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与超越——论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

来源 :戏剧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不仅是鲁迅文学世界的重要现象,从戏剧改编的角度讲,也触及戏剧改编的理论与实践.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鲁迅作品戏剧改编可以分三个阶段,即1980年代之前的初创阶段、1980年代现实主义改编阶段和1990年代以来的先锋实验阶段.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审视这些戏剧改编,会注意到所有戏剧改编的作品,都没有达到鲁迅原作的影响程度,无论艺术和思想内容,乃至戏剧探索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新世纪以来,鲁迅作品改编的戏剧激发了人们对戏剧变革的思考.
其他文献
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小学科学课堂中一直存在部分学习内容较为抽象、教学软硬件兼容性差、家长漠视学生科学学习、个性化教学裹足不前等问题.文中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软件的使用、硬件支持、平台搭建、社群助力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缺失性体验”、“缺失性互动”、“缺失性沟通”、“缺失性学习”方面的有效补给运用.
电子元器件压阻电桥受到气压作用后,其输出电压与压强大小有比较线性的关系,结合数显万用表,将实验中测定电压数据换算为压强数据,即可验证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和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改进实验创新地应用基础电子元器件,可以降低数字化实验的门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化学研究相融合的大学科视野.
为克服波动光学教学的不足,运用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编写了波动光学实验的仿真程序,并运用Matlab Gui技术创建了人机交互仿真界面,将仿真程序内嵌其中,设置了滑动条实现了仿真的动态参数输入.将该仿真教学平台应用于双缝干涉实验、单缝衍射实验、圆孔衍射实验教学中,操作简便,仿真图样直观、生动、准确.
激发学习的内驱力是深度学习发生的逻辑起点,学习的内驱力又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荣成景观树有没有必要选用南方树种”社会性科学议题研究,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入手,贯通学校与社会场域,从四个纬度构建积极的学习场域,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内驱力:一是利用校内环境资源,构筑方法式“学习场域”;二是发掘区域自然资源,形成实践式“学习场域”;三是善用专业部门资源,创设访问式“学习场域”;四是开展阶段成果展示,营造分享式“学习场域”.
威海世昌中学以“孜砣固柢蓬勃生长”为校训,追求“向美而生,从善而长,求真而行”.学校十分关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建立了“6311”科技教育体系,并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载体,以启发式思维鼓励引导学生提升以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为主的科学精神.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在探究中创造,在创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宣部“纪录小康工程”的部署安排,充分发挥电视艺术的独特优势,记录党领导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2022年1月13日至15日,“圆梦小康乡村振兴”第15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暨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荣誉揭晓盛典在福建宁德举办.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范宗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马黎,中共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
期刊
区块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去中心化、开放性、匿名性、可追溯性和可靠的信任机制等特征在教育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区块链技术兴起的背景下,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应以技术为支撑,实现技术创新,全面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各环节的优质性,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资源监督三个方面提供新的技术基础,同时也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资源均衡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从而全面促进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人工智能与STEAM作为创新教育的基础学科与教学支架之一,在中小学校实施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建设投入不足,实施模式单调,形式大于内容、各学段缺乏有机衔接等问题.本文从构建学段贯通培养模式的视角,根据人工智能学科特点与STEAM教育规律,结合中小学创新教育实施现状,浅谈市域中小学创新教育在学段贯通、阶梯式课程、项目式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正在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了更好地释放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潜力,英国统筹规划教育和科技的发展,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内容:优化技术应用的网络环境,支持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和信心、加强技术应用的安全保护.文章透过解读相关政策,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陆帕以心理现实主义的路径解析了《狂人日记》的内在结构,将演出进程转化为对鲁迅文本的“再阅读”,剖析了“狂人”及其家族的“心灵史”.导演将鲁迅的小说当作一个具有普遍性价值的文本,以充满现代色彩的舞台语汇,挖掘了作品的当代价值,批判了现代家庭与威权制度对于个体生命的暴力戕害.陆帕导演的《狂人日记》为中国话剧的现代性追求提供了一种美学的方向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