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灶微结节性肺泡上皮增生一例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7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灶微结节性肺泡上皮增生(multifocal micronodular pneumocyte hyperplasia,MMPH)是临床非常少见的瘤样病变,一般表现为肺泡上皮多灶性小结节状增生,伴有结节内肺泡隔弹力纤维增生、肺泡腔内组织细胞聚集。因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与结节性硬化症有关。临床、影像及病理医师普遍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各种感染或转移癌,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预后良好。现报道1例MMPH,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Takotsubo心肌病发病一般均以情绪波动或者躯体应激为诱因,临床上部分患者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本例系以反复一过性心功能受损为表现的年轻患者,最后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导致的反复Takotsubo心肌病发作,并回顾了嗜铬细胞瘤相关的反复(≥2次)Takotsubo心肌病发作的病例报道,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发生于纵隔的髓脂肪瘤罕见,该文收集4例患者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肿瘤大体常有包膜,切面因脂肪组织与骨髓造血组织比例的不同而呈现灰黄色或暗红色;镜下可见成熟脂肪细胞与骨髓造血组织呈不同比例混合,造血细胞成巢状或片状分布,各阶段三系细胞均可见。最终诊断为纵隔髓脂肪瘤,需与霍奇金淋巴瘤、Rosai-Dorfman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髓外造血等病相鉴别。
期刊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单克隆性疾病。该文报道1例发生于胃的LCH。患者男,59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片状及巢状排列,细胞呈圆形及椭圆形,仅部分有核沟,嗜酸性小核仁可见,背景缺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见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核分裂象约2个/HPF。免疫组织化学表达Langerin、S-10
期刊
目的在证实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病例中比较左半及右半结肠CMV包涵体检出量差异,以指导临床内镜活检部位。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经组织学证实的肠道CMV感染患者731例,以脾曲为左半、右半结肠的分界,选取左半及右半结肠同时均有组织学标本并证实存在CMV感染的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9~66岁,中位年龄55岁,10例患者诊断
目的探讨在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HEY1-NCOA2融合基因对间叶性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间叶性软骨肉瘤6例,尤文肉瘤、滑膜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各5例作为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病例中有无HEY1-NCOA2融合基因并以PGK基因为内参检测RNA的质量。结果6例中有4例成功提取到总RNA,其中3例检测出HEY1-NCOA2融合基
期刊
复合性血管内皮瘤(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 CHE)是一种少见的中间型血管肿瘤。形态学上,CHE有复杂的结构,由网状、巢状的网状血管内皮瘤样区域和实性片状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样区域组成,部分还出现梭形细胞血管瘤样、Dabska瘤样及高级别血管肉瘤样区域。免疫表达上,瘤细胞表达CD31、ERG、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2-40灶状阳性,而CD34、嗜铬素粒
期刊
2019年1月由中国病理医师协会数字病理与人工智能病理学组牵头,对我国远程病理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全国性调研。自2011年起,我国远程病理诊断已走过了8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9年3月已完成超过100万例的远程病理诊断量,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医院病理诊断水平的提升及分级诊疗,使更多患者受益。实施远程病理初次诊断和术中冷冻诊断是中国远程病理发展的重要一步,深受基层医院欢迎。国内远程病理的开展存在5种方式,可
期刊
2019年发行的第5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册中胰腺肿瘤分类有一定的改变,我们就该部分的主要改变作简要的总结和概括,主要归纳为新分册中排版的调整、癌前病变的分级和命名、新增/命名的病变、重新归类的病变、已知肿瘤的重新定义以及肿瘤TNM分期的改变等,与2010年发行的第4版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快的理解应用新分类的内容,指导临床诊治。
期刊
目的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PEAC)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PEAC19例,复查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相关免疫表型,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
目的探讨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1年8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61例纵隔T-LBL/ALL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男性46例,女性15例,男女比约3∶1;年龄5~71岁,中位年龄24岁,平均年龄24.5岁;影像学表现为纵隔软组织肿块(58例)或纵隔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