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浇灌智慧的课堂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难看出,这里的“充分地读”,就包含着让学生用心去阅读,用感情去体验,用理性去悟道。换言之,情感就是维系课堂生命的纽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我们能看出“好”与“乐”是学生学习中自我主体的情感体现,增加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情愫。如无情感,“好”与“乐”便无从谈起。因此,感情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是老师、课文、学生三者融会贯通的桥梁。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与情趣的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摘丰硕的果实。
  尤克·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受到激动,与反响、同情、喜悦、愤怒、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懂得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因而丰富起来,这些内心感受又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质量地达到目的。”可以说,情感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内在创新能力的动因。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之目的。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情感”这一有力武器,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呢?
  一、 以良好的情绪调控情绪,融入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融洽的师生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师生情感距离近了,学生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这一个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心境轻松愉快,情绪乐观,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常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而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苦闷、激愤恼怒等不良情绪,则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近代教学都主张精力充沛地教学。老师以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时,学生才不会思绪波动,才能专心听课、积极思考,因而发言热烈,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十分重要。学生最欢迎的是和蔼可亲的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今的教师要一改传统意义上的刻板、严肃、不苟言笑的形象,用微笑、激情、活力展开教学。作为教师,不管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喜是悲,是甜蜜还是愁苦,一旦我们跨进课堂,我们就应该满面春风、满怀激情地面对学生,面对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 创设良好的情境,培育情感
  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依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去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情境,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的课,她上的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她一上台就神情肃穆,接着打出投影,配上哀乐开始演讲:“同学们,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医院逝世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消息传来,十亿人民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中。在那四害横行的日子里,我们是多么需要总理给我们撑腰啊!多么需要总理领着我们干四化啊!然而总理匆匆走了。遵照总理的遗言,他老人家的遗体将火化,骨灰将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1月11日下午,总理的灵车从医院开往八宝山公墓。这一消息传出,几十万群众自动聚集在东西长安街上,向总理致哀送行。《十里长街送总理》写的就是那一天难忘的场面。”通过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声情并茂的表述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需要的感情氛围中,这堂课也就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尝试着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在教叶圣陶先生写的散文《荷花》一课时,我让一名学生配乐朗读文章,其他同学观看课件荷花图,教室中仿佛飘着荷花的香味。伴随着动听的古典音乐,学生深情地读着那优美的词句,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出各种荷花的图案,我让学生们通过动作表现出来。他们中有的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荷花仙子,双手轻盈地舒展,翩翩起舞;有的把自己想象成一条小鱼,在“荷花池”里嬉水;有的则把自己想象成蜜蜂、蝴蝶,在朵朵“荷花”上采花蜜,追逐嬉戏……这种情境所激发的情感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多元化。再让学生用语言、动作表达出来,就促进了形象思维与想象空间的协调发展。
  创设情境的语文课堂,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课堂,而是将一个个文字变成师生脑海中真实存在的一幅画、一个场景、一段感情。在课堂中,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与文字对话,经历着与作者一样的情感经历。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灵动的,才是寓教于乐的。
  三、 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调动情感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给学生展示别样的生活画卷和体验,促使学生进入自觉、自主、自动的学习境地,教学过程也将在学生情感的激发下高潮涌现。
  例如,我教《花瓣飘香》一文时,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表达,他们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感受。以“与小女孩相比自己对妈妈怎么样”的话题展开,让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惭愧地说:“有一次,妈妈加班很晚才回家,但我还哭闹着让她第二天带我去公园玩,妈妈没办法,只能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子陪我去玩,比起文中的小女孩我太不懂事了。”有的学生说:“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向她学习,就从每天帮妈妈洗碗开始,做个孝顺的孩子。”……在谈说之间,学生的情感逐渐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就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了学生的心里,生动的亲情教育使语文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所以说:“有了情感性的训练,才算得上真正完整的语文训练。”
  语文学科思想性的特征比其他学科更为突出,故云:“文以载道。”小学教材中有很多抒发感情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生动的德育要素,如爱国之情、战友之情、热爱美好事物之情,等等。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当然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要充分理解,首先自己要融入情感,通过自身情感的表达来感染、影响学生,教师、课文、学生三者产生共鸣,使教学过程因为有了这种情感的中介力量而迅速发生质的变化。
  情感交融的课堂犹如一个灵魂,实现着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情感交融的课堂犹如一条命脉,指导和训练着学生学会学习;情感交融的课堂犹如一片绿洲,构造着和谐的生态环境。情感交融的课堂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新生儿,由它来承担重任,教育将会展现崭新的一页。让激情点燃激情,让心灵交融心灵,浇灌出智慧的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崇宁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写作是学生用书写来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一种能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学科的学习成果主要体现在书写上.然而对于英语教学工作者来说,写作又是英语教学中的“拦路虎”,我
“比较法”是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它除了能加深学生有意记忆,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外,更能在“本体性”教学视野下,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比较,分为“求同”和“求异”两种思维路径。当然,教学目标不同,选用的思维路径也有所区别。  一、巧用“比中求同”,感知同类文体特点  求同,即通过发现、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中的共同要素,以推测这一类别的信息的共同特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课文《牛郎
REAL MCCOY CUSTOM THREE(RMC3)是世界上第一款自身上带有调节钮的哇音踏板,通过6个调节钮便可以使哇音幅度调节到想像中的所有哇声.拥有美国加州和意大利根源的RMC3是全世界
艺术教学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艺术教学的作用更为重要.手工布艺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受诸多
1.神探小子们追踪盗墓贼,来到一片乱石岗,眼前的怪异景象总有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峥嵘说他看到了盗墓贼留下的手印和鞋印等痕
期刊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下人们常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将小组
记叙文讲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样才能更鲜明,更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旨。相反,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就会导致偏题、走题。所以一篇记叙文必须做到:该详写的地方详写;该略写的地方略写
一个月,学生便无一例外地会按顺序念了。识字教学开始后,每学一个新笔画,就不用一遍一遍告诉学生笔画名称了,只要往相应的笔画一指,学生便能熟练地说出要写的笔画名称。学生学会拼音后,又认识了所有的基本笔画,见到新字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  四、 导从“趣”促学:激发兴趣,和谐高效  作为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
古人喜欢把大智慧融进琐碎生活里.小小一枚铜钱,外圆内方,刚柔并济,说尽人生哲理.为人处世,应当有方的棱角,也该有圆的柔和.这样才能尽展才华,书写精彩人生.rn方是人的节操与
在以往的教学历史上,为了便于教学进度的统一和教学效果的检测,我国针对于适龄学生数百年的采用统一教材,这虽然为教学成果的检测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但一些弊端也是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