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的拓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1版语文新课标渐趋完善,其在古诗文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使传统的“翻译式”教学法渐渐失去了市场,而掀起了一股“拓展式”教学热。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拓展、得法的拓展可以引领学生走入诗境,促进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深化理解古诗文的内涵,丰富学生的积累。反之,不得法的或不恰当的拓展,对古诗文教学是无效的、无助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拓展古诗文教学呢?笔者谈谈教学探索和实践。
  一、理解性拓展
  古诗文大多是诗人的亲历、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再现,是诗人随情随经历有感而发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时,必须设法使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及思想感情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古诗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有关诗人及其创作背景的拓展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一定要有个“度”。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头两句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失地,杜甫为何哭了呢?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杜甫饱受安史之乱之苦,流落到剑门之外已经是第五个年头,家里人是否平安,诗人无时无刻不担心。他多么希望能够平息叛乱,早日回到家乡,现在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他自然喜极而泣。最后两句,诗人已经想象回到了家乡,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渴求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通过拓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解读诗句,学生自然而然深刻理解了杜甫“涕泪满衣裳”的行为。如此拓展,简洁、适时、合理。古诗文的语言具有含蓄隽永、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等特点,教师如能适时拓展,则对学生领悟古诗一定大有裨益。
  二、同主题拓展
  在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都有“组诗”的教学单元,这些诗篇的作者及作者的写作的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表达的主题很相似、很相近。因此,教学时我们不但可以灵活机智结合这些古诗的内在联系进行“组合”教学,而且可以拓展一些与之匹配的古诗文,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达到举一反三、融类旁通的效果。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是一组典型的爱国诗,教完这些古诗后,可适时拓展同题材的故事,让学生拿出课前事先收集的表达爱国之情的诗篇,在课堂上交流。学生收集到很多,如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当品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句时,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到北方的老百姓遭受金朝的欺压和奴役,心中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南宋军队迟迟没有来,老百姓失望极了。这与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憾一样。这样,既让学生深化理解了古诗文,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积累,一举多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的一节课,学生学得多,学得活,学得透,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三、改编式拓展
  古诗的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语言拓展诗歌的意境。常见的教学方式有改写、仿写、扩写等。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语文《寻隐者不遇》一诗时,在学生理解了故事后,设计了一个练习形式:改写《寻隐者不遇》,让学生先口头将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可是学生的发言,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认为:贾岛拜访的隐者名叫言师,不知道“言”在古诗文中表示“说话”的意思;有的学生缺乏想象力,不能还原贾岛和童子的对话,理解出现偏差。后来,笔者通过引导,让学生朗读和感悟。学生明白了改写应尊重诗文原意,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书面完成改写练习时,通过刻画贾岛、童子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出了生动优美的记叙文。通过改编式拓展,既深化了对诗歌的理解,又进一步领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欣赏式拓展
  在古诗教学中,可将文本和音乐、绘画等巧妙结合,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加深对诗歌的感悟。
  1.古诗新唱。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文包诗”这一类题材,学完古诗,可以让学生学唱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这样做,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又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古诗,并让学生在学唱古诗中喜爱上了学古诗。如苏教版中二年级的《英英学古诗》中包含了《静夜思》,就可以让学生唱一唱。
  2.古诗新演。教学中巧妙地把古诗融进一个生动的场景中,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感悟诗情诗意。例如五年级的《黄鹤楼送别》包含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课文之中包含了孟浩然和李白的对话及分别的场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体会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
  3.诗中有画。古诗大多语言凝练,包含深远的意境。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或多幅图画。教学中,适时鼓励学生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文本意境。这样既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又得到了美的熏陶。如教学杜牧的《山行》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连绵的山,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路边火红的枫叶,一辆小车,车上坐着大诗人……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适度拓展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可以让学生享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浸润人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较为特殊,属于人格塑造期。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优秀的文化,提升文采及诗词歌赋水平,还能很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三观、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更能使之对祖国的文化更了解、更热爱。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多媒体技术是现在学校常用的先进教学手段,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简单分析
现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项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其中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水平是最成熟的一项,人们的使用频率非常大,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运用了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几乎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
郑和作为我国历史上的航海家,在时间上比史上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还要早87年,这一度程度上显示了当时中国国家处于强势地位及航海事业的发达程度。在这样的一度强盛的国度里,却
摘 要: 语文教育改革下,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启发为主导,真正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立足于学生兴趣和爱好,使得师生一起享受和谐的语文教育,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有独特的学习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融洽关系 启发为主 和谐教育 高效课堂  传统的应试语文教育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
期刊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暴徒行凶,殴打民主人士  【南京二十四日晨专电】上海各界争取和平之马叙伦等11人来京向蒋(介石)主席请愿(反内战),23日晚7时抵达下关车站时,被300余所谓难民代表殴辱,往访之记者多人亦被殴打,事态延展达6小时余,前后遭打4次,以末次最严重。由40余难民代表将10余人拥入一室,以木棒玻璃瓶等痛殴甚久,旁仅有宪兵二人保护。难民代表于动手之先,将诸人皮夹现款手表钢笔小本子搜劫一空,各人损失起码十余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当中。在新闻行业,民生新闻无疑是占据了什么重要的地位的,在都市报发展的同时,民生新闻也成为各个新闻的重要成分,吸引了大量的读
为了能够确保网球课程教学的良好开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提升学生联系网球的热情,加强对网球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学生体育素质以及综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