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它比其他职业有更多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这就是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品质低劣、行为不端、毫无师德的教师怎样去言传身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说人生有境界的话,我想师德亦有境界。我认为师德境界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脚踏实地,甘于淡泊;乐于奉献,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师德是需要修养的,而且是可以修养的,也只有把师德修养到一定境界,才能真正地为人师表。这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毕生所追求的。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他的师德境界堪称典范。在魏老师眼里,为人师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他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教学在课堂上融会贯通为一种艺术,达到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艺术境界。也正是魏老师的这种融于其中、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的教育境界,再难管教的学生在他那里都能成才,再差的班级在他那里都能变好,再乱的学校在他的领导下都可以优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爱学生、爱教育……这样的师德任由何人评说都是绝无二话的。
我认识这样一位教师,他和广大的一线人民教师一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我从小真真切切地看到他每周日下午五点准时到校开例会,每个晚上都一丝不苟地批改每一份作业,每一份教案都被密密麻麻地修改过好几遍,每节课都提前五分钟去侯课……如今他已经双鬓斑白,每每看到他带着上课用的教材、教案和教具走进教室,愈来愈能理解他常说的一句话:教书是良心活儿。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教书生涯: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当教师节有学生打来电话时,他那油然而生的满足的表情,足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心怀一份责任、一份良知、一份爱心成就着无数学子的梦想,是身在一线辛勤耕耘教师们的崇高的师德境界的缩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境界之于师德,之于教育事业,也许是那样的朴实平凡,然而又终将是熠熠闪光的。没有这种师德——脚踏实地,甘于淡泊,我们便无法经受大千世界功名利禄的引诱;没有这种师德——乐于奉献,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我们便听不见教育的声音,学生的声音,无法深入其中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没有这种师德——渗入骨髓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我们便无法触摸自己的良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更无须说教育理想了。所以,这种师德的境界是为人师的我们理当修养的,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份作业、每一份教案、每一节课开始修养,直至崇高,此生为人师表方可无憾矣!
师德修养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步履维艰,因为这种种崇高境界的师德都是有基础的,那么是基于什么呢?
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用以修养师德的资源,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宽厚之道,“见利思义,坚守气节”的思想境界,“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优良品德,“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修养方法,等等。而这些优秀品质的修炼,不仅能够使教师的师德境界得以提升,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优秀的教育者,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之清楚地认识到,要以怎样的情怀面对教师这份职业,要交给学生怎样的安生立命之本,教师在其中不仅扮演了学习者、修炼者的角色,更是扮演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的角色。
对国家教育事业的担当。教育是国家大计,是一个社会长久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任何一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知识分子对于教育无不深深关切,更何况是身在教育最前线的广大教师。他们更有担当意识,更善于思考和勤于付出。他们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躬耕,不是观瞻而是切切实实地投入其中,自有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独到认识,更能够站在一种更高的境界上,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尽管他们默默无名,但是有这份担当就会有这种境界,这就是师德的魅力所在。教育净土不只靠校园高高的围墙来包围,更要靠崇高境界的师德来捍卫。
知识分子的良知。从事着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事业,一句“为人师表”道尽了教师的良知。他们尤其懂得,育人的事业是在孩子们的心灵白纸上勾勒人生、描画未来的事业,至其最小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至其大则影响到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作为教师,这既是自己的荣幸,同时也是自己的责任。在这样的岗位上,要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触摸自己的良知,去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这样才能为人师,才是崇高师德的典范,才可以免去许多身外之累。施以高境界的意识,社会的责任,人生的使命,让自己静悄悄地深入这种师德的境界吸收营养,灵魂才能更为高洁,思想才能更为纯粹,也因而才更堪为师表。
除此之外,还有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可见,师德是需要修养的,而且是可以修养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勤修师德,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世人眼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世范”,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做榜样,给世人做榜样。每一个有志于做教师的人,每一个已经做了教师的人,都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师德境界,因为它是教师的生命,是教师的灵魂。
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我们崇高的师德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吾生,幸其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徐会超郭敬燕)
如果说人生有境界的话,我想师德亦有境界。我认为师德境界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脚踏实地,甘于淡泊;乐于奉献,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师德是需要修养的,而且是可以修养的,也只有把师德修养到一定境界,才能真正地为人师表。这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毕生所追求的。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他的师德境界堪称典范。在魏老师眼里,为人师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他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教学在课堂上融会贯通为一种艺术,达到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艺术境界。也正是魏老师的这种融于其中、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的教育境界,再难管教的学生在他那里都能成才,再差的班级在他那里都能变好,再乱的学校在他的领导下都可以优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爱学生、爱教育……这样的师德任由何人评说都是绝无二话的。
我认识这样一位教师,他和广大的一线人民教师一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我从小真真切切地看到他每周日下午五点准时到校开例会,每个晚上都一丝不苟地批改每一份作业,每一份教案都被密密麻麻地修改过好几遍,每节课都提前五分钟去侯课……如今他已经双鬓斑白,每每看到他带着上课用的教材、教案和教具走进教室,愈来愈能理解他常说的一句话:教书是良心活儿。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教书生涯: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当教师节有学生打来电话时,他那油然而生的满足的表情,足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心怀一份责任、一份良知、一份爱心成就着无数学子的梦想,是身在一线辛勤耕耘教师们的崇高的师德境界的缩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境界之于师德,之于教育事业,也许是那样的朴实平凡,然而又终将是熠熠闪光的。没有这种师德——脚踏实地,甘于淡泊,我们便无法经受大千世界功名利禄的引诱;没有这种师德——乐于奉献,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我们便听不见教育的声音,学生的声音,无法深入其中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没有这种师德——渗入骨髓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我们便无法触摸自己的良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更无须说教育理想了。所以,这种师德的境界是为人师的我们理当修养的,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份作业、每一份教案、每一节课开始修养,直至崇高,此生为人师表方可无憾矣!
师德修养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步履维艰,因为这种种崇高境界的师德都是有基础的,那么是基于什么呢?
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用以修养师德的资源,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宽厚之道,“见利思义,坚守气节”的思想境界,“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优良品德,“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修养方法,等等。而这些优秀品质的修炼,不仅能够使教师的师德境界得以提升,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优秀的教育者,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之清楚地认识到,要以怎样的情怀面对教师这份职业,要交给学生怎样的安生立命之本,教师在其中不仅扮演了学习者、修炼者的角色,更是扮演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的角色。
对国家教育事业的担当。教育是国家大计,是一个社会长久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任何一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知识分子对于教育无不深深关切,更何况是身在教育最前线的广大教师。他们更有担当意识,更善于思考和勤于付出。他们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躬耕,不是观瞻而是切切实实地投入其中,自有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独到认识,更能够站在一种更高的境界上,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尽管他们默默无名,但是有这份担当就会有这种境界,这就是师德的魅力所在。教育净土不只靠校园高高的围墙来包围,更要靠崇高境界的师德来捍卫。
知识分子的良知。从事着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事业,一句“为人师表”道尽了教师的良知。他们尤其懂得,育人的事业是在孩子们的心灵白纸上勾勒人生、描画未来的事业,至其最小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至其大则影响到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作为教师,这既是自己的荣幸,同时也是自己的责任。在这样的岗位上,要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触摸自己的良知,去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这样才能为人师,才是崇高师德的典范,才可以免去许多身外之累。施以高境界的意识,社会的责任,人生的使命,让自己静悄悄地深入这种师德的境界吸收营养,灵魂才能更为高洁,思想才能更为纯粹,也因而才更堪为师表。
除此之外,还有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可见,师德是需要修养的,而且是可以修养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勤修师德,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世人眼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世范”,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做榜样,给世人做榜样。每一个有志于做教师的人,每一个已经做了教师的人,都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师德境界,因为它是教师的生命,是教师的灵魂。
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我们崇高的师德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吾生,幸其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徐会超郭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