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605次失败后的发明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六”是一种治疗由锥虫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它于1909年由德国医生欧立希发明。它的发明为人类治疗由病菌引起的各种传染病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
  20世纪初,人们就知道了细菌,也了解到部分细菌会使人生病,随后,各种传染病的病菌也愈来愈多地被发现了。为了防止细菌对人体造成危害,不少医学家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向病菌进攻。外科灭菌法、防治传染病的免疫方法等先后问世,并在灭菌战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是,对于由病菌引起的各种传染病,人们还束手无策。
  面对这些小小的病菌造成的困扰,欧立希决心发明一种神奇的“子弹”去射杀它。欧立希是生长在德国的一位犹太人,他年轻时就立志要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长大后,他在许多著名医学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很快就成了一名优秀的医生。
  欧立希想通过化学方法来制造他的神奇“子弹”。于是,他找到一间实验室,买了许多医学书籍,订了许多化学杂志,拼命阅读和实验,一头扎进了制造能杀死人体内病菌、又不伤害人体组织的神奇子弹的研究中。
  殴立希的老师柯赫曾经用染料使细菌着色,殴立希对这一实验印象极深。他想,既然染料能使细菌染上颜色,说明它能进入细菌体内,也许某一种染料就能杀死病菌。于是,他养了许多小白鼠,把致病的锥虫注射到小白鼠体内,使小白鼠生病,然后用染料去为小白鼠治病。
  一批、二批、三批……成千只小白鼠全部用上了,可是,从来没有一只在注入锥虫后能重新复活过来;一种、二种、三种……近200多种五彩缤纷的染料全部试过了,可还是没有一种染料能够挽救这些小白鼠的生命。
  一天,欧立希看到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说非洲有一种昏睡病,得了这种病的人,会昏昏沉沉地睡觉,最后在昏睡中死去。昏睡病的病源也是一种锥虫,文章中,作者提到,医疗人员用一种含有砷的化学药品来进行治疗,这种药品可以杀死人体内的锥虫,使人转危为安,但这种药品又是一种毒药,它会伤害眼球的视神经,致使病人完全看不见任何东西。
  “能不能用它仅仅杀死锥虫而又不损害视神经呢?”欧立希找到各种各样改变含砷药品化学结构的方法,一种一种地进行试验。
  1909年,欧立希已经50多岁了,这时,他进行改变药品化学结构的试验已经到第606号编号的药剂了。蒸发皿里析出了一小撮淡黄色的结晶粉末,欧立希立刻用水稀释后将其注射到患病的小白鼠身上。奇迹出现了,小白鼠竟然活了过来,这一次,欧立希终于成功了。
  以后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一批批血液里繁殖着大量锥虫的小白鼠,只需一支针剂就可以把锥虫完全消灭干净,而且小白鼠也能健康地活下来,没有出现任何异状。
  欧立希把他发明的这种药物命名为“六○六”,意味着它是经历了605次失败才获得成功的。
其他文献
本调查随机抽样2012年三年级小学生作文试卷,对其中出现的错别字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错字原因,择取典型错字解析汉字构形原理,说明教学策略;为提高识字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提供参考。三年级小学生错别字数量总共为248个,其中错字字种154个,占错别字百分比62.1%;别字字种94个,占错别字百分比37.1%。详细情况见表1、表2。  2.受字形结构影响  二、教学策略  识字教学应立足于汉字的构
数学教学要适当追求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什么是深刻?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孤立的知识是不可能体现深刻的,要达到深刻理解,不仅要依靠单一知识点的深入,更应依靠教学材料的结构。这种结构,反映的是这个知识在整个体系中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而教师要善于捕捉与寻找复杂的、有张力的、有丰富内涵的关系,使教学材料呈现丰富的结构。本文试图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来谈如何通过结构化的材料改变教学的深度。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完整学习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与初步代数知识、分数初步认识之后,进入分数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分数解决问题、百分数与比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教材中设计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两个板块,其中分数的意义板块呈现了分数的五幅直观图,意在让学生通过直观表征与语言表达,从整体与部分的视角建立“分数”的
宝萝:贝卡,贝卡,今天我们玩个游戏,叫作宠物精灵PK大赛吧,可好玩了!  贝卡:宠物精灵PK大赛,名字听起来很刺激呀,怎么玩的?  宝萝:我来介绍一下规则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指出:用儿童的话语系统解读数学,说儿童能懂的话,让儿童说自己的话。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有时学生的想法与教学设想不合拍。面对这种不利于教学顺利推进的情况,教师不应紧张、急躁,而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更好地促进教学。  一、教学回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小数”教学片段  一位教师教学
摘要:本文从将“力的物质性”根植于学生的大脑之中;正确理解何为“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尝试对“同一直线上的多个力”进行受力分析等三方面,结合个人教学实际并配有一定典型例题,阐述在初中力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如何逐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典型的“同一直线上多个力关系”进行受力分析,从而使其具备一定的受力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力和运动的关系;受力分析;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是现行教材比老教材多的一个例题,目的是将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才能有效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呢?笔者对此结合这一例题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教学片段】  一、有序操作,清晰观察  1.投影出示例题。  师:沿着图中的红线剪开,依次剪开了它的哪些面?(学生观察交流:上 下 前 左 右 后)  2.边剪边观察思考。  学生人手一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孤苦的少年四处流浪、乞讨,晚上则随便找一个地方过夜。有一次,他连着几个晚上。都蜷缩在一间大饭店门廊的角落躲避风雪。  一天下半夜,睡梦中的他被饭店的保安丢到外面的雪地上。少年从梦中惊醒,气急败坏地质问保安:“我睡觉碍你们什么事,非把我丢到雪地里?”    “注:本文中涉及到的图标、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名师速写  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黄山市名教师。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总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各自的领域中行走。教师也不例外,只是教师行走的领域很特别,因为他们的脚下是最有活力、最纯真、最美好的儿童世界,每跨出一步,要么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要么会留下更多的遗憾。面对着行进中的儿童世界,他总是战战兢兢,害怕自己无意识地一伸脚,把一串串遗
对于教师的职业,古曰“传道授业解惑”,今曰“教书育人”。则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应当是如何?作为一名教师,又应如何提升自己的师德,从而肩负起传道、育人之责?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应当认真研读一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推出的《师魂——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一书,领悟为师之道的真谛。  本书著者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老师。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