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教学语言,提高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积极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主体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英语学习的效果也日益显现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交际实践,而这种交际实践多数来自于课堂上与老师的对话,因而英语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对学生参与度影响很大。
  一、对教师话语的认识
  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程晓堂2009)。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Nunan 1991)。而且,教师话语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课堂参与的好坏并决定着教学质量的成败。近年来许多学者就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话语量的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教师话语竟然占用70%,甚至高达90%的课堂时间。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发言的时间很少,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很有限。这不仅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了必要的沟通,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再者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忽视和否定。
  二、对教师课堂话语的案例分析
  由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主要运用提问和反馈用语来组织课堂教学的话语,本文将从教师提问语与反馈语的角度,分析教师话语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
  笔者将对以下课堂对话进行研究分析:
  对话 1:
  T:So,how many lakes are there in Great Lakes in Canada ? Now,can you, Zhu Hua?
  S:3.
  T:Now how many,how many are Great Lakes in Canada? How many lakes?
  S:4.
  T:4? Do you think so?
  S:Uh,uh.
  T:Yes,that’s right. How about in China?
  C:Five.(The question was answered by the whole class.)
  从对话1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所提问题大部分属于封闭性的,又称展示型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不需要学生思考、解释,只要学生之前记忆过就能答对。这不仅不会促进学生获得深层理解以及语言习得,而且是对宝贵时间的一种浪费。再者,每个学生都希望成功,希望得到表扬。在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应该通过语言、体态语、引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及时、适度的鼓励和表扬。然而在这个案例中,由于教师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给出较为丰富的、富有个性的、有一定信息量的回答,教师也无从给出必要的评价,这种漠然的态度很伤学生的自尊心。
  对话2:
  T:Do you know how often the election is held in the United States?
  S:Every 4 years.
  T:Yes,that’s right. How about in China?
  C:Five.
  T:OK. In China, if you want to be the president of our country, you must be 50 years old. By Chinese standard,50 is very young for state leaders,understand?
  Two students:No,45 is years old,he or she could be the president.
  T:Could be,theoretically could be.
  从对话2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两位学生的回答不在是机械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师的话语产生质疑,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点非常值得值得赞赏和肯定,尽管他们的答案不一定正确。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促进学生个性思维。不足之处在于:教师说话时间长,学生说话时间少,大多数学生还游离课堂之外,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者的地位。
  此外,在这两个案例当中,教师的提问都比较单调、机械,不具备挑战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同时还缺乏适时的追问和等待时间。而适当的等待时间可以激发学生给出更丰富、更有意义、更具特色的答案。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展示型问题可以使学生一定程度参与到课堂上。展示型问题其答案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唯一性。学生在回答这类型问题的时候,几乎是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脑力活动的,因为答案就在“眼前”。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参与课堂的行为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地体会当自己学会了某一知识点而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兴奋。而与展示型问题截然不同的提问方式就是:参考性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参考性问题能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而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因此,教师应当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当增加参考性问题,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是自己“劳动”而获得的,而不是“窃取”他人的成果,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目前,在一些课堂中,教师话语仍“独霸”课堂,学生作为参与者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使得课堂互动的程度很低。由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非容器。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当多与学生交流,多鼓励他们多思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话语的质量,而且会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包括如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在Lewis碱的促进下,实现了MBH碳酸酯与1,5-双杂原子亲核试剂的串联[3+5]环化反应,为高效构建1,5-双杂原子八元环状化合物,如1,5-二氮杂环辛烷、1,5
α-羰基二硫缩烯酮是一类多官能团的重要有机合成子,由于烷硫基和羰基的活化作用,使得双键被高度极化,α-位电子云密度很高,作为亲核中心发生反应,而很重要的β-位碳原子可以作为
L型沸石是一种具有一维孔道结构,孔径在0.71 nm左右的大微孔沸石分子筛。其最早的人工合成是由Breck D w等人在1965实现的,并且由Barrer和Villiger对它进行了结构测定。L型沸石
手性杂环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具有药物活性的合成化合物中,因此如何实现简洁、高效地立体选择性构筑杂环骨架已成为当代有机合成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论文主
高功率、大容量、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市场,如电动助力车电源、发光二极管矿灯电源等,促使新型、廉价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LiFePO_4正极材料正是迎合了这一需求,而受到业内的关注。本论文采用两段式高温固相反应的氢热还原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FePO_4。用Fe_2O_3、Fe_3O_4、FePO_4三种化合物为铁源,用蔗糖、柠檬酸、淀粉为碳源,用MgO为Mg~(2+)掺杂原料,用
碳纳米管阵列是碳纳米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它在场效应晶体管、化学传感器以及光学器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研究CVD法合
卟啉具有很高的摩尔吸光系数、较宽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较强的荧光发射,常被用作分子探针或癌细胞标记物;卟啉还具有光稳定性好、细胞暗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对迅速增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