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年来我通过教学实践,深深感到物理课程概念性强,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抽象思维活动,要上好每一节课,,确非易事。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备好课是前提,上好課是关键,还要在课后提出一系列消化、熟练、巩固和综合的措施才行。这三个环节都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在我就想就前面两个环节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先谈备课:
1、必须带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的教学要求去上课
这不光是在纸上写着目的要求就算数的,而是在头脑中清楚确切地知道我上这一节课是干什么的?这就要求在备课时很好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要从整体出发搞清楚每章每节在中学教材中的地位,搞清楚它和教材前后的内在联系,要从全局观点来确定一章教材的具体要求,包括应该使学生建立哪些定理法则,掌握哪些定律、公式、技能,应理解和熟练到什么程度。这些任务要恰当地,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每个课时。
2、熟悉教材
要逐字逐句反复仔细阅读钻研,一个符号一个数字都不能放过。有时就是由于疏忽了小地方,往往给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教材和课外作业带来不必要的绊脚石。熟悉到什么程度呢?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师要能离开教材完整地系统地复述通章通节的教材内容。。其次要解剖教材。深刻掌握前后章节的因果层次,如万有引力和航天这一章,“开普勒三个定律”是基础,是学习万有引力的准备知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就是这些基础知识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同时又为以后了解万有引力定律铺平了道路。对万有引力定律确切掌握后,关于万有引力的一些应用也就自然容易接受了。
3、对重点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堂课一般的说有一个重点就够了,多了就不成其为重点。例如在“直流电路”的教学中,欧姆定律穿串联电路,并联电路都是重点。既是重点,就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各个击破,多安排几个课时,务必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确实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因为这是牵涉整个电学教学的关键,煮夹生饭那就后患无穷,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就会东拉西扯,错误百出。在讲到“全电路欧姆定律”时,“路端电压和内外电阻的关系”是难点。既是难点就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分散处理,反复深化。先研究较简单的电路,再研究较复杂的电路,先研究电路中某一可变电阻改变做一般变化时的问题,再研究多掷开关改变触点时的相关问题;先研究外阻阻值作一般变化时的问题,再研究阻值变到两个极端值—断路和短路时的问题;先研究外电路结构发生变化的问题再研究内电路结构发生变化的问题;最后再研究某一部分电路改变后,其它各部分电压、电流相应变化的因果关系问题。每次都搭配一定的例题和练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暴露的缺陷,指出为什么那样处理是错误的,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充分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印象,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具有极大的作用。学生实验对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养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须对实验这个环节给予高度的重视。
对实验应根据教材需要赋予明确的目的性,不能为演示而演示,不要搞得五光十色,这样把实验变成了魔术表演,反而损害了科学实验的严肃性,结果适得其反,至于演示前对实验装置原理应作哪些必要的解说,演示操作如何才能做到干净利落,应该指导学习观察什么现象,如何观察,都要在课前考虑好。
以上都是有关备课的问题。虽然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但上好课是教好课的关键,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如果上课时教师没精打彩,精神委靡;或是喃喃自语,照本宣科;或是只顾内容,不讲方法;甚至罗里罗嗦,语无伦次,都会使一堂课失败,达不到教学效果。我上课时一般对自己提出这样一些要求:
1、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求教师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做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充分的自信心,这一条对上好课很重要。我所说的自信不是盲目的妄自尊大,这一信心是建立在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和融会贯通上;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上;是建立在对课堂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上;是建立在对45分钟的部署安排做到了胸有成竹上。
2、上课时要面对学生,而不是面对黑板或面对教案。要使每个学生都觉得你是针对着他或针对着全班在讲课,感觉到你是在以他为对象在讲话。如果你老是盯着黑板、盯着教案,或老是盯着鼻子尖下的几个学生,就会使多数学生感到你忽视了他的存在。事情永远是相互关联的,你忽视了他,他做学生的也就忽视你,不听你那套,思想开小差了,做其它小动作了。
3、上课要中心突出,紧扣重点,要对学生明确交代任务。讲课时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上,关键的话说慢些,必要时停顿下来再重复,务必使每个学生都听到,并听明白。这样才叫突出了中心。讲课内容切忌贪多求全,拔苗助长,好心肠往往产生坏效果。上课不讲废话,切忌节外生枝,也要防止低级趣味和庸俗化,能够在引进新课的最初几分钟,就把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扼要地、准确地、明白地向学生宣布是一种可取的做法。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集中到一点,师生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活动。有时教师采取单枪匹马的做法,不把这一节课的任务告诉学生,一心自顾自地讲得津津有味,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讲的是什么。等到快下课了,教师才发现这一情况,但为时已晚。要么走过场,雨过地皮湿;要么下堂课另起炉灶,从头再来。
4、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接连上三、四节课要求青少年自始自终全神贯注,确也不易做到。因此教师有时还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不能老是严肃刻板地象神父似地在传经布道。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语言和感情,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借用一些学生门亲切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往往效果很好。以上所讲,我都做得还不够,有些内容只是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而提出的。在物理教学的道路上我应该更努力地探索下去。
1、必须带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的教学要求去上课
这不光是在纸上写着目的要求就算数的,而是在头脑中清楚确切地知道我上这一节课是干什么的?这就要求在备课时很好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要从整体出发搞清楚每章每节在中学教材中的地位,搞清楚它和教材前后的内在联系,要从全局观点来确定一章教材的具体要求,包括应该使学生建立哪些定理法则,掌握哪些定律、公式、技能,应理解和熟练到什么程度。这些任务要恰当地,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每个课时。
2、熟悉教材
要逐字逐句反复仔细阅读钻研,一个符号一个数字都不能放过。有时就是由于疏忽了小地方,往往给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教材和课外作业带来不必要的绊脚石。熟悉到什么程度呢?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师要能离开教材完整地系统地复述通章通节的教材内容。。其次要解剖教材。深刻掌握前后章节的因果层次,如万有引力和航天这一章,“开普勒三个定律”是基础,是学习万有引力的准备知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就是这些基础知识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同时又为以后了解万有引力定律铺平了道路。对万有引力定律确切掌握后,关于万有引力的一些应用也就自然容易接受了。
3、对重点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堂课一般的说有一个重点就够了,多了就不成其为重点。例如在“直流电路”的教学中,欧姆定律穿串联电路,并联电路都是重点。既是重点,就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各个击破,多安排几个课时,务必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确实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因为这是牵涉整个电学教学的关键,煮夹生饭那就后患无穷,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就会东拉西扯,错误百出。在讲到“全电路欧姆定律”时,“路端电压和内外电阻的关系”是难点。既是难点就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分散处理,反复深化。先研究较简单的电路,再研究较复杂的电路,先研究电路中某一可变电阻改变做一般变化时的问题,再研究多掷开关改变触点时的相关问题;先研究外阻阻值作一般变化时的问题,再研究阻值变到两个极端值—断路和短路时的问题;先研究外电路结构发生变化的问题再研究内电路结构发生变化的问题;最后再研究某一部分电路改变后,其它各部分电压、电流相应变化的因果关系问题。每次都搭配一定的例题和练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暴露的缺陷,指出为什么那样处理是错误的,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充分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印象,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具有极大的作用。学生实验对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养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须对实验这个环节给予高度的重视。
对实验应根据教材需要赋予明确的目的性,不能为演示而演示,不要搞得五光十色,这样把实验变成了魔术表演,反而损害了科学实验的严肃性,结果适得其反,至于演示前对实验装置原理应作哪些必要的解说,演示操作如何才能做到干净利落,应该指导学习观察什么现象,如何观察,都要在课前考虑好。
以上都是有关备课的问题。虽然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但上好课是教好课的关键,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如果上课时教师没精打彩,精神委靡;或是喃喃自语,照本宣科;或是只顾内容,不讲方法;甚至罗里罗嗦,语无伦次,都会使一堂课失败,达不到教学效果。我上课时一般对自己提出这样一些要求:
1、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求教师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做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充分的自信心,这一条对上好课很重要。我所说的自信不是盲目的妄自尊大,这一信心是建立在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和融会贯通上;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上;是建立在对课堂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上;是建立在对45分钟的部署安排做到了胸有成竹上。
2、上课时要面对学生,而不是面对黑板或面对教案。要使每个学生都觉得你是针对着他或针对着全班在讲课,感觉到你是在以他为对象在讲话。如果你老是盯着黑板、盯着教案,或老是盯着鼻子尖下的几个学生,就会使多数学生感到你忽视了他的存在。事情永远是相互关联的,你忽视了他,他做学生的也就忽视你,不听你那套,思想开小差了,做其它小动作了。
3、上课要中心突出,紧扣重点,要对学生明确交代任务。讲课时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上,关键的话说慢些,必要时停顿下来再重复,务必使每个学生都听到,并听明白。这样才叫突出了中心。讲课内容切忌贪多求全,拔苗助长,好心肠往往产生坏效果。上课不讲废话,切忌节外生枝,也要防止低级趣味和庸俗化,能够在引进新课的最初几分钟,就把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扼要地、准确地、明白地向学生宣布是一种可取的做法。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集中到一点,师生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活动。有时教师采取单枪匹马的做法,不把这一节课的任务告诉学生,一心自顾自地讲得津津有味,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讲的是什么。等到快下课了,教师才发现这一情况,但为时已晚。要么走过场,雨过地皮湿;要么下堂课另起炉灶,从头再来。
4、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接连上三、四节课要求青少年自始自终全神贯注,确也不易做到。因此教师有时还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不能老是严肃刻板地象神父似地在传经布道。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语言和感情,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借用一些学生门亲切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往往效果很好。以上所讲,我都做得还不够,有些内容只是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而提出的。在物理教学的道路上我应该更努力地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