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的诗篇,伟大的精神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毛泽东诗词有关篇章中关于“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等内容的阐述,试论毛泽东诗词与井冈山精神的关系。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井冈山精神
  
  一、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核心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广大革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和血与火的革命战争中培育和发展而成的,其内容丰富博大。江泽民同志以其极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水平,高屋建瓴把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六句话,二十四个字,概括得不仅全面、清晰,而且精辟深刻,不仅明确了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容,而且也指明了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所在。
  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我党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过去,我们广大革命人民依靠井冈山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是我们克敌制胜、战胜困难的法宝。今天,为了取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同样必须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必须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井冈山精神必将永放光芒。
  
  二、毛泽东诗词处处闪烁着井冈山精神的灿烂光芒
  
  毛泽东诗词是半个多世纪时代风云的画卷、革命经验的结晶。诗人以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的高标准、以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高超艺术手法,表现了时代精神和人民的希望,写出了亲身经历的战斗生活和战斗情景以及为实现远大理想,不屈不挠,压倒一切艰难困苦的磅礴气魄,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同志在火热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写成的,有的还是在马背上哼成的,毛泽东诗词不仅如梦如幻地再现了当时壮阔的战斗画面和诗人的伟大气魄,而且其崇高纯净、伟美多娇的诗境,集中凝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只要我们一雒诵毛泽东诗词,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毛泽东诗词处处洋溢着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闪烁着井冈山精神灿烂光芒。
  
  (一)毛泽东诗词洋溢着坚定信念的奇光异彩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天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具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非凡才能,宽广的胸怀及伟大突出的气魄和胆识;而且具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必胜的革命信念。“诗言志”,所以毛泽东诗词中蕴涵的雄伟丰富的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必胜信念随处可见。
  只要我们精读细品毛泽东诗词,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到“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等等,这一幅幅崇高俊美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深深感到毛泽东诗词中所饱含的激励革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对中国革命抱有必胜信念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诗词中所抒发的坚定的必胜信念也随处可见。
  在《如梦令·元旦》中的“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武夷山下,红旗飘扬,美丽如画。这不仅宣告了蒋介石“三省会剿”的失败,而且象征着进军江西的胜利前景,预示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星星之火,必将燃遍全国,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阔胸怀和对革命前途充满胜利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诗人在《十六字令·三首》中,借山之“锐”和“高”来象征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队伍锐不可挡的斗志和气势,以及国难当头的砥柱作用,尽管当时内忧外患,大有“天欲坠”之势,但是“中国决不会灭亡,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毛泽东诗词是艰苦奋斗的活教材。
  中国革命史是一部不畏艰险,浴血奋斗的历史。惊天地、泣鬼神的史无前例的斗争伟大胜利的取得,没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不怕苦,不怕死,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是断然不行的。毛泽东诗词源自革命实践,更高于革命实践、不仅把革命战争中气吞山河、艰苦卓绝的环境、场面、人民和事情经过,生动地巧妙地、神定气足地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中外独步、古今超卓的艺术才华把革命人民的英勇豪迈和排除万难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洋溢在诗句的字里行间予以高扬和赞颂。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中的“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漫天皆白”写出了英勇的工农红军雪里行军的艰难,而“情更迫”则更写出了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迫切战斗的心情。又“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山高必风峭,风峭助雪威,可见其艰难。这里不仅描绘了一幅多么壮丽动人的雪里行军图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以及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三)毛泽东诗词中自始自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
  毛泽东是一位独领风骚的杰出诗人。他的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歌史上的丰碑。是中国诗坛崛起的巍峨壮丽的高峰。
  首先毛泽东诗词忠实地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还是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各个关键时刻或是经历了重大事件之后,毛泽东同志都有感而发,油然而生,挥毫写出了一篇篇不朽的华章。毫无疑问,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每个重要阶段息息相关,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史诗,因而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在他的诗词中特别鲜明,内涵也十分丰富。
  其次,他把历史颠倒了的东西,实事求是地更正过来。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往往片面夸大少数杰出人物的作用,认为历史是英雄豪杰,帝王将相们创造的,但毛泽东同志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在《沁园春·长沙》中就发出“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言壮语。这种观点在《沁园春·雪》中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这里,毛泽东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的功过优劣都实事求是地作出公允的评价。虽然他们都曾建功立业,但他们终究是封建地主阶级最大代表,都曾给人民带来灾难,都是要批判的对象。而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革命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毛泽东诗词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唯物史观,还集中地表现在1964年的《贺新郎·读史》中,用一“揖”——“人猿相揖别”;一“磨”——“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 节”:一“翻”——“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一“弯”——“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加上上阙的结句“流遍了郊原血”只用了十六个字,就高度概括了一部惊天动地的人类劳动进化和阶级斗争的史实,可算如实反映历史的真面貌,不置可否、不动声色。而词的下阙评史,则大发议论,爱憎分明,情绪激昂,大声镗鞯,对“五帝三皇神圣事”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并恼怒地写道:“骗了无涯过客”,为历史上劳动人民起来革命斗争,为他们的代表人物,如盗跖庄,陈胜等英雄人物实事求是地客观地正了名,把颠倒过去的历史又重新颠倒过来。
  
  (四)毛泽东诗词中的创新手法,创新诗句凝聚了敢闯新路的精神。
  毛泽东同志诗词中不乏奇特的创新手法,创新诗句也不难觅其经典范例。如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不周山下红旗乱”,显然,诗人于此,是借共工的形象以状今天的伟大的革命人民。诗人把共工看作进行翻天覆地、并且取得胜利的革命军民。你瞧:“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得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诗人说:“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是确实胜利了”。这样用典,确实是创造性的,使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把共工触不周山同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联系在一起的,在那里,共工当然是个恶神,是自然暴力的化身,而女娲氏才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客观世界的幻想的形象。而过去的一些著名作家、诗人也只是在神话故事的原来传说意义下,使用这个典故的,所以写共工死了,共工失败了。而毛泽东此词,发展了这一神话,把“共工怒触不周山”赋予了独特的雄伟壮烈、富有气魄的胜利者的新意。在文艺创作中,死典活用、推陈出新,这的确是个光辉的范例,发人深省。
  其实,毛泽东诗词本身也体现了中国诗体的革新。诗人使古老的传统的诗体在现代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他在充分利用传统诗体的艺术积累和表现长处的同时,又根据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需要,对传统诗体进行了改革,成功地解决了旧形式和新内容的矛盾。人们惊异于利用传统诗体竟然可以如此深刻完善地表现现代人的革命生活,可以如此鲜明生动地抒发现代人的先进思想感情。这是诗人利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和方法对传统诗体进行改革和创新的结果。
  
  (五)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光辉思想洋溢于毛泽东诗词的字里行间。
  毛泽东同志一贯主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的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地,毛泽东诗词则到处洋溢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光辉思想。
  毛泽东同志依靠群众首先重视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如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到“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当时刚在第一次反“围剿”中被赶跑的敌人又风烟滚滚铺天盖地而来了,面对此情此势,毛泽东同志则满怀信心地要唤起千百万工农,同心协力大干一场,闹它个“不周山下红旗乱”。
  其次是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发动起来、觉醒起来、组织起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不可战胜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要打垮敌人、消灭敌人,靠的是人民群众。从“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到“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这既是当时情景的精妙写照,同时也抒发了领袖对革命群众的高度信任和激情赞颂。反对倒退,争取光明,靠的还是工农大众。靠的是人民革命。
  
  (六)毛泽东诗词闪烁着勇于胜利的熠熠光辉。
  毛泽东诗词中抒发敢于胜利、勇于胜利的瑰丽佳句,美不胜收,不可一一列举。
  如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写到“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反映的是当时红军逼近作战目标—一王金钰部所在地隐蔽集结,大胆地和敌人靠得这样近,且三面都有敌军。对此,有人总放心不下,说这是“钻牛角”,异常危险。而毛泽东同志坚持慎重初战,又大胆地“钻牛角”,迫敌而处二十余天,一直等到王金钰部队离开富田阵地,被我歼灭于前进运动中。又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原定设计,横扫而东七百里,各个歼灭敌人,连战皆捷,打得敌军损兵折将,全线崩溃。
  毛泽东同志的感情世界是十分丰富的。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战略家,在国内外纷纭复杂的斗争中,他常常表现出高瞻远瞩、叱咤风云,指挥若定的非凡胆略和气概,显示出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从“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等都显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的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坚决斗争,一定胜利的伟大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 影片《千里走单骑》揭开了传统家庭与后家庭时代之间世俗隔阂的面纱,两种理念与思维痼疾,在历史变迁中积淀失衡和爆发,对抗与反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心的磨炼与自我酿酵,回归人性本来的趋向亲、情、义,哪怕是进入极限的时代,家庭成员之间辈伦的和谐和心灵的和谐是人类最珍贵和人类繁衍下去的原动力。  [关键词] 文化传承 个性发展 后家庭时代 人的亲情义  影片《千里走单骑》真正的主角是“面具”,人与人
期刊
[摘要]“读图时代”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争”,文学被众多的导演放逐,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影的视觉效果,而忽略其必不可少的叙事艺术,部分电影作品过分追求感官刺激,迎合庸俗低级趣味,致使电影文化中暴力和色情泛滥。随着丈化艺术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唯美化”的形式主义倾向不再是纯粹的艺术追求,而成为谋求商业利益的电影策略,从而陷入某种危机。面临这些危机,电影必须从文学中汲取精华,才有可能走出
期刊
[摘要]老舍的《茶馆》剧作;“茶馆大舞台”,取材的大众化“三场剧幕”几次变迁,内容的大众化;各色人物显神态,塑造人物形象的大众化。  [关键词]老舍 茶馆 戏剧创作 大众化    “茶馆”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人们喜欢品茶,也喜欢在茶余饭后谈天说地。它是一个大众化的场所,也是各色人物的舞台,它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形象地演着一幕幕栩栩如生的人间话剧。老舍的《茶馆》就是非
期刊
[摘要]《英雄》堪称是中国电影史上被误读得最严重的影片之一。这种误读几乎是全民性的,其中就包括:将秦王误认为一个正面人物,称《英雄》是在歌颂秦王,并将片中的秦王和历史上的秦始皇等同起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批驳。作者认为,影片中的秦王只是无名,残剑等英雄形象的一个对照式人物,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枭雄,而非编导要歌颂的英雄人物。  [关键词] 张艺谋 《英雄》误读    引言  张艺谋的武侠电影《英
期刊
引言    自从《卧虎藏龙》在国际市场上打开局面以后,《英雄》、《十面埋伏》、《无极》这类古装大片搞得国产电影圈虚火上升,陷入了“名导演—大投资—争议的影片—高票房—坏口碑”这样一个怪圈,个人感觉那些大导演们都被“影像美学”这一基本功给耽误了,只会在钞票堆积出来的武侠世界和神怪帝国中苍白地迷恋着。2006年的暑假档期,在中国内地引起强烈反响的不是名导大牌们的大投资大制作,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编导及演员
期刊
本文中,中国新生代导演涵盖目前还在争论中的“第六代”和“后第六代”“第七代”这些命名所包括的导演。纪实风格影片,是指用写实主义手法追求现实主义表达的剧情片。从理论上指向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从流派风格上指向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本文以柴伐梯尼的六原则为参照,比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中国新生代导演纪实风格电影表现手法的关系。    一、用日常生活事件来代替虚构的故事    对于日常生活事件的注重是
期刊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中诞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极至完美。电影则是最年轻的艺术,音乐和电影的结合则成为电影音乐,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已成为一种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价值、具有自己独特规律的艺术形式,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运用各种技法、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使电影音乐变更加丰富多彩。钟惦斐先生说过:“电影音乐是电影的有机构成之一,是电影中一个极为活跃的因素,是空间艺术的时间走向,是故事
期刊
[摘要] 现代生活中由于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从物质上的需要向心理上的需求转化,在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时,更多地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和生活情趣的追求,而使得许多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其精神上的功能大于其实用功能,所以随着时间和人们的需求欲望不断变化,设计师的设计也应不断进行日新月异的创新。艺术设计在满足人类需求产品合理性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到对人类生存及社会道德的影响充分考虑到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联系;体
期刊
[摘要] 美国剧作家罗德·瑟林在美国剧坛独树一帜、著作等身,是成就了电视的“黄金时代”的激进的新生代代言人之一。他认为作家的作用就在于“使公众的艮知产生危机感”,并穷其一生以广播、电视和电影为于段对当今社会进行辛辣的批评。《防空洞》作为瑟林的众多剧作之一,是一部妙笔如刃醒红尘、揭开薄纱现人性的精品佳作。本文拟通过对该剧第二幕的文本赏析,使读者对这部剧作的精华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对罗德·瑟林及其
期刊
今年3月7日,韩国国务会议在一片争议声中通过了缩减电影配额制的试行令改进案,将“银幕配额制”(Screen Quota)中规定本土电影院每年至少放映146天国产电影的时间减半为76天。尽管此前已经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此举依然在韩国电影业界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甚至以“践踏信仰”、“反文化政变”、“忘恩负义”等激烈言辞,批评政府在民族电影文化保护政策方面的“失职”。4月1日大批抗议者前往首尔市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