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红色家书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探析

来源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54177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色家书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积累的宝贵财富。红色家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财富,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红色家书的政治导向功能、情感感召功能和道德示范功能,积极探索实现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路径,对涵养高校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色家书;爱国主义;功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03-03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2020年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都明确提出通过打造有效载体,加强学校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红色家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背景下,以红色家书为爱国主义教育新的载体,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挖掘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探索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对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其成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挖掘红色家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意义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2]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良好文明素养的基本构成内容,在大学生人生“拔节孕穗”期挖掘红色家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对拓展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挖掘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认识其历史传承的必然性
   红色是新时代大学生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3]红色家书作者是中国共产党员或追求进步的人士,属于红色文化,书写于烽火年代,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她的昨天开始。”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把古与今贯通起来,才能真正弄清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红色家书虽是作者书写的家信,但字里行间体现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影响下,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主的革命斗争史,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家国情怀,是一封封记录革命先烈为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手史实资料,而这些思想与情怀,统一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二)挖掘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呈现其鲜明的时代性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4]红色家书产生于民族深难之际,是家书作者在革命实践中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形成的思想成果,体现的是中华儿女严谨家风、热忱爱国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脉相承。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红色家书的精神内涵与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将大学生培养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就必须挖掘红色家书的时代特征, 将红色家书的时代特征统一于新时代教育之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中。
   (三)挖掘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体现其教育载体的延展性
   载体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教育内容的拓展、教育形式的开展、教育成效的延伸、教育目标的完成都离不开有效载体。目前,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有纪念日、重大节日、景观及重大工程、红色资源等,红色家书隶属于红色文化载体。目前对红色家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鲜为罕见,而红色家书是融内容、人物、信息、史料为一身的教育载体,见证了家书作者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精神,蕴含着家书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品读红色家书,跟随家书作者穿越时空,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温中国革命历史,能够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党、对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引导大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将理性爱国厚植大学生心中,因此,红色家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二、新时代红色家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罗荣桓给女儿的信中说:“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5]革命烈士吉鸿昌在遗书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6]品读红色家书,透过时光,我们可以看到革命先烈们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不屈的革命精神。红色家书展示出的丰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强大的政治导向功能、情感感召功能与道德示范功能。
   (一)政治导向功能
   红色家书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文化产物,是革命先烈奉行的道德准则与人生价值观。通过学习红色家书,可以深化大学生对国家陷于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所拥有的神圣责任感和强烈爱国情,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从而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自觉统一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二)情感感召功能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小家”与“大国”紧密相连、同命相依。红色家书中字字流露出革命先烈崇高的家国情怀。任何时代,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贴近生活、真实而平凡的品质和精神,通过品读红色家书,感受家书作者字里行间的真实情感,体悟家书作者为国家民族的独立、为他人幸福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英勇献身精神。红色家书的真实性、鲜活性,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相较专业理论灌输,更易被大学生接受与认同,更能引起大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情感感召力,激励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融个人、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于一体,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党的事业和祖国建设统一起来。
   (三)道德示范功能
   红色家书是革命时期真实斗争场景的第一手史料,其中蕴含着作者艰苦奋斗、精忠报国、仁爱诚信的优秀品质,具有强大的道德示范作用。例如,革命烈士家书中说道“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这句话折射出家书作者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革命精神,通过红色家书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更能加深大学生对革命先烈和先进分子光辉事迹的了解,深切感受家书作者的人格魅力。爱国主义教育中,榜样和鲜活事例的思想冲击远大于理论的讲述,大学生在家书侧写这些榜样和鲜活事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对真善美道德的认知,坚定了对真善美道德的追求,同时也在红色家书的文化熏陶中,实现了真善美道德品质的塑造。
   三、新时代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爱国主义”这四个字,其中“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是对党、对国家的信任和忠诚,是政治认同的体现;爱国主义这一思想,在本质上呈现出感性和理性两方面;“主义”这一词是爱国情感从事实上升到价值的体现,是爱国行动到理论系统的升华。因此,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科学的爱国主义思想,必须遵循红色家书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原则、政治性和道德性相统一原则、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积极探索实现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用好紅色家书传播渠道,提升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生活中无网不在、无网不欢,因此必须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身体力行的体验来增强红色家书的传播力,提升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的认知度。一是用好网络平台宣传渠道,扩大红色家书文化传播的覆盖面。高校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抖音等大学生熟知常用的网络平台发布有关红色家书故事的微视频,引发学生对红色家书探究追寻的兴趣,同时鼓励大学生将追寻红色家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悟发布到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既成为红色家书的受众者,又成为红色家书的传播者。二是打造青年“网红”,讲述红色家书故事,用“网红”效应引领家书文化传播。大学生将网络平台、微课堂作为阵地,深情讲述家书故事,讲述过程中,不仅可以使青年大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共鸣,还可以以讲述者的形式感染听众,最终形成“要我听故事”转变为“我要讲故事”的氛围。三是设置以红色家书为主题的理论研究项目,深化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的理论认知。将红色家书研究纳入高校思政理论研究专项,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实现大学生对红色家书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再到理论研究的突破,增强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文化自信。以上红色家书的传播渠道,不仅激发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还深化了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将个人行为自发自觉统一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二)用新高校课程建设,深化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课程建设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大学生,系统的课程教学、高标准的理论讲授是最重要的一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加强教育载体进课堂,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是注重思政课程建设,将红色家书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列入两课教学。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红色家书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提供了素材,结合党史国情教育,找准红色家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从红色家书原文到教材再到研究理论不断深化的教育路径。二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红色家书字里行间充斥着革命先烈为国家富强而奔走献身的真挚情感,两者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红色家书具有跨越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三)用足校园文化建设,拓宽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最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的空间,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将红色家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开设校园广播专栏,每天定时讲述红色家书故事,让大学生跟随广播讲述,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解放作出的勇敢抉择,从思想上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共鸣。二是将红色家书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增添“红色家书”文化景观。大学生漫步于校园中,在享受校园优美环境的同时可以了解红色家书,阅读红色家书,受到红色家书的文化熏陶,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四)用活红色家书文化实践,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说服力
   实践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红色家书作为历史史实,本身就是革命先烈实践的成果,因此要结合红色家书的文化特征,积极开展实践育人。一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以红色资源为基础,开展户外追寻红色家书的活动。跟着家书作者的步伐,走进红色纪念馆,了解革命历史,倾听家国故事,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感。二是对家书作者、后人及红色家书收藏者进行专访,走进家书作者的旧居旧址,倾听他们讲述那段战争历史和亲情故事,与邻居街坊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畅谈祖国发展,让大学生在家书作者成长的环境中体悟当时的情景,促进爱国主义情感入脑入心。三是加强红色家书文化的宣传实践。利用“三下乡”活动和“阳光支教”活动,组织红色家书宣传队伍,以红色家书主题展、红色家书故事会等形式为山区、乡村传播红色家书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家书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传承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红色家书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承载着中国革命真实历史故事的第一手史料。新时代,将红色家书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是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深刻体悟红色家书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还要挖掘红色家书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充分发挥红色家书激励大学生、感化大学生、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的功能,最终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操,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1.
  [2]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3]陈永刚.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现路径[J].未来与发展,2020(3).
  [4]侯惠勤.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
  [5]《红色家书》编写组.红色家书[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207.
  [6]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1.
其他文献
私立北京聋哑学校于1919年9月1日在北京创办,是华北地区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私立聋哑学校,校长为杜文昌.学校创办以后,即面向社会各界招生,但当时的中国聋哑教育尚在起步阶段,且大部分聋哑学校由传教士创办,由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且社会对聋哑教育心存疑虑,在具体运作中困难重重.私立北京聋哑学校于1946年改为(私立)华北聋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11月由人民政府接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科学技术的变革往往会带来诸多领域的转变,给不同行业的职业及人员带来挑战.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刺激着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不仅冲击了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影响着教师职业能力和价值的转变.高职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学习、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专业发展视角,使个人的专业化能力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以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群众观是马克思平生所研究理论中的精华,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探讨了人作为社会现实主体的重要性,并发现了人民群众所具有的潜在力量,随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到中国,经由中国共产党的屡次探索,最终实现了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具体实践的良性结合.围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基本内涵以及当代价值四个方面进行浅析,能够深入了解作为统领我国现阶段群众实践活动理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来龙去脉,以更好地发挥其时代价值和引领作用.
广播组织权的客体界定存在分歧,主要可归为“信号说”与“节目说”之争.“信号说”的信号指广播组织经过处理产生的载体,“节目说”的节目并非指作者的作品,而是指经过广播组织加工、处理的具有较低程度独创性的“节目播出版”.通过法律解释,《罗马公约》倾向于“节目说”,但其表述本身并不符合信号原理.近年来WIPO主持的会议中各国逐渐达成“以信号为基础”的共识,但当广播组织权的客体从节目流变为信号,其便失去了落入邻接权保护的正当性.应从理论上明确广播组织权的内涵为“节目说”,对于“信号说”指向的法益应当采用反不正当竞争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制约着大学生党员素养的提升.大学生党员培养存在政治素养不高、励学进取放松、创新素养薄弱和服务素养偏低等多方面问题,需要采取构建系统培养考核体系、用好时间阵地教育平台、用活互联网学习共同体、建立劳动教育体验机制等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国高校陆续启动课程思政改革探索.“明德双师”的教学模式聚焦当前课程思政体系中不平衡的问题,重新设计定位实践印证、言传身教的教育功能,更好地通过教师引领、学生亲身体验、考核评价等方式来提升课堂知识的道德践行度,对当前教育模式进行互补式创新,为“三全”育人体系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和开放式对接平台.
摘 要: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我国外部发展环境日益错综复杂,但我国高等教育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始终高举合作共赢旗帜。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交流互鉴,是“十四五”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中外合
摘 要:为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红色文化内容,需要从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创新传播途径、健全考核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基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自媒体新闻对于女大学生的报道存在很多不实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塑造,甚至不利于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打破.为了给女大学生自我认知意识生成营造良好的新闻氛围,应立足于当前女大学生自我认知意识的生成现状,通过构建完善新闻媒体法律法规、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对媒体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发挥媒体正面教化作用四个方面,来保障女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意识生成,对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安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创造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重要的时代教育价值,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目标宗旨上具有一致性.通过打造“红色教学案例”,建设“红色师资队伍”、建立特色“红色教学基地”以及拓展“红色教学平台”来实现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从而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实现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