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方面入手提升材料解析题解答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p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解析题,在近年高考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它作为一种利用史料考查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题型,发展较快,现在已成为一种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高考主体题型。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所占分值又多,学生这类题目的得分一直比较低,对它感到害怕,可作为一名文科生,又不能对这个拦路虎绕道而行,躲避不了,就只有想办法攻克它。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一直不断尝试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把解答材料解析题要注意的方面用一段话串联起来:“抓读材料要记牢,巧用提示来答题,主题中心要明确,看分猜点也重要。语言组织下功法,字迹卷面要管好。”
  一、有效阅读材料,快速捕捉有效的历史信息
  材料解析题首先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整理材料的能力。快速有效地阅读材料,捕捉有效信息是做好材料解析题的重要步骤。有的学生材料看了好几遍,却感觉一无所获。建议从两方面入手:带着问题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利用阅读材料的小秘诀,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带着问题看材料与传统的先阅读材料再看问题相比,首先避免了阅读材料后读题再回头读材料的时间上的重复性浪费;其次先看问题,掌握了所设问题,就可以带着问题中的有效信息与提示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既省时又省力。
  阅读材料时,掌握一定的技巧也很重要。笔者把它归纳为一段顺口溜:“带着问题读材料,细看一遍比较好。手中有笔不用停,勾勾画画很重要。看头看尾看破折号,省略号前后不能少。”仔细阅读一遍胜过走马观花好几遍,省时又高效;阅读时随时将有用的信息勾画出来,能有效地减少把捕捉到的信息又遗漏的现象;材料中的头尾、省略号前后以及引自何处也有助于我们有效提取信息。
  二、掌握问题中的常用提示语,有效答题
  材料解析题中的问题一般分为概括归纳类(分文字材料类和图表类)、分析评价类。每种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提示语,针对不同的提示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有效答题。
  一般概括类解析题,多以“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特点(背景、影响、作用)”“说明……阶段性特征”“材料反映……的问题”等形式呈现。“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是提示只需从材料搜寻有用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则需要在阅读材料理解中心思想的同时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并运用平日学习的知识两方面相结合答题。一般做法是先看材料获取核心信息再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概括。对原因的概括要注意纵向横向,主观和客观的区分。纵向分为根本、主要和直接原因,横向分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因素。对于文字材料类解析题,我们可以用语文阅读材料中划分层意、段意的方式进行。对于图表类解析题,多以“依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概括)……变化趋势及原因”呈现,再进行概括归纳时要注意图表的名称、走向、总趋势。如果变化趋势有增有降,要注意对应说明原因,既要说明“增”的原因,又要说明“降”的原因。分析评价类解析题,多以“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点)”“指出……相同之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的教训(经验)谈谈你的认识”和“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之类的表达呈现。其中,“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處(或差异、特点)”“指出……相同之处”,要注意按照比较的角度,分类进行归纳概括。“……的教训(经验)”即找出本题考查知识点的失败原因或成功原因,再利用一些政治语言进行组织即可。“谈谈你的认识”和“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这样的表达是要我们在找出本题考查知识点给我们的经验或教训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从性质、结果、积极之处、不足之处几方面组织语言作答。
  三、善于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作者的立场和基本态度,明确材料解析题的主题和中心
  每道材料解析题都有一个中心,材料是按一定的主题来选择组织的,掌握了这道题的主题就明确了答题的大范围,避免偏题。
  每段史料都有一定的中心思想,题目选用的材料学生不一定每一则都能完全读懂。学生最头疼的是文言文材料,难度大些的用词晦涩,读一两遍还语意不明。对于这样的材料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主要靠通读找出材料涉及的问题或现象,以及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即可。纵使这段史料用词晦涩,文意难以全盘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态度、立场是可以从对史料的整体阅读上归纳出来的,了解了这个史料题的考试主题,知道史料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立场和基本态度,再结合掌握的相关知识答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看分猜点,结合问题和分值确定答题要点
  高中历史试题尤其是材料解析题的分值设立有一定的规律:基本上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分值较低,一般一个答题要点1—2分;对原因、意义、影响和启示类、分析评析类的分值较高,多为2—3分一点。我们可以根据分值的设定确定答题要点。
  当然这种做法可能存在学生分析判断失误的现象,一般来说,高考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中会有1—2个机动性选项,即3点或4点中取2点即可的情况。教师在平时评讲材料解析题时可带着学生尝试看分猜有几点答题要点的训练,不断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五、注重答题时语言的有效组织,字迹清晰和卷面整洁
  材料解析题的思考、分析概括过程很重要,但最终思考的结果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答题时语言的组织、字迹和卷面符合高考要求也很重要。
  学生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组织、选择,力争条理分明、逻辑关系明确、简洁明了,做到答题要点化、段落化。答题前先根据答题区域的空间合理组织语言,答题时我们多用1、2、3进行分隔,注意语言要简明扼要。
  卷面要整洁,防止不必要的失分。高考阅卷时是把学生的答案卷扫描后在电脑上进行阅卷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字迹潦草、过小、连笔等会对阅卷老师产生干扰,有时会因为字迹辨认不清而直接影响得分。还有些学生不按试卷答题要求和区域答题,高考试卷扫描时是按给定的区域固定扫描的,写错位置和随意更换、改变答题区域就扫描不到,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平时练习就严格按照高考要求来进行。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在目前高中诗歌教学中,无论是在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要实行个性化的诗歌教学,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自己的独到的教法,也就是说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个性鲜明,有自己的思想的学生。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充满个性呢?  一、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个性化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改
教学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学困生,对于这群比例不小的群体,如何转化呢?摸清他们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是关键.细细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颇多,其中大多数是学习方法落后或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这部分学生虽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成绩提高并不明显.汗水与成绩不成正比,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作为教者,我们应有的放矢,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一、摸清原因,找准学习障碍的根  淡
我校作为一所县直普通高中,学生有农村来的,也有乡镇和县城的。笔者上信息技术课时总有这样的感慨:完成同一教学任务,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同学能很快完成当堂课的操作题和拓展内容,但有一部分同学则是正在进行时,更有甚者尚还处于懵懵懂懂中,造成教学进度难以统一。学得快的学生感到“吃不饱”,无心学;学得慢的学生“吃不了”,畏惧学。这几年来我校信息技术会考从没获得100%过关率,也没有人参加过市级的信息技术比赛
一、从平淡提问中转换思维,激发学生合情推理兴趣平淡的提问有时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向教学内容的转变,激发学生合情推理的兴趣.例如,在"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