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_nast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在破碎之前,留下了这面镜子
  它有越国的青铜画框,吴的纯银
  镶边,还有东晋的嫔妃遗下的粉妆
  西子的一抹云裳,汴州的尘埃
  (亡国之日的冲天火光)
  唉,时间的这层包浆……仍使她透着
  一层风月的明朗,与云霓的淡淡怅惘
  白乐天擦了一下,苏东坡擦了一下
  眼泪盖不住西湖,阴风穿不透淡然的
  云雾。这镜子中,有一重抹不掉的
  妖气,与流光,以及青铜质的
  无可救药的忧伤。一只蜻蜓悬停在青萍之末
  仿佛一粒被反復擦去而又心有不甘的尘埃
  掠过这亘古的清澈,以及旷世的清凉
其他文献
赵潋:女,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编剧、制作人。作品有话剧《共和国掌柜》、《起飞在即》、《第二性》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第二性》新版将于2018年7月上演。  访谈人:邓菡彬  (以下简称赵、邓)  赵:2009年,当时我剧院领导建议我写一个戏,当代都市的单身男女,剩男剩女题材。在之前,我是拒绝和排斥写这个题材的,因为我觉得这种题材当时已经很滥。  邓:这个词汇很形象。  赵:对,当时已经写得很市场化,很
期刊
阴谋论者  有年夏天  我在河北唐县的一户人家  见过一只壁虎  一声不响地倒挂窗前  那晚的月色很浓  树影婆娑  它挂在那儿一动不动  它的沉默让人恐惧  它害人的眼睛让人不敢直视  这小小的生灵  在月光的阴影里  仿佛是一个阴谋论者  那晚,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  梦里是一大片废墟  四周没有活动的人形  到处都是蛇、蜥蜴、蜈蚣  等爬行动物  它们从四面八方向我聚拢  我觉得自己透不过气来
期刊
去玉山县途中  天灰蒙蒙的  云层厚重,故意为我遮着天空  我有些放心了,今夜  月亮不会出来调戏人间  那些孤单的人啊  那些受够了离别的人  那些饱尝思念之苦的人  今夜,与所有幸福的人一样圆满  没有明亮的嘲笑  没有相形的单薄  没有对影的尴尬  夜宿汾水村  我是来逃避的。  逃避中秋关于圆满的拷问  逃避熟悉的生活  就可以抽离自我吗?  在彻底的孤独里  陌生的汾水村只给我芜杂的青山
期刊
如今,出门去看风景已不是件轻松的事,特别是去著名景点。一旦有人报出地名,脑海就会自动生成一套程序,计算那里的游客量、空气情况、航行距离、住宿条件、胃的适应度、时间成本和友情指数等等。这么算下来,往往都会觉得窝在家里读书、喝茶更为惬意。至于那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真的要让给浪漫而冲动的40岁以下青年。  但是这次,因为友情指数偏高,我二话没说就来到了杭州的天目山。天目山位于杭州西北方向80多公
期刊
在江南生活久了,对江南种种美妙的体验淡了许多,就像婚姻生活中明明有一个不错的伴侣,日子过习惯了,已然把对方当成家里的一件旧家具,看在眼里就像没看见一样,甚至偶尔还生出要换件新家具的想法。罪过!  所以有时候我会把拐道去中原生活了十多年看作是为了更好地来体味江南,我的江南。  在我的心理地图上,最江南的城市当数杭州和苏州,是江南的头牌。这两块头牌在我心里轮流值日。人在苏州的时候,苏州当班,到了杭州,
期刊
我迟疑地伸出右手,曲起四个指关节,轻轻地敲在门板上。笃。笃。笃。从门后传来空旷的回响,随即消失在虚无的空间里。在这座大厦林立的南方城市,有着无数巢居于高楼内的家庭,当然也有无数扇这样的大门。只有眼前这扇门是属于我的,或者说,我仅属于这一扇大门。几年来,它像忠于职守的卫兵一样,守护着这个家庭的一切,显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以至于我几乎忽略了它的存在。但现在,它却换上了一张沉默的面孔,庄重地向我宣告我
期刊
在东北想象(或者说追忆)秋天的杭州,一想就想到了月亮里面。  月亮里面有棵树。桂花树。南方有嘉木。嘉木里面可不只有桂花树。但还是先说说桂花树吧。杭州的桂花开得好,金桂银桂丹桂,之前的夏天,柳浪闻莺,曲院风荷,太过热闹喧哗,疲态已现。秋风一起,沉淀和凝思正当时。沉思倒也没什么姿态和架势,是小颗粒的、内敛的、隐匿的,也是静的、闲的,亦是平易的、寻常的。注目或者视而不见,都不妨。秋月夜,在庭院,在窗口,
期刊
晒够了太阳,天开始下雨。  第一场雨把天上的水下进西湖。  第一个破晓把春天搂在怀里。  词的花簇锦团在枝头晃动。  词的内心露出婴儿的物象,  人面桃花,被塞到苏东坡梦里。  仅仅为了梦见苏东坡,  你就按下这斗换星移的按钮吧。  但从星空回望,西湖只是  风景易容术的一部分。  西湖,这块水的屏幕  就像电视停播一样静止和空有。  有人在切换今生和来世,  有人把西湖水装进塑料瓶。  切换和去
期刊
玛丽莎·凯尼斯基(Marisa Carnesky):  視觉艺术家,戏剧人,行为艺术家,卡巴莱演员舞者,魔术师,女性主义者,创作现场演出近三十年。她的多部作品在全球艺术节巡演,并且长期得到学术界、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她擅长结合音乐舞蹈、文化奇观、宗教仪式、流行元素和魔术幻觉等看似不相关的表达方式,用轻松愉悦和跨界的方式探讨社会问题。2004年她创立了“凯尼斯基作品”戏剧公司,在制作高难度大型原创作品
期刊
1  黄昏的时候,闻佳看出来李默有点不大对劲儿。他的眼神空空荡荡,像两只空瓶子。他俩站在走廊,全班同学都在那儿。班主任捏着长长的成绩单,挨个喊着班里人的名字。他喊到谁,谁就可以进教室选一个座位。他念了十几个名字了,还没有到李默。他要是多考几分,就能往前坐一两排。  “别泄气。”闻佳是李默的同桌,她试图去安慰李默,她不知道李默在为别的事情发愁。  “我不是为了这个。”李默踹了一下墙壁。墙壁上布满鞋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