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2薄膜摩擦因数和磨损量的数学模型

来源 :表面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p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MoS2薄膜的摩擦因数模型和磨损模型,预测其磨损体积.方法 通过球-盘摩擦磨损实验,研究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对MoS2薄膜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其中最大接触压强范围为441.08~1393.82 MPa,滑动速度为0.05~0.628 m/s.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白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MoS2薄膜的磨损形貌.结果 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MoS2薄膜摩擦因数与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的数学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2.02%,其余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从摩擦耗散能的角度,研究发现MoS2薄膜的磨损体积与摩擦耗能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结合新的摩擦因数模型,提出了MoS2薄膜的磨损模型.此磨损模型是法向载荷、滑动速度和摩擦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其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10.81%.与传统Archard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新的磨损模型的相对误差较小.通过分析MoS2薄膜的磨损机理,探讨了磨损模型产生误差的原因.结论 所建立的摩擦因数模型和磨损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磨损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MoS2薄膜的磨损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机动车保有量显著提升,城市交通日益拥堵.高架快速路由于具备占地小,立体化交通功能强大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而城市高架桥施工对现状交通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开展高架桥结构无支架施工设计的研究,旨在探究出不同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案在高架桥建设中的适用特点,可为今后类似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水源地保护区对桥面排水设计提出的要求较高.通过工程设计实例说明了跨水源地保护区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的设计过程,对特大桥梁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提出了比选方案,解决排水与环保问题的同时,对桥面纵坡和结构形式提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对类似项目的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为了确定提标调蓄设施布局方法,选择了排水特点各异的三个排水系统,研究调蓄设施布局的一般规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提标调蓄设施的布局主要取决于排水系统的积水位置,将调蓄设施设置于积水位置上游处可获得良好的积水削减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以积水削减潜力为准的调蓄设施布局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调蓄设施布局规划设计方法,为提标调蓄设施的规划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为了合理评价某高速公路工程潜在滑坡体对桥梁桩基础工程安全影响,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影响冲沟区桥梁桩基础工程安全的因素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即桩基位置、桩基周围弃方弃渣、施工规范程度、监测意识、防护措施、桩周岩土性质、相对高差、坡度、植被覆盖率、日最大降雨量、地震烈度等;进一步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对桥梁桩基进行了安全评价,确定了依托工程安全程度等级为“Ⅱ”级,即危险度为中等.相关结论可为依托工程提供针对性指导.
重力式锚碇是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水化热应予以严格控制,避免产生温度裂缝.以郭家沱大桥锚碇为例,在施工前进行水化热分析,制定相应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经现场监测,各项指标均满足标准限值,未出现混凝土温度裂缝,证明温控措施有效,确保了锚碇质量.
污水厂污泥未实行规范填埋期间,大量的污水厂污泥倾倒在简易填埋场,随着时间推移,填埋场的稳定性和环境污染倍受关注,如何安全稳定异位处置填埋场污泥这已经成为新的环境问题.针对这种问题,采用清淤机器人膜下清淤的技术对污泥库中的污泥进行取泥中试试验,探讨清淤机器人膜下清淤的技术对填埋场污泥进行处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清淤机器人膜下清淤技术适用于填埋场污泥取泥工艺;填埋场污泥库区过大可采取分区域取泥;可采用中间缓冲池过渡提高出泥的稳定性;膜下取泥需进行多重除杂工艺便于输送及后续处置.清淤机器人膜下清淤的技术是填
在分析城郊公路与市政道路服务功能区别的基础上,论述了城郊公路实施市政化改造过程中横断面设计阶段的基本原则以及决策主要影响要素,明确实施市政化改造后道路应以市政用途为主导,同时建议在横断面设计阶段确定一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改造后采用4幅及2幅路、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改造后采用3幅及单幅路;最后推荐了各车道宽度.
目的 研究高速列车轴盘制动引起车轮多边形磨耗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抑制措施.方法 基于摩擦自激振动引起车轮多边形磨耗的观点,建立高速列车拖车轮对-轴盘制动-轨道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复特征值法,分析制动工况下制动盘和制动片摩擦激励的振动.根据等效阻尼比判断摩擦自激振动的不稳定性,等效阻尼比越小,则不稳定振动发生趋势越强.当等效阻尼比小于–0.001时,不稳定振动的振幅会克服系统阻尼逐渐增大.为了考虑模型中非线性因素的影响,采用瞬时动态仿真,获得制动时轮轨间的法向接触力,通过功率谱密度分析,获得轮轨振动主
目的 研究表面吸附膜在热弹流润滑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构建考虑表面吸附膜的非牛顿流体点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润滑剂的非牛顿性、吸附膜及钢的热传导系数对热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 润滑剂的非牛顿性及吸附膜的计入对油膜压力和厚度的影响很小.与牛顿流体相比,非牛顿流体可以得到较低的温升和摩擦系数.同时,随着非牛顿流体特征剪应力的增大,油膜中层温度和吸附膜表面温度有所提高.吸附膜的存在明显提高了润滑油的温升,但降低了摩擦系数.摩擦副表面的摩擦系数随着卷吸速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相同的卷吸速度下,摩擦系数又随着吸附
目的 建立具有非对称表面织构的粗糙平面的表征方程,并分析方程参数对其形貌的影响,依托表征方程重建的织构平面研究非对称表面织构在动压润滑条件下的润滑特性.方法 根据非对称织构平面的加工过程,基于W-M函数重构粗糙表面,再叠加非对称织构形貌特征方程,实现不同尺寸非对称表面织构的数学表征,利用Matlab软件对方程中表面织构参数和粗糙表面参数对织构平面形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利用方程表征的织构平面建立动压润滑压力油膜的实体模型,对压力油膜进行CFD计算,分别得出正向非对称织构、对称织构、反向非对称织构中的压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