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通实践与慕课学习资源开发协同性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884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慕课为主的线上学习资源逐渐地受到学习者的青睐。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课程内容与技能证书标准应有机融合,相关的线上学习资源开发也应协同跟进,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电梯结构原理》课程为例,系统地解析出课证融通点,形成碎片化知识与技能内容,通过慕课学习资源协同开发,形成新型课证融通课程。
  关键词:慕课学习资源;课证融通;电梯结构原理
  中图分类号:G424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中国书法以汉字书写为载体,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与中国汉字共生共融,与传统文学相应相和,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足见,书法学习除了技法功力锤炼和审美经验积累,文化修养、品格修为、思维修行亦至关重要。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期待,儿童的书法学习能在“墨彩文化场”中延展开阔。当书法这一传统艺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呈现在儿
《峄山刻石》,分《(西)峄山刻石》和《(东)峄山刻石》(图1)。邹城市东南十公里处的峄山,自古享有“邹鲁秀灵”“岱南奇观”的美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群臣东巡峄山,他站在山顶俯瞰山下城池,顿生君临天下的感觉,便命丞相李斯撰文立石,颂扬其一统天下的功德,这便有了秦始皇五次东巡七块记功碑的第一块——峄山碑。秦二世东巡时,又在碑上刻了二世诏书。秦二世即位后,李斯又陪他登峄山,二世下了诏,指出颂词中
【设计理念】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开展等均关注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盎然,避免枯燥乏味。  2.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基本方式,临摹过程包括读帖、临写、比对、调整等阶段。在临写阶段,引导学生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位置和比例关系,养成读帖的习惯,形成“意在笔先”的意识。  3.教学过程中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  学生:汪逸馳 指导老师:张静怡
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  江苏省教育书协副会长 祭彦加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 王 湛
【摘 要】学习书法需要长时间的、连续的练习,而现在的高中生因课余时间少、课业繁重,并不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要达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可通过读帖习惯养成、课堂时间分配、摹写和利用电化手段进行疑难点分解等教学方法来实现。  【关键词】高中书法课堂;书法教学;读帖习惯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  【作者简介】镇蕾,江苏省如东县马塘
·主持人语·  在文化融合不断深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不断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持续健康成长。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之下,书法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中小學开设了书法课。  书法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书法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加深,让学生成为更有文化素养、更有文化自信
【摘 要】学生对书法知识知之甚少,兴趣不高,而教师对书法教学更是无从下手。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书法教育应从规范学生练习书法行为,教会学生选帖、读帖,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科学地指导学生书法训练;因材施教,选择有效的书法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书法训练;科学训练;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6
【设计理念】  写字,是有技巧的,是需要千锤百炼的。从感官认知到心手相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更需要思考、对比、改进。因此,我们用游戏贯穿课堂,通过多样的活动去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写好每一个笔画,教好每一个汉字,从中寻找书法学习乐趣,让学生亲近中国字,喜爱中国字,真正把书法的种子播种到孩子的心田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心”字卧勾的书写要点,及三个点的位置;掌
摘 要:分析当前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汲取当代PBL教学法的精髓,以“探究新鲜的鸡蛋如何挑选”的复习课教学为例,设计出中心问题解决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在研究中构建全新的初中科学复习教学新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中心问题解决;复习课;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