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寻虎记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里赶到萨瓦伊马多普尔,此地隶属印度中部的中央邦,已靠近德干高原,从班车下来周遭一片混乱,瘤牛拱食垃圾,水果摊占了大半的马路。
  我和同伴站在人群中四处张望——突突车很少,好不容易截到一辆。赶到村子深处的一幢三层酒店,白色的外墙,走廊里挂满了动物的照片,以虎为主,还有豹子、水鹿、各类鸟雀。
  我问酒店侍者伦滕波尔国家公园公园风景怎么样,能不能看到老虎?侍者耸耸肩撇撇嘴:“冬季老虎都不出来喝水,夏天见到的几率要大很多。”
  他刚说完,我便看了同伴一眼,埋怨同伴安排不当。
  无功而返
  去伦滕波尔公园,我们预定了上午、下午两趟行程。
  上午坐的是小型敞篷卡车。早上六点半,天蒙蒙亮我们就爬上卡车,座位都叫露水打湿了。
  这边的酒店和旅馆外观整洁,花草茂盛,村里铺着土路,接近红砂石的颜色。
  森林公園入口处有一棵很大的树,主干粗大,枝杈弯曲,跳着许多小小的叶猴。叶猴身形比猕猴小,娇俏、可爱,把胡萝卜往路上随手一扔,它们便会跳下来。
  敞篷卡车越往里开,树木垂下的枝叶越多,刮着车身、贴着人的脑袋划过,我们甚至听到锐利的石块剐着轮胎。阳光出来后,身子才慢慢暖和了一些,冬天的森林略微有些干枯,绿意苍翠。
  碰到其他的敞篷车,两车司机互相询问有没有看到老虎,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寻找老虎。
  其实没有老虎的森林,风景也是很好的。一群野猪迅疾地闪过,往森林深处奔去;数只斑鹿闲庭信步地从干涸的溪边走过,它们的毛发在冬天变得和枯草接近;一只猫头鹰在高高的树洞中探出大半张脸,一动不动,不仔细看也发现不了。
  卡车在一处稍作停留,此地鸟雀众多,活泼欢快,跳到车里寻食,毫不惧人。
  终见老虎
  下午,我们再次入公园寻虎。吉普越野车上的印度导游很健谈,什么季节什么动物出来活动,路边池子装水是用来干什么的,高山上的雄鹰以什么为食,我们认真地聆听,导游热情地解说。
  吉普越野车走了另外一条线路,一座又一座光秃秃的山头,老鹰盘旋在起着淡淡烟雾的蓝天下。说是冬日,更像是国内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石路、土路、干枯的沟渠、崎岖的森林小道,越野车艰难地攀登,俯冲。到了山头视野变得很开阔,深红色的荆棘,落光了叶子的小树,不远的前方,是我们来时经过的苍绿的松树林。
  沿途遇到更多动物,水鹿、蓝牛、蹬羚,蹬羚比鹿小,机警而矫健。
  西移的日头下,枯草遍染金光,远看像是烈焰。司机提升了车速,路上看到白色的骨头,导游嚷着说这一定是老虎吃剩的!
  终于,在山顶矮小的枯树背后,我们发现了一只正在咬噬白牛的老虎,睁大了眼睛才能看到虎纹些微动弹。
  “老虎! 老虎!”人群发出兴奋的尖叫,有人扔树枝、发出怪叫去逗它,它不为所动,沉沉地趴着。夕阳渐落,始终不见它有动静。大家有耐性地耗着。最终,它站起身来,透过纷乱的枝杈,它回头张望了我们一眼,挺着身子站在丛林中,不一会儿便慢慢往山下走去。
  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很满足,兴奋地聊着。
  晚上,我和同伴讨论,如果我们长居于此,在伦滕波尔公园山脚下,夜闻深山虎啸,心怀畏惧与期待,那样的人生肯定是另外一番风景。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若宇
  2184688888@qq.com
其他文献
“我喜欢唱歌。我渴望举办一场自己的演唱会。”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梦想有多大可能实现呢?  在梦想的驱动下,来自成都的冯伟发起了这样一个创意项目——“平凡人演唱会”。从2014年开始,5年来他为近60人举办了57场演唱会。登上“平凡人演唱会”舞台的,有老师、学生、公务员、创业者。他们是为了爱情想要放声歌唱的女孩,为了音乐辞职流浪半个世界的行吟诗人,为了鼓励孩子而重新捡起音乐梦想的单亲爸爸,玩了
期刊
快递小哥被称为“互联网的红细胞”,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连接着千城百业。这支新兴的就业群体,是一群执著于奋斗的追梦人,同时也是这个时代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缩影。  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9年8月20日晚9点多,赵刚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来自江苏宿迁的他,负责南京秦淮区光华门地区三个住宅小区的取件、派件工作。  今年32岁的赵刚,偏瘦,背微驼,他来南京做快递小哥已有10年,早已习惯了全
期刊
福瑞德·斯考威尔190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28岁时,斯考威尔从医学院毕业之后,决心前往大洋彼岸的东方济世救人,于是带着妻儿坐上轮船,前往陌生的中国。  在北京,斯考威尔一家学习了一年中文。1931年,由教会推荐,斯考威尔成为当时山东济宁唯一一家医院——德门医院的院长,妻子迈拉则当起了护士。  中国需要我  与纽约州舒适的生活相比,在济宁显然要艰苦很多。牌坊街的德门医院,仅仅有两个医生。斯考威尔记
期刊
近来,一位“板凳师傅”从国内火到国外,国内网友说他“能修理一切”,国外网友说他“会古老的东方秘术”。从陶瓷洗手盆到木质桌椅板凳,从柔软的皮质手包到坚硬的汽车保险杠,无论什么东西出现破损,他都能用泡面、饼干之类的食物进行修复。  为了生存,苦练修复功  这位神奇師傅名叫汪伟,是个安徽籍90后。当年,他和妻子谈恋爱时,妻子开玩笑说他“就是个修板凳的”,他觉得大俗即大雅,就把这个称号留下来做网名。“修板
期刊
“我爸爸是‘熊猫侠’……我的爸爸很了不起,他用自己的血救了好多人,他在哪里啊?我好想念他。”“索菲亚,你们在北京好吗?这里是爸爸的家乡阿特劳,美吗?爸爸现在在这里工作,这是工厂,这里正在生产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大设备……”这是“学习强国”平台上一段父女对话短视频,大家纷纷为视频中的父亲,哈萨克斯坦小伙儿鲁斯兰点赞。  读着《西游记》长大  鲁斯兰出生在哈萨克斯坦的阿特劳市。家里收藏有一套哈萨克文中
期刊
悠悠绿水绕群山,片片青草见田园。在妙西龙山,一波又一波的城市人在乡野中邂逅溪水与竹林间的悠然野趣,在篝火旁享受民谣与星空下的深邃夜景。龙山村的田野总是这样热闹,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而这得益于隐于此间的一方独特的天地——谷堆乡创。它是一个创意平台,凝聚了一群有梦想、有手艺、懂乡村的人,在田垄山林,古村陋巷间播撒乡村文化的种子。  回归乡村,搭建乡创平台  龙山村最初也像其他村庄一样,是一个留不住人的
期刊
村里老人说,我们的村子起源于隋朝,曾有过三十六座庙,其中最大的是娘娘庙。我五六岁时还看到过四大天王的塑像,成了村里中学的大门。那是我见过豫北村庄里一座最老的物件。  少年时去县城,县城被称为老城,老城里,有一座石碑是明朝传下来的。一座四牌楼可能建于清朝,另外排得上号的,就是一座西洋人建的天主教堂。之前为写书,查阅老城的县志,一张图绘着明清时期的老城,城墙、衙门、官道、十字街、城隍庙、文庙、官学,现
期刊
史铁生写过一篇叫《命若琴弦》的小说,讲了一老一少两个盲人在各个村落之间游走,以拉三弦说书为生的故事。其中老者的师傅曾经告诉他,琴槽里有一张治疗失明的药方,只有弹断1000根琴弦才能把药方取出来抓药。于是他天天盼夜夜盼,盼了五十年。尽心尽力地弹断琴弦一根又一根……终于有一天老者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欣喜激动地取出了药方去抓药,却被告知那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原来,老者的师傅是骗他的,为了让其有活下去
期刊
我的父亲最近去世了,生离死别的情景久久萦绕脑海,挥之不去,那种酷烈的悲伤让人肝肠寸断。从老家回来后,翻看了一些有关死亡的文章,有感悟,有哲思,有日记等等,说到人在潜意识里对死亡的反抗,谈到人面对死亡应当坚强,虽有些许安慰,但更多的还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压抑。  然而近闻一事,旋即让人眼前一亮。事情说的是几个日本妇女,刚到中年她们就从容不迫地筹划老去的生活。把自己的日记翻看一遍,然后全部烧毁。把房子改造
期刊
从额济纳河到哈密,茫茫黄沙之中,292匹驮负着各式装备的骆驼在沙脊上行进。胡杨林在风沙中顽强地生长,坚韧的甘草把根系伸到了荒砾中。30岁的徐炳昶,眺望无垠的沙漠,心中感慨万分。  他眼前的一片黄沙下,是泱泱中华与世界交汇的脚印,这条陆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华文明向外延展的主干道和斯拉夫文明、伊斯兰文明传入华夏的重要渠道,吸引了许多外国科考队,他们先后找到了楼兰古迹、图舒克地区的雕塑和壁画、霍玛利山石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