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物理课程改革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深入社会。当前,各个省的中招物理试题普遍注重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就对学生的素质以及物理教学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把学生的应用能力予以提升,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对初中物理“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做一些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初中物理;“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逐渐在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从而打造了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即初中物理教学要在应用中展开,要以应用为主,而“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就是来对物理教学的任务来进行完成的。在物理新课程改革当中,我们既要把“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的特点给把握住,又要注意进行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
一、教学方法的理念及基本内涵
“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包括“一个学案和三个阶段”。“一个学案”就是把以往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预习提纲进行整合,以此形成一个“学案”,教师能不能依照教材的特点,把“一案”给灵活运用和准确把握,是学生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的关键所在。“三个阶段”就是在一节教学内容当中可以依次分为“预习阶段,交流阶段和巩固阶段”,“预习阶段”可以在课前提前进行预习来完成。“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主要把物理教学的目标、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进行有机分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历回旋上升来进行认识与把握,它主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来进行培养,以此来实现把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转为学生探究知识和体验学习过程的目标。
二、“一案三段”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学案编制
所谓学案就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能够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意图有效体现出来,具有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和引导学生练习的功能。在“一案三段”教学模式当中,学案编制是基础与关键,它主要包含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学生学习目标、所要学习的内容、成绩达标测试、学习汇总等。其中学案的核心部分就是“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依照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板块,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内容以及怎么去学,注重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要思考哪些方面。教师要把课本知识进行题目化,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入认识与理解课本知识。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要有层次性,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对教材进行认识与理解。
(二)课堂的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组合搭配,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中学习好的学生对贫困生进行帮助,把他们学习中的困难进行有效解决,以此来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小组中,教师要让学生轮流对组长或者课代表进行担任,以此来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养;要尽可能让各个小组平衡发展与进步,防止小组中少数学生唱独角戏的情况出现;在小组中各个成员要平等交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把团体力量有效体现出来;教师要由以往的传授型以及主导型转变到引领者以及参与者的轨道中来,学生要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型转变到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轨道中来。
三、“一案三段”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一)预习形式
在初中物理“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当中,预习是前提与基础。一般来说,预习要在每个礼拜的周六和周日来进行,预习的时间通常在一个小时左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以学案的内容出发,带着问题去对课本进行阅读,合理运用各种方式如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来进行预习,并把自身的生活体验融入进来,以此形成认识与理解知识、产生问题与疑惑直到深入体会与感悟的发展过程。教师要对学案的分类抽查进行加强,对学生与习题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批阅检查,检查完后要向学生反馈结果,避免学生应付预习活动的情况出现,从而使得预习效果降低。要依照实际的教案内容来规定预习所用的时间,如果教案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教师要让学生不仅在预习,还要在课上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预习。
(二)交流展示
教师在课前对所要展示的任务进行分配。在分配时首先要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积极讨论,以便形成最优的展示方案。在展示的时候要以每个小组单位,学生在讲台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让讲解的学生来解答,如果解答不了则要在全班中展开讨论与研究,直到把问题圆满解决。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确保展示的内容在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融入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和奇思妙想。如果学生把内容讲错了,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如果讲的不是很完整,内容没有一定深度,教师要合理引导和点拔。
(三)巩固提升
“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不但要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还要在课后进行巩固提升,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以推动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达成。教师要在课后为学生设置一些层次多样的作业,能够与不同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把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出来。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对典型题目进行精选,对题目的总量进行控制,以便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提升。
四、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感悟和反思
在初中物理中运用“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主要把学生的自主能力、交流合作以及终身发展为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能够把课堂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当中,为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这种教学法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都有了质的转变,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交流与合作中展示,成为物理课堂中的亮丽风景。
五、结语
“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探索与发现能力,学生不再被动地听,教师不再机械地讲。交流与合作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翁,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广大教育者要不断充实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与现代物理教学的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靳志强.实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09)
[2]昝向利.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3)
[3]张刚.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
【关键词】 初中物理;“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逐渐在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从而打造了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即初中物理教学要在应用中展开,要以应用为主,而“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就是来对物理教学的任务来进行完成的。在物理新课程改革当中,我们既要把“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的特点给把握住,又要注意进行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
一、教学方法的理念及基本内涵
“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包括“一个学案和三个阶段”。“一个学案”就是把以往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预习提纲进行整合,以此形成一个“学案”,教师能不能依照教材的特点,把“一案”给灵活运用和准确把握,是学生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的关键所在。“三个阶段”就是在一节教学内容当中可以依次分为“预习阶段,交流阶段和巩固阶段”,“预习阶段”可以在课前提前进行预习来完成。“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主要把物理教学的目标、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进行有机分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历回旋上升来进行认识与把握,它主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来进行培养,以此来实现把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转为学生探究知识和体验学习过程的目标。
二、“一案三段”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学案编制
所谓学案就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能够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意图有效体现出来,具有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和引导学生练习的功能。在“一案三段”教学模式当中,学案编制是基础与关键,它主要包含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学生学习目标、所要学习的内容、成绩达标测试、学习汇总等。其中学案的核心部分就是“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依照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板块,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内容以及怎么去学,注重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要思考哪些方面。教师要把课本知识进行题目化,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入认识与理解课本知识。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要有层次性,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对教材进行认识与理解。
(二)课堂的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组合搭配,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中学习好的学生对贫困生进行帮助,把他们学习中的困难进行有效解决,以此来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小组中,教师要让学生轮流对组长或者课代表进行担任,以此来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养;要尽可能让各个小组平衡发展与进步,防止小组中少数学生唱独角戏的情况出现;在小组中各个成员要平等交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把团体力量有效体现出来;教师要由以往的传授型以及主导型转变到引领者以及参与者的轨道中来,学生要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型转变到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轨道中来。
三、“一案三段”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一)预习形式
在初中物理“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当中,预习是前提与基础。一般来说,预习要在每个礼拜的周六和周日来进行,预习的时间通常在一个小时左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以学案的内容出发,带着问题去对课本进行阅读,合理运用各种方式如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来进行预习,并把自身的生活体验融入进来,以此形成认识与理解知识、产生问题与疑惑直到深入体会与感悟的发展过程。教师要对学案的分类抽查进行加强,对学生与习题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批阅检查,检查完后要向学生反馈结果,避免学生应付预习活动的情况出现,从而使得预习效果降低。要依照实际的教案内容来规定预习所用的时间,如果教案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教师要让学生不仅在预习,还要在课上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预习。
(二)交流展示
教师在课前对所要展示的任务进行分配。在分配时首先要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积极讨论,以便形成最优的展示方案。在展示的时候要以每个小组单位,学生在讲台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让讲解的学生来解答,如果解答不了则要在全班中展开讨论与研究,直到把问题圆满解决。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确保展示的内容在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融入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和奇思妙想。如果学生把内容讲错了,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如果讲的不是很完整,内容没有一定深度,教师要合理引导和点拔。
(三)巩固提升
“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不但要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还要在课后进行巩固提升,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以推动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达成。教师要在课后为学生设置一些层次多样的作业,能够与不同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把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出来。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对典型题目进行精选,对题目的总量进行控制,以便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提升。
四、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感悟和反思
在初中物理中运用“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主要把学生的自主能力、交流合作以及终身发展为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能够把课堂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当中,为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这种教学法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都有了质的转变,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交流与合作中展示,成为物理课堂中的亮丽风景。
五、结语
“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探索与发现能力,学生不再被动地听,教师不再机械地讲。交流与合作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翁,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广大教育者要不断充实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与现代物理教学的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靳志强.实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09)
[2]昝向利.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3)
[3]张刚.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