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施演变 思维上水平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nhui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例 (人教版数学9年级上册第102页第12题)如图1,AB是⊙O的直径,C是⊙O上的一点,AD和过点C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求证:AC平分∠BAD.
  思路1:根据“有切点连半径”,连接OC,根据“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得到OC[?]AD.(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证明过程.)
  思路2:联想到切线长定理,构造另一条⊙O的切线:过点A作⊙O的另一条切线,交CD于点E. (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证明过程.)
  这道习题每年都在各地的中考中演变拓展,散发出无穷魅力.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这道习题的精彩演绎.
  变式1:交换习题的条件与结论,并将角平分线转变为用等弧形式给出,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弦长.
  例1(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如图2,AB为⊙O的直径,C,D为⊙O上的两个点,[AC=CD=DB],连接AD,过点D作D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若直径AB=6,求AD的长.
  解析:(1)证明:如图3,连接OD,
  ∵[CD=BD],∴∠EAD=∠DAB,
  又∵OA=OD,∴∠ADO=∠OAD ,
  ∴∠EAD = ∠ADO,
  ∴OD[?]AE,∴∠AED + ∠EDO = 180°,
  又∵DE⊥AC,∴∠AED=90°,
  ∴∠EDO = 90°,即OD⊥DE,
  ∵OD为⊙O的半径,
  ∴DE是⊙O的切线.
  (2)解:如图3,连接BD,
  ∵AB为⊙O的直径,∴∠ADB=90°,
  ∵[AC=CD=DB],∴∠DAB [=12∠]BOD=[12×13×180°]=30°.
  ∴BD [=12]AB=3,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D [=62-32= ]3[3].
  点评: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通常有如下两种方法:
  (1)当直线过圆上某一点时,常常连接这点与圆心构造半径,然后证明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即有“点”连“半径”,证“垂直”;
  (2)当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不确定时,常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然后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无“点”作“垂线”,证“垂线段等于半径”.
  变式2:交换习题的条件与结论,构造其逆命题.
  例2 如图4,⊙O是△ABC的外接圆,AB为直径,∠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过点D的切线分别交AB,AC的延长线于点E,F.
  (1)求证:AF⊥EF.
  (2)小强同学通过探究发现:AF+CF=AB,请你帮小强同学证明这一结论.
  解析:(1)如圖5,连接OD,因为EF是⊙O的过点D的切线,则有OD⊥EF,故只需说明AF[?]OD,这可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ODA = ∠OAD = ∠FAD)获得.
  (2)根据角是轴对称图形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为此可过点D作DM⊥AB于M(如图5),根据“AAS”可证△AFD≌△AMD,则有AM = AF,DF = DM,
  连接CD,BD,根据“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或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有CD = BD,所以△CFD≌△BMD(HL),所以BM = CF,
  所以AF + CF = AM + BM = AB.
  点评: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构造全等三角形,是一种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本题演绎为过点D作DM⊥AB于M,就是基于上述思想的结晶. 另外本题还提供了证明“线段和差关系”的一种方法:如果图形中没有显现出最长的线段等于另外两条较短线段的和,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在最长线段上截取其中一条较短的线段(当然截的方法要根据题设来选取,本题就是通过作垂线来实现的),然后再证明剩余的线段等于另外的一条较短的线段即可.
  (作者单位:江苏淮海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
其他文献
历年中考试题中光现象作图题是必考类型题之一,光学作图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光学部分的基本概念(如光线、实像、虚像)、基本规律(如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折射规律)的掌握与理解。现将中考光现象的一些常见题型归纳总结如下。  一、光的反射  1. 根据入射光线作出反射光线  例1(2021·江苏·盐城)在图1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  解析:确定入射点,过入射点作与反射面垂直的虚线,标明垂足,即得
旋转和相似是初中数学图形变换的重要内容,两个知识点经常同时出现在综合题中,称为“旋转型相似”.这类问题中,图形在变,旋转角度在变,对应点的连线的长度也在变,具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思路为:寻找变换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下面举例说明,希望能为同学们提供帮助.  例1(2020·广东·广州)如图1,正方形ABCD中,△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B'C',AB',AC'分别交对角线BD于点E,F,若AE=4
中国有句老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守“国家”这个大业上,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众多佳话。下面,让我们一起读经典,知故事,得智慧,立品行。   古文赏读  【甲】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①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②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
在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有的题目没有给出明确的对应关系,求解时需要根据可能存在的情况分类讨论求解,下面举例说明.  一、求线段长度中的多解  例1 如图1,AB,CD都是BD的垂线,AB = 4,CD = 6,BD = 14,P是BD上一点,连接AP,CP,所得两个三角形相似,则BP的长是 .  解析:题中只说“两个三角形相似”,并没有指明对应顶点,可能存在△ABP∽△PDC和
正方形网格试题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可操作性,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得”的课标理念. 在正方形网格中判定相似三角形问题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下面举例介绍.  例(2020·浙江·湖州)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顶点都是格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 如图1,已知Rt△ABC是6 × 6网格图形中的格点三角形,则该图中所有与Rt△ABC相似的格点三角形中,
近年来,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些形式新颖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如图表方案题、实物信息题、答案开放题等,有效考查了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迅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一、图表方案题  例1(2021·浙江·宁波)某通讯公司就手机流量套餐推出三种方案,如下表:  [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每月基本费用/元 20 56 266 每月免费使用流量/兆 1024 m 无限 超出后每兆收费/元
1.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 = 60°,∠AED = 60°,AB = 4,动点P从点E出发沿[E—B—C]的方向向终点[C]以[2 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E]出发沿[E]—[D]以[1 cm/s]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外一点也停止运动. 点[P],[Q]运动的路线与线段[PQ]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S]([cm2]). 若已知点[P]运动
对于初中几何的学习,我们除了需要掌握课本中的定义、定理等基本知识外,还要对一些基本模型进行积累,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基本模型:“一线三等角”.  一、引例  例1 (2020·湖南·长沙)如图1,在矩形ABCD中,E为DC边上一点,把△ADE沿AE翻折,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 求证:△ABF∽△FCE.  例2 如图2,等腰梯形ABCD中,AB = CD,AD[?]BC,点E在AD上,且
一、put on表示“穿戴”的动作,其后接鞋、袜、衣帽等名词作宾语;宾语若是代词须放在put与on之间。如:  It’s very cold outside. You’d better put on your coat. 外面很冷,你最好穿上外衣。  The socks are here. Please put them on. 袜子在这儿,请穿上。  二、wear常作及物动词,表示“穿着”的状态
相似三角形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性质与判定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在计算图形的面积、求线段的大小等问题中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介绍.  一、求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例1(2020·贵州·遵义)如图1,△ABO的顶点A在函数[y=kx]([x>0])的图象上,∠ABO = 90°,过AO边的三等分点M,N分别作x轴的平行线交AB于点P,Q.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