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走德育的先导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关于整个人素质全面提高的先导性整体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整体结构中,美育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立地位。并对素质教育具有整体上的启导功能。人类文明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情感。所谓情感,是“文化一心理”结构重要的富有活力的内容,也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事各项事业的能力,强烈的情感本身就是支配行动的动力。马克思说“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迫切要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
  然而这种情感,是作为人的自然素质的自然情感的超越,是靠文化教育而转化提升到崇高美好的社会精神层次的情感,亦即作为文明素质的情感,充满爱的情感。而美育正是使人超越自然情感而形成文明情感。
  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家庭、社会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熏陶,施加综合相的结果,这种综合的影响是否科学有效,是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事,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他们学习知识,懂得道理,形成道德情感的重要时期,而这种道德情感正是通向真善美的桥梁,学生心中只要充满爱,才会导致行动。
  前苏联著名美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而这种情感正是在美育中生成,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中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些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下去。这种工作做一部分,我们的人类便进步一分,正是美育的情感作用内涵着善的作用,所以导致人的崇高而伟大的品德与行动。这就可以使美德交融于美育之中。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动,这就需要人民在生活中陶冶情感。而这种情感的陶冶,她不是源于智育,而是源于美育。
  美育之所以会有如此功能,则在于它用以育人的美,艺术,美感和审美乃是情感的一族,他们以情感去育化情感,以情感激发情感,而且是用美,艺术,美感和审美所蕴含的美好情感,道德情感,爱的情感去转化提升人的自然情感,人际间的爱与和谐,善良与真诚都可以通过情感而进入心灵,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心灵育化。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的感动人心的力量和性能就在与把个人和其他的人融合在一起。”而“感情通过艺术而有同样的发展,即善良的为求取人类幸福所必须的情感,代替了低级的不良的、对求取人类幸福较不需要的情感。艺术的使命就在于此。”
  正如前苏联理论家德米特里耶娃所指出的:“虽然审美认识也是一种理智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永远是通过感情上的向往,通过情绪来完成的。这种情绪是不可抗拒的支配力量抓住人的整个心灵,并且它发生在顺序地展开的逻辑思维之前,往往预定着思维和一直的方向(即也决定着道德行为)。正是深刻的美感形象,影响了一个人医生的道路,而这种美感印象,可能是在青年时代或少年时代所获得的;不论他今后走的是工人的道路,科学家或艺术家的道路,美感的指针将潜移默化第引导他展开活动的趋向”。
  所以,美育一经全面到位,就会充分发挥美、艺术、美感和审美在情感上的启导作用。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产生爱的情感和动力,形成文明素质。别林斯基说:“美的情感是善的基础,是道德的基础。”因此,没有美育,学生就失去了爱的情感,德育就失去了情感的先导,就会陷入在“逆反心理”中“强行”规定与灌输的困境。又由于美育的启导功能,而又使教育的整体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消除了僵化、呆板、机械与痛苦,变苦教为乐教,变苦学为乐学。
  因此,美育不是德育的手段。而是德育的母体,德育的先导。德育在美育之中,是美育的内容。应是美育在先,并且美育是教育的整体,是在这个整体中交融着德育。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  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
期刊
一个好的班集体是一所学校不断前进的有力后盾,是学生家长信赖的有力基石,是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作为班级管理的代表者,班主任在学生发展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但我们又会常常犯一些常见的毛病:  其一、顾及不到全体同学  我们一般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那里。认为只要把这几个学生教育过来就可以了。实践中却发现表现较差同学始终存在,中等同学存在下滑趋势。于是把工作重心转到中等同学那里,这
期刊
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可见动手进行操作,动口进行诵读对于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在语言课堂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一、因课制宜.转变学习方式,有选择地进行指导。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探究性学习的较高境界。  在
期刊
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十多个春秋的我,虽说没有惊人的成绩,但却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我时肘告诫自己:学生工作无小事,认真做好每件事。我心中始终牢记一个信念:用我的真心去关爱学生,用我的真诚去感动学生,用真诚的关爱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空。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覆,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
期刊
我认为在教育中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的积极作用,因为批评与惩罚也能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适当的惩罚,必不可少。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度”。惩罚运用的好,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但如何运用至关重要。下面结合我从事教育教学的经验与体会,谈一下怎样实施惩罚教育。 第一、要端正目的。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让学生从批评与惩罚中获得教益,使他们认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对他们
期刊
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教条的人,你就会用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想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了思考并且具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的方法。  ——英R·皮特斯  为了寻找“能够加强这些智慧的方法,为了寻找一长能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捷径。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书和育人的道路上不倦地探求,我,也是探求者之一。  从教十几年来,在多年班主任生涯中,在“上下而求索”之间,我深刻地感受到,为师者的“心”是
期刊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讲授、灌输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重视教给学生的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在教学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少了生
期刊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
期刊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爱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没有真诚的理解,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华丽的语言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学校教
期刊
“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一种正向关注、积极引导、不轻易放弃、相信成功的教育;是一种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认识每一个人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潜能,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使这些潜能得以释放和发挥。同时,承认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接纳差异,欣赏差异,积极促进强化。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