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师德修养之境界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asea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它比其他职业有更多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这就是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品质低劣、行为不端、毫无师德的教师怎样去言传身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说人生有境界的话,我想师德亦有境界。我认为师德境界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脚踏实地,甘于淡泊;乐于奉献,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师德是需要修养的,而且是可以修养的,也只有把师德修养到一定境界,才能真正地为人师表。这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毕生所追求的。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他的师德境界堪称典范。在魏老师眼里,为人师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他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教学在课堂上融会贯通为一种艺术,达到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艺术境界。也正是魏老师的这种融于其中、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的教育境界,再难管教的学生在他那里都能成才,再差的班级在他那里都能变好,再乱的学校在他的领导下都可以优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爱学生、爱教育……这样的师德任由何人评说都是绝无二话的。
  我认识这样一位教师,他和广大的一线人民教师一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我从小真真切切地看到他每周日下午五点准时到校开例会,每个晚上都一丝不苟地批改每一份作业,每一份教案都被密密麻麻地修改过好几遍,每节课都提前五分钟去侯课……如今他已经双鬓斑白,每每看到他带着上课用的教材、教案和教具走进教室,愈来愈能理解他常说的一句话:教书是良心活儿。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教书生涯: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当教师节有学生打来电话时,他那油然而生的满足的表情,足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心怀一份责任、一份良知、一份爱心成就着无数学子的梦想,是身在一线辛勤耕耘教师们的崇高的师德境界的缩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境界之于师德,之于教育事业,也许是那样的朴实平凡,然而又终将是熠熠闪光的。没有这种师德——脚踏实地,甘于淡泊,我们便无法经受大千世界功名利禄的引诱;没有这种师德——乐于奉献,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我们便听不见教育的声音,学生的声音,无法深入其中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没有这种师德——渗入骨髓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我们便无法触摸自己的良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更无须说教育理想了。所以,这种师德的境界是为人师的我们理当修养的,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份作业、每一份教案、每一节课开始修养,直至崇高,此生为人师表方可无憾矣!
  师德修养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步履维艰,因为这种种崇高境界的师德都是有基础的,那么是基于什么呢?
  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用以修养师德的资源,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宽厚之道,“见利思义,坚守气节”的思想境界,“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优良品德,“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修养方法,等等。而这些优秀品质的修炼,不仅能够使教师的师德境界得以提升,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优秀的教育者,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之清楚地认识到,要以怎样的情怀面对教师这份职业,要交给学生怎样的安生立命之本,教师在其中不仅扮演了学习者、修炼者的角色,更是扮演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的角色。
  对国家教育事业的担当。教育是国家大计,是一个社会长久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任何一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知识分子对于教育无不深深关切,更何况是身在教育最前线的广大教师。他们更有担当意识,更善于思考和勤于付出。他们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躬耕,不是观瞻而是切切实实地投入其中,自有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独到认识,更能够站在一种更高的境界上,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尽管他们默默无名,但是有这份担当就会有这种境界,这就是师德的魅力所在。教育净土不只靠校园高高的围墙来包围,更要靠崇高境界的师德来捍卫。
  知识分子的良知。从事着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事业,一句“为人师表”道尽了教师的良知。他们尤其懂得,育人的事业是在孩子们的心灵白纸上勾勒人生、描画未来的事业,至其最小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至其大则影响到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作为教师,这既是自己的荣幸,同时也是自己的责任。在这样的岗位上,要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触摸自己的良知,去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这样才能为人师,才是崇高师德的典范,才可以免去许多身外之累。施以高境界的意识,社会的责任,人生的使命,让自己静悄悄地深入这种师德的境界吸收营养,灵魂才能更为高洁,思想才能更为纯粹,也因而才更堪为师表。
  除此之外,还有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可见,师德是需要修养的,而且是可以修养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勤修师德,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世人眼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世范”,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做榜样,给世人做榜样。每一个有志于做教师的人,每一个已经做了教师的人,都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师德境界,因为它是教师的生命,是教师的灵魂。
  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我们崇高的师德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吾生,幸其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徐会超郭敬燕)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工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同的班主任,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但其教育的效率、效果千差万别。有人采用批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受制于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富有实效的管理机制将会最大限度挖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自主、自觉、自愿地去实践、去反思、去提高,从而完成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府前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稳步发展,正是由于启动了强有力的教学管理机制,着力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教学环境,在纯正教学风气、
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创建和谐校园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和谐校园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乐园。真正的乐园一定是和谐的:每一天大家都能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校园,用“一张灿烂的笑脸、一句亲切的问候”开始温馨快乐的一天;用“一声诚恳的道歉”化解师生工作、学习中的矛盾;用“一声真心的致谢”表达得到帮助和赞扬时的感恩。学校环境是平安、健康、整洁、有序的,是公正、公平、公开的。在这样的校园里,师生都能体会到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宋涤,笔名建公,汉族,山东牟平人,1945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他自幼在北京读书,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擅长中国画(山水、花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
期刊
在过去,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就万事大吉了,孩子成绩好坏,孩子道德品质如何,都与他们无关,这一切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我刚刚参加工作时,听到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不听话,你尽管管教他。”看似家长们十分支持我们的工作,其实,这是把我们的教育工作推进了小巷中,不利于发挥教育的多渠道作用。  虽然学校也经常利用各种途径与家长联系,互通学生的最近表现,但要想得到家长们更多的合作与帮助,
作为企业家王石对美国的社会治理观察得入木三分:为什么美国不像中国一样玩速度?因为美国曾经为过快的增长付出过代价。他认为,美国是善于经营治理的国家,表现在合理地运用人才,把
经典诗文是酒,历久弥香。优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童年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古人就有“童子以记诵为能”的说法。因此,紧紧抓住学
尽管课改在不断的推进,可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还是不够,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
一、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解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围绕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订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
若夫,伟哉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五洲四海播真理,举国上下同敬仰。传道授业,旷世壮举。培养人才兴国运,国家繁荣举世羡。两袖拂清风,讲台三尺情。粉笔默无声,黑板留美文。殚精竭虑白头空,教书育人百年功。生跋涉,书山弥高勤奋起,千钧汗水助登攀;师蹉跎,智慧雨滴从天落,浩然正气谱新章。  庠序之巅,沿途多艰。三十几载奉献忙,孰能与之比攀;学子成绩几何,仰望空中飞雁;科学人文相联,做人聪明高尚;牢记新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