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li95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教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实际发展接轨,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无疑是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一个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化教学情境
  
  由于受到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的影响,我国传统的高中物理教育脱离实际生活,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物理概念、原理应用抽象难懂,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良,新推出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地提出了“要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的思想,以高中物理生活化教育理论为核心,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合理地应用。
  一、高中物理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育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真实化、生动化。老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中,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的例子有效联系在一起,可以使物理教学赋予生活的价值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适用型人才。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物理教学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必须遵循的原则,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化情境时,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是指在设立生活化教学情境,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地化减问题的难度性,学生才能够欣然接受这门物理课程,更深层次的了解物理知识,运用知识。
  (三)完整性原则。完整性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知识应用时,要结合可信值比较高的生活实例,在学生能够遇到的而且比较熟悉的领域内,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整合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的关系,以确保所设立的情景是全面的、完整的。
  (四)真实性。真实性是指在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时,不要弄虚作假,胡编乱造,从现实生活和实际出发,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选择素材,要确保生活情境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三、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应用生活教育理论
  (一)用生活的实例来引入课程。如在讲惯性知识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城市公路上交通车辆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车速限制,交通车辆之间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汽车司机和副驾驶位上的乘客为什么要系安全带,在接力比赛中运动员为什么会采取跑起来接棒的方式等等这些现象。再比如,在讲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时,可以问问学生为什么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宽,医生给病人注射生理盐水时为何将抬高吊瓶的高度,来增快吊水的速度。物理知识是活的、有生命力的,用这些常见的生活实例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老师有效地传授知识。
  (二)增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课是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亲自动手操作的最佳途径。树立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意识,基于此,老师在教授完知识时,可以适当安排具有实践性的活动。老师也可以适当鼓励学生用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如易拉罐,飲料瓶,书纸,饮料吸管,硬币等等)做物理小实验,通过这种问题研究和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拉近物理学习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层次理解知识真正含义,而且能够灵活运用,从而,切实体会到物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设立生活化教学情境。多媒体是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一个很好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生活情景真实、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大胆的、积极的研究问题,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帮学生回忆生活场景,使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器官同时并用,加深学生的完整印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
  (四)提高高中物理老师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能力。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对高中物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单一的、陈旧的,只是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理论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据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对物理老师进行授课方式的更新培训,主要是针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培训。并且对各个物理老师进行比赛竞争,加强老师危机意识,优胜劣汰,选拔出优秀的物理老师,使所有物理老师能深刻意识到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使物理教育事业能拓宽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的作用,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效率。
  (五)将生活实例编入物理习题中。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会、记住所学知识是仅仅不够的,老师应该定期地帮助学生去巩固知识,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牢固在心。除此方法,老师应该不断考察学生的学生情况,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编制到物理习题中来,比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汽车能够沿着斜坡上爬是因为地面给汽车轮胎一个摩擦力,汽车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往上行走,如果生活没有了摩擦力,汽车也就无法爬上去了。这让学生们自始自终的感觉到物理知识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从没有和生活脱轨。
  总的看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要善于并灵活应用生活教育理论,尽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出发,增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新问题、新思路的学习内容,围绕周围世界经常发生的事情展开讨论式探究,将生活融入教育,使教育引导生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终生探索物理世界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
  [2] 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育的实施策略》[J]
  [3] 郑渊芳,陈锋等,子课题《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研究》[J]
  [4] 周建平.《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 》 [J]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从观察能力的培养、分组实验教学、观察实验现象、应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如何搞好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技愈发展、愈显示物理是人类自下而上发展的核心学科。中学物理教育,不仅要为培养物理学家,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打基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素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教师从一开始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为什么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74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90个病灶.对所
高效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结合多媒体、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让学生参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如果能采用直观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化学仪器和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还可以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的正确步骤和装置的简单美观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加深记忆。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能在课
期刊
摘要:本文从知识储备、教学艺术、教育性等方面阐述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物理教师角色    新课改要求我们重新反思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进行教学?在新课程的视角下,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但是不管教师角色如何变化,教育教学对每一位教师素质的有些要求是永恒不变的教师应该是一名“学者
摘要:人类战争有化学战,动物界同样也有化学战。许多动物拥有诸如毒液、麻醉液、腐蚀液、粘结液之类的“化学武器”,经常展开一幕又一幕生死存亡的斗争。  关键词:初中生物化学武器骨骼    一、趣味性教学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毒蛇、毒蝎、毒蛙、毒蜘蛛等能够分泌毒液,以此作为武器,用于进攻或防卫。它们分泌的毒液一般含有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类型。前者作用于对手的中枢神经使其心脏停止跳动,后者则经过对手的血液循
十几年来我通过教学实践,深深感到物理课程概念性强,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抽象思维活动,要上好每一节课,,确非易事。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备好课是前提,上好課是关键,还要在课后提出一系列消化、熟练、巩固和综合的措施才行。这三个环节都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在我就想就前面两个环节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先谈备课:  1、必须带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的教学要求去上课  这不光是在纸上写着目的
期刊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次教学,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对感性形象地体会自己的主体地位及意义。在分层教学中,我采用类比联想,设立悬念,以旧引新,自己动手操作等方法,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归纳有关的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创新能力类比联想 设立悬念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这就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而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又能增加趣味性。既教书又育人,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结合化学史,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我们走来,一个崭新的教材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将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新的教材体系,走进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课堂,是我们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一、用丰富、前沿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兴趣   作为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且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求知欲。基于上述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时刻关注、搜集有关生物学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