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迁移理论体现了人类学习的规律。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过程里一定要加强使用学习迁移理论,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正迁移、消除负迁移,还要设计学习迁移的问题与情境。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 高中数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5-0148-01
  学习迁移理论指的是可以将一个知识的学习使用到另一个知识的学习,这对于知识、技巧、能力的学习是普遍存在的。强化迁移理论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方面十分有利于提升自我学习以及分析的能力。由于数学的学习重点是将一个知识点转换应用或者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结合应用,数学学习的难点也体现在使用不同的理论知识处理万变的题目方面。
  一、迁移和高中数学
  迁移由于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普遍存在于所有方面的学习当中,其中也包含了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可以当做学习的巩固进行延续,也可以当成深化提高,对学习迁移进行不断研究,将会对学习规律以及提升教学质量非常有意义。步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也特别重要,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所学处理新的问题,并且也成为了素质教育里的重中之重。高中数学科目的特点体现在知识点的连贯性以及逻辑性,还和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只有通过数学的思维进行思索,才能够强化学生发掘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建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步入高中时期,数学学习力迁移作用更加明显,透过迁移,学生所学会的知识可以透过某个方法进行连接,并发挥处理问题的作用。
  二、善于设计学习迁移的问题及情境
  (一)加强对迁移理论的认识
  迁移通常是以过去学习知识的基础为建立点,此乃因为迁移和学习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由此可以看出,迁移引起的基本条件是通过认知结构进行完成的。理解和记忆新知识的迁移要通过认知结构中可利用的特点以及新旧知识相互间具有的可辨别性进行。如果认知结构里没有和新知识有关的概念,那么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就相对较低;相反的,认知结构里产生可以和新的知识相关联的理念,可以为学习新知识有所助益,这也反映出结构的可利用性较高。一旦学生掌握了函数中“单调性”的理论,再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知识会显得十分容易。在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时,假如没有相关联的知识结构提供帮助,老师要实施采取新旧知识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具备迁移意识,提升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速度,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并使用知识的迁移。
  (二)开发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对迁移理论的学习
  高中阶段的数学老师,如果可以将课本里的信息仔细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当前学习迁移理论非常有帮助。只有老师先掌握教材里的主要内容,并将内容完全吸收,才可以创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结构,才能更加良好地体现知识的横向迁移以及纵向迁移。老师要加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因为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以及奇偶性的共同点,同函数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数学老师在传授数学时,要对教材进行规律化编排,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学生吸收能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将不了解的知识变成已经掌握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有序地进行学习。如此不仅能够将相似的知识点融合到一起进行传授,还能够透过直线、双曲线、抛物线、圆、椭圆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学习,将迁移理论真正实施在学生的学习当中。
  (三)细心设计教学步骤,指引学生知识迁移
  认知结构同教材知识结构之间都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常可以在基础上进行转化,还因为学生进行学习时,其认知结构会产生一些变化。因此,学生所认识的认知结构并非同教材的知识结构完全对应。如此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里通过系统性以及逻辑性的思维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并且还要真正为学生认知结构进行思考。可以将数学课本内的知识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重组,并且要重新设计所有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知识的迁移。老师可以通过相关情景设定一些内容,从而激发出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对于编排教材来讲,其顺序大致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进行排序。可是如此安排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顺应学生掌握数学内容的过程,这也并没有给予学生的学习效率过多的帮助。因此,老师一定要仔细研究并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从了解到陌生,从特殊知识到普通知识的转变,并且进一步创建学生对于迁移知识能力的肯定,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指挥,要时时警醒自己,不可以让总指挥的教学方式违背“为迁移而教”的目的。不仅自己要真正做到为迁移而教,还要尽可能让学生也要做到,这样才能够让课堂减少没有意义的机械化学习,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杰.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收益——新课改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2).
  [2]唐万敏.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1).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不断影响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事件中网络群众通过网络平台这一渠道充分展现了日益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参与意识,主流媒体与主流民意之间、意见领袖与大众舆论之间的关系和这些网络主体对网络舆论走向的影响,以及在政府如何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解决事件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与走向,使得网络环境更加有序化、合理化、合法化。网络主体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正确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国际工业,建筑制造,以及科研开发领域的大面积应用,主要原因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整个工业生产的实际效率,而且自动化的生产、作业模式能够有效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一大主流,而健美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健美操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为切入点。教师作为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切实发挥健美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作用。  [关键词]健美操 创新能力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数列的求和是一节综合性内容,在高考卷中有小题也有大题,其中大题有简单的数列求和题,也有复杂的数列和不等式、数列和函数、数列和方程等的综合题。数列的通项和求和是高考
开放性教学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而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
期刊
反思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荷兰教育家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了反思,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的机会。解题后反思可以深化对概念、
听课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课上得十分顺利,老师讲得准确无误,学生个个对答如流,把一节课演绎得完美无缺。可是这样的课上得还有意义吗?学生都会了,老师为什么还要教呢?学生在
在《中国美术史》编撰过程中,王朝闻总主编多次在各分卷讨论会上强调编写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学术民主和认真负责,要以科学性、系统性的研究态度对待每一章节的编写。并
[摘要]《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技能课程之一,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钢琴弹奏基本功,更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作者通过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内容、教学特色与评价几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钢琴 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5-0146-01一、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