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好数学应用题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虽然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难点,但要学好应用题也有可行之法。结合工作之积累,浅谈以下几点审题方法,供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
  一、多读
  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应用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一年級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对于理解这两类应用题,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二、多说
  为让学生弄懂题意,教师应将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当老师在“灌输”知识时,学生的思维多处于消极状态,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这整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猜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直觉思维的一个部分,它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想和判断,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与表现。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不要担心什么无意识的思维浪费时间,往往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因为“这种思维活动不受任何有意识思维所必然具有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从而就可能最为自由地去做出各种可能的组合。”再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去”、“拿掉”、“奖给” 、“吃掉” 、“藏起来” 、“遮住” 、“坏了”、“削好”等二十余个表达词语。此时,你一定会感觉到你的思维太呆板,太受拘束,太不具创造性。“三个臭皮匠”能“抵”几个“诸葛亮”呀!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
  三、多想
  其实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打开自己的脑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学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明白题意,已“知其然”,但学习数学并非仅此而已,而是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一年级应用题分为“求合起是多少”的加法应用题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减法应用题,让学生较透彻地理解并不难,只要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为是“合并”还是“去掉”,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便顺理成章地解决了。此外,在解答第二册提问题、填条件、自编或改编应用题这些开放性题目时,应尽力激活学生的无意识思维,先理解给出的条件或问题的意思(熟悉具有现实意义的背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开放性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四、多动
  这里所提到的多动是指学生的动手操作,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们的这种天性,让他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在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议一议,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第一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增加学生操作活动的内容,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写道:“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观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较容易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虽然它后面所提及的内容字面上与应用题关系不大,但我在教学求两种事物的总数和求其中一种事物的数量的应用题(特别是文字应用题)时,让学生边听题边操作边理解,或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效果很好。这样就将具体的实物与抽象的文字联系起来,将学生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维联系起来了,岂能无效?实际上这是学生从解图画应用题向不借助任何实物独立完成文字应用题的一种很好的过渡方式,大大降低了今后教学应用题和学习应用题的难度。
  五、多练
  多练即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解应用题的训练。“学以致用”一来可以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二来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学数学的重要性,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照顾全体,辅差培优,这样既可稳定尖子生,又可提高中差等生。练习可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多做智力题等。让他们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轻松与快乐。
  六、多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用性,最重要的还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呢?我们应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孩子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可以编一道这样的文字应用题:过春节了,爸爸买了一篮子又红又大的苹果共10个,给姥姥送去4个,还剩几个?这样似乎累赘,但很明显学生感觉到四个苹果是从篮子里拿出来的,拿出来即“去掉”,“去掉”就用减法,从10个里去掉4个,则用10减去4得6个。这比让学生说篮子外面和里面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有4个,求篮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列式计算效果要好得多。又如教学“小明要写9个字,已经写了6个,还要写几个?”这一道应用题时,教师就画9个田字格,在6个格子中写6个字,指着剩下的空田字格问学生“还要写几个”。写一个字就相当于去掉了(手势)一个格(因为这个格子写过了就不能再写了),写6个字去掉了几个格?去掉用什么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快地理解了,还要写几个用减法,用总数减去已经写的个数。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至于怎样表述更有利于不同的学生理解,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及引导方式了。
  综上所述,各个环节是解决应用题不可忽视的环节,在解决应用题时也取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大家迈进这道门槛,从而享受数学领域中的乐趣。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方法 效率  一、备好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
仙凹村村民喜欢在山山岭岭间种上枫树,枫树成排地站过去,扭扭曲曲的队伍就站出条山路.rn 深秋,枫叶红了,山红了,山路也红了,亲地一家子就都红了:穿上红衣红裤,女孩儿头上还戴
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思想活动比较自由,更容易被课件中无关宏旨的某些细节所吸引,导致教师很难实施对课堂的及时有效调控。在这种惰况下,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是否掉队,如果放任
摘要:“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效率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
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数学信息的接收,记忆,储存,处理和应用,就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其智力。在这里,信息的接收,储存,处理和运用是相互密切联系着的,不应将其割裂开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从观察事物,注意听讲和钻研课材等所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储存;然后,经过想象以及探索,找到这些信息的内在结构和规律,发现一
摘要:梁启超曾经说过:“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历史可言”。可见,历史资料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新课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有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并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历史资料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资料       新的历史教材一
摘要: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因为它直接影响言语交际活动的质与量。新的课程标准倡导 “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 ”的学习方式。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根据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连作土壤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是:播期、成熟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连作2年酶活性最低。而结荚期酶活性则以连作二年酶活性最高,出现了与播期、成熟期截然不同
初夏的一天下午,姜健突然接到女朋友温馨的父母打来的电话:“温馨住进了医院,医生说她的病很重很重.”他吸了一口冷气.赶到市人民医院后,他才知道温馨患有绝症,无法治愈.他顿
教育是国家改革的大计,也是培育时代人才的根本.很多时候,我们把教育当做一个任务在做,只是单方面认为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更多知识,却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成长方向.对于教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