往往被课堂预设所束缚,为了完成预设环节而“赶进度”“掐时间”。而对于课堂中的主角——学生对知识是否彻底理解、是否能运用等情况,就不加多问了。这种华而不实的现象屡屡可见!课堂中教师总是牵着学生走在课前预设的“轨道上”,直至所有环节结束。虽然教师上课前进行了精心预设,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正如布卢姆所说:“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再好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为教学的主体 —— 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所以,课堂中,我们时常要停下预设的脚步!真正把学习主体——学生放在首位!
  一、 停下预设的脚步,重视情感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情感体验,对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当舍得花时间,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让语文课堂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殿堂。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既注重文学性又注重思想性,我们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审美情趣,这里有对祖国的忠诚、对理想的憧憬、对人民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要停下预设的脚步,舍得花时间,善于引导学生去体验文章具体的描写中所寄寓的主观感情,借文拓展,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这样,学生的思想将会受到熏陶,美好的情感也将会像一粒种子根植学生的心灵,继而开花,结果。
  如《沁园春·雪》,我们可以用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国画,并配乐朗读录音,从而引领学生进入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毛泽东的那种壮志凌云的豪迈气概和博大胸怀。这一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不仅使学生能了解文章内容和风格,也激发了学生的豪情壮志。
  二、 停下预设的脚步,拓展知识视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除了对精彩的导入、恰当有趣的问题感兴趣外,教师根据文本知识收集的课外知识也能让他们非常感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
  我们的课堂常常吸引不住学生,为什么?因为老师讲述的知识没有学生的兴趣点。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阴霾笼罩下,为考试而施教,我们的教学视野被严重窄化:课堂上老师的眼里只有“考点”“知识点”。 有一个形象比喻:“如果让一个人直接饮食食盐,他会感到苦涩而难以下咽;但是如果把食盐溶入味美的汤里,那他就会愉悦地饮食下去。”狭窄的教学视野、枯燥乏味的内容、单一死板的形式,让学生课堂中提不起劲儿,这就犹如让学生直接饮食食盐。因此,课堂教学要舍得教学时间,停下预设脚步,适时开阔学生视野,及时增添课堂“调味剂”,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写作者由农民的艰辛劳动、生活贫困想到自己俸禄优厚,感到惭愧,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作者的这种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可能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体验得非常深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善于引导学生了解白居易的其他同主题作品,如《卖炭翁》,去体验作者表达的感情,无疑将对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审美情趣的形成大有裨益,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停下预设的脚步,注重自主探究
  语文课堂要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以及同他人合作切磋的机会,能给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时间及其他条件。
  记得曾经听一位老师的学区公开课,他很大胆,选取的上课内容不是文章类型的内容,而是“寻找排序题的答题方法”。他预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学生手边的专题练习,讨论交流并归纳出基本答题方法。整节课学生的互助合作氛围很浓,学生的思维活跃,方法众多,回答更是争相踊跃。但是毕竟是年少的孩子,他们固然有自己的想法,受到语言组织能力的限制,学生的答案还是不能做到凝练概括,显得不尽如人意,所以老师在不断地进行引导、点拨。正是因为这样,老师预设的方法归纳总结的环节,在课堂中没有来得及展示,整节课让听课老师觉得不够完整,课后老师们都围绕着这点进行议论着。但是有人却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虽然这节课教师的最后预设环节没有展示,看似课堂不完整,但是我们评价课堂的好坏的标准并不是“一节课的完整性”这唯一标准。对呀,老师的方法多精练也不能因此来束缚学生正确的思维。老师没有将预设方法的表述呈现,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在这一节课中,学生闪耀的思维火花、大胆的课堂表现、踊跃的表现欲望,难道不是这位老师长期培养的功劳?“预设”不是“固设”,我们应该把精彩瞬间留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中绽放思维的火花,取得自主探究的喜悦。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因为我们暂时停下了预设的脚步,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了学习方法,积累了成功有效的学习经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渐入 “自能读书”的学习佳境,为以后的主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停下预设的脚步,深入评价学生
  在我们的课堂预设中,能预设问题,能预设教法……而不能预设到学生的答案,也就不能预设到课堂评价学生的语言。但是教师的语言评价艺术却又是多么重要:它能创设良好情境,激活学生情绪,加速学生认识活动,而且也能唤起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和成就感,还传递着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课堂中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常见的评价语言比较呆板,总是“很好”“ 很棒”“ 真不错”,这样的语言往往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必须能深入其心,做到“无痕胜有痕”“无声胜有声”。当碰到一些简单的问题的时候,作为教育者也不应该放弃这宝贵的机会。如在教《三峡》一课中,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时,有位老师这样问道:“为什么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回答对了,你肯定是最聪明的!”“为什么作者不按四季顺序来写?咱们来看看谁反应最快!”你看这样的问题一问,虽然老师没有直接表扬到学生个体,但是问题的提出,评价已经生成,而且这样的提问语言激发了学生整体的思维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学生正是在教师积极关爱的评价中不断形成,不断变得更好的,因此教师评价学生正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实施确定的目标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生成性问题,这也就是课堂中的不确定性。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完美结合。教师既要给学生知识生成的时间和空间,更应善于把握教学效益的预设目标,善于从每个学生的基础生成的材料中选择课堂中互动生成的环节,促使课堂的生成性问题更好地为预设目标服务,让预设的脚步灵动起来。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下人们常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将小组
记叙文讲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样才能更鲜明,更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旨。相反,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就会导致偏题、走题。所以一篇记叙文必须做到:该详写的地方详写;该略写的地方略写
一个月,学生便无一例外地会按顺序念了。识字教学开始后,每学一个新笔画,就不用一遍一遍告诉学生笔画名称了,只要往相应的笔画一指,学生便能熟练地说出要写的笔画名称。学生学会拼音后,又认识了所有的基本笔画,见到新字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  四、 导从“趣”促学:激发兴趣,和谐高效  作为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
古人喜欢把大智慧融进琐碎生活里.小小一枚铜钱,外圆内方,刚柔并济,说尽人生哲理.为人处世,应当有方的棱角,也该有圆的柔和.这样才能尽展才华,书写精彩人生.rn方是人的节操与
在以往的教学历史上,为了便于教学进度的统一和教学效果的检测,我国针对于适龄学生数百年的采用统一教材,这虽然为教学成果的检测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但一些弊端也是非常明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难看出,这里的“充分地读”,就包含着让学生用心去阅读,用感情去体验,用理性去悟道。换言之,情感就是维系课堂生命的纽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我们能看出“好”与“乐”是学生学习中自我主体的情感体现,增加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情愫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
导数法的引入为高中数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高中数学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新的方法,通过导数法解题与传统方法解题的比较,较系统地讨论了导数法在中学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数形结合方法在高
作文是个体精神活动的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是作文本身的固有的属性,剥夺这种主动权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我们应提倡自由为文,就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