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反思了吗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_m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亲历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后,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学过程中反思提高的部分的重要性.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一环节是解决丰产丰收的问题.学生的反思总结归纳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要反思,我们教师呢?经常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你讲我能听懂,课上会,可是课下就不会了.”当学生这样说时,我们教师有没有反思,我们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的反思总结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教师的反思更重要.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孔凡哲教授认为,案例 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是说,教师的成长过程可以归结为通过反思积累教学案例的过程.
  因此,研究如何反思对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以及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以下我主要议议教师反思中的课前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顾名思义就是上课之前进行的教学反思.要反思教案的预设以及备课的效果.
  课前反思主要分两部分,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恰当和明确,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介,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这就需要我们熟悉教材.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会使教师知道在课中要教什么,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然而我们教师在教案的书写中往往对教学目标不重视,总是含含糊糊,一带而过.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时,有些教师制定知识目标:掌握函数零点的定义,会求函数的零点.这样的目标让教师不清楚这节课到底要讲些什么内容,也无法检测学生是不是掌握这一节中该掌握的知识,这样的目标很不具体.我们不妨制定知识目标:(1)会用函数图象的交点解释方程根的意义;(2)能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和根的个数;(3)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这样修改后,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就具体和明确化了,而且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可以测量的,我们可以通过某一道习题或某种测验来检验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如果达到了才能进入下一章的学习,反之则不能.
  课前反思中主要反思的第二部分是反思学生当前的水平.我们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生才是我们课堂中的主体.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是“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中灌输数学知识.好的教学内容不是太难的,也不是太简单的,而是符合学生的当前水平的,是让他们能“跳一跳就够到”的问题.
  因此,要能准确地掌握学生当前的水平,我们还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可测量的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能力水平,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服务.
  课后反思中主要反思:在这一节课中教师教会了学生什么?从这一节课的运行中能否为以后的教学带来改进的方法?每一节课都有不少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在青年教师的课堂上,由于教学经验不足,难以预设到的问题比较多.其实也能理解,因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思维层次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他们对同一个数学活动的感受不一样.每堂的运行都不会按照教案中的预设完全不变地进行下去.针对这些“突发事件”,课后,教师该作何反思呢?
  新课程改革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有见解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后要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学生有没有收获?收获了什么?只有长期进行这样的反思,才能改进我们的教学,使教学更具有目的性,从而达到培养目标.
  在提倡学生进行课前课后反思的时候,我建议教师更要多反思,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学习思考.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学生才有一碗水.”要让你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教师要拥有得更多.通过课前课后的反思能充实自己的教学,所以,教师的反思一定不能忽视.
其他文献
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是近年的高考的热点,也是高考的难点.那么,打开离子共存的金钥匙是什么呢?  一句话,能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共存.通常情况下,在溶液中能够发生四类反应.  1.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例如,CO2-3、SO2-3、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例如,Ba2 、Ca2 、Ag 等
在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教师也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教
期刊
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学生实验三大类,其操作的要求和原则有所区别,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辅助提高我们的化学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中学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实验中,能否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自觉地、敏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利用动手操作来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动手操作是最佳的途径之一.  案例:等腰三角形.  教师: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并剪下阴影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起到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善用巧用地图,就能使教学化难为易,让课堂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学生能学会读地图
初中美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教学当中拥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非常重视在教学模式上的转变,随着教学改革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外加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数学教学的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
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教学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生物学中的各个实验均关系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