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15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病理学改变。结果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女性多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51~77岁),3例有吸烟史。通常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磨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学部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学部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学部 210029,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15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病理学改变。
结果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女性多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51~77岁),3例有吸烟史。通常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样、分叶状结节,大体示灰白、灰褐色的实性结节或局灶可见微囊样改变,多界清但无包膜,最大径0.4~2.5 cm(平均1.0 cm)。镜下可见腺腔型、乳头型及平坦型结构,细胞组成多样,可见数量不等的基底细胞、黏液细胞、纤毛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少数肿瘤可无黏液和/或纤毛细胞,部分肿瘤伴基底细胞增生或鳞化,免疫组织化学p63、p40、细胞角蛋白5/6显示连续的基底细胞层是其重要诊断依据。基因检测示BRA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均未见突变。随访1~4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
结论细支气管腺瘤是一种良性的肺外周肿瘤,由于认识不足,影像及病理均易误诊为恶性,明确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诊断对于外科处理非常关键,必要时可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HEY1-NCOA2融合基因对间叶性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间叶性软骨肉瘤6例,尤文肉瘤、滑膜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各5例作为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病例中有无HEY1-NCOA2融合基因并以PGK基因为内参检测RNA的质量。结果6例中有4例成功提取到总RNA,其中3例检测出HEY1-NCOA2融合基
复合性血管内皮瘤(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 CHE)是一种少见的中间型血管肿瘤。形态学上,CHE有复杂的结构,由网状、巢状的网状血管内皮瘤样区域和实性片状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样区域组成,部分还出现梭形细胞血管瘤样、Dabska瘤样及高级别血管肉瘤样区域。免疫表达上,瘤细胞表达CD31、ERG、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2-40灶状阳性,而CD34、嗜铬素粒
2019年1月由中国病理医师协会数字病理与人工智能病理学组牵头,对我国远程病理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全国性调研。自2011年起,我国远程病理诊断已走过了8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9年3月已完成超过100万例的远程病理诊断量,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医院病理诊断水平的提升及分级诊疗,使更多患者受益。实施远程病理初次诊断和术中冷冻诊断是中国远程病理发展的重要一步,深受基层医院欢迎。国内远程病理的开展存在5种方式,可
2019年发行的第5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册中胰腺肿瘤分类有一定的改变,我们就该部分的主要改变作简要的总结和概括,主要归纳为新分册中排版的调整、癌前病变的分级和命名、新增/命名的病变、重新归类的病变、已知肿瘤的重新定义以及肿瘤TNM分期的改变等,与2010年发行的第4版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快的理解应用新分类的内容,指导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PEAC)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PEAC19例,复查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相关免疫表型,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
目的探讨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1年8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61例纵隔T-LBL/ALL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男性46例,女性15例,男女比约3∶1;年龄5~71岁,中位年龄24岁,平均年龄24.5岁;影像学表现为纵隔软组织肿块(58例)或纵隔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1例)
多灶微结节性肺泡上皮增生(multifocal micronodular pneumocyte hyperplasia,MMPH)是临床非常少见的瘤样病变,一般表现为肺泡上皮多灶性小结节状增生,伴有结节内肺泡隔弹力纤维增生、肺泡腔内组织细胞聚集。因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与结节性硬化症有关。临床、影像及病理医师普遍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各种感染或转移癌,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预后良
乳腺Paget病(mammary Paget′s disease,MPD)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乳头-乳晕复合体处的肿瘤,多伴发乳腺浸润性癌或导管原位癌,少数病例不伴发下方乳腺癌。M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有嗜表皮理论和转化理论两种,新近多基因水平的研究更支持转化理论。有研究认为在MPD乳头表皮中发现的Toker细胞是Paget细胞的前体,Toker细胞仍有可能与MPD的起源有关,但与MP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患者的脾脏病理改变,探讨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与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武汉地区10例因COVID-19死亡患者进行穿刺尸检,获取脾脏组织。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脾脏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脾脏的免疫结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脾脏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2例行透射电镜查找冠状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肺间质性疾病的少见类型之一,它以肺内朗格汉斯细胞增生为主要特点,常常被漏诊或误诊,临床-影像-组织病理综合分析以及病理医师准确的认识朗格汉斯细胞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近期确诊的1例31岁男性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进行报道,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