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任务,锦上添花还是喧宾夺主?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比较两节运用任务教学模式的读后活动设计,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读后活动 任务
  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此理论指引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用“任务”衔接课堂,然而效果有好有差,让人不禁质疑:这种形式是否真的对课堂教学有利?
  针对此现象,笔者在两次教学设计中尝试运用任务型教学并分析,希望可以回答任务型教学是否有利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这一问题。
  1. 案例及反思
  1.1 案例
  案例一: 牛津教材模块七第二单元 Project Magic needles: Chinese acupuncture
  任务目的:在课文学习后,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迁移。
  任务:Tom often feels painful in the back. His friends advise him to see an acupuncturist. He follows the advice.
  Situation 1: at the friend’s home
  (目的:学生通过患者和朋友间的对答说出课文所涉及的针灸的发展历史,可治疗疾病等。)
  Situation 2: at the acupuncturist’s
  (目的:学生通过医患间互动体验针灸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Tips: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theories, problems of acupuncture
  教学片断:分段细读针灸的发展、历史、原理、治疗过程和可治疗的疾病后,学生被分成4人一组,分别表演2个场景。
  教学效果:从展示情况看,学生在展示时总有不明白的要问同伴;场景2表演的比场景1好。虽然说出针灸的发展,历史等任务都能完成,但几乎每组表演者都存在忙乱不够自信的情况。
  1.2反思
  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情况发生呢?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1) 教师指令不明,学生不理解教师希望自己做什么。
  (2) 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准备不够,这是学生不自信的主要原因。
  (3) 要求不细。提示部分没有具体指出每个场景要用到哪些內容,怎样达到。
  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笔者又进行了接下来一堂读写课的设计。
  1.3 案例
  案例二: 牛津教材模块七第三单元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
  任务目的:在课文学习后通过任务熟悉辩论文写作,并学会用不同词汇表达同一个意思,使文章语言丰富。
  任务设计及具体步骤:
  大任务:按提示和所给信息完成书面表达“高中生是否应带手机上学之我见”的写作。(课开始时就给出任务,第二节课完成写作。)
  微任务(1):找出本课所有同、反义词(当堂小组合作);
  微任务(2):提炼文章框架;
  微任务(3):给出本课单词涉及的所有同、反义词(个人课后作业)。
  教学效果:大任务方面,学生反映这次作文从词汇到表达都有话可说;微任务方面,词汇搜集也比预想的好:课上共收集到文中67个同、反义词及同义表达,而课后整理的同反义词多达145个。最终在几项微任务铺垫下,学生利用本课辩论文框架,用尽可能丰富的表达完成了写作。
  1.4反思
  是什么让这节课完成的比较好呢?通过课后反思和学生访谈,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 任务间有连贯性。
  Nunan曾提出“任务依属原则”,即任务应呈任务链形式,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在本课的任务设计中,几个任务互为铺垫和结果,每个微任务构成教学阶梯帮助学生顺畅地完成了大任务。
  (2) 学生一开始就清楚所有任务,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3) 功能和实用性明显。
  学生在完成本课任务的同时明确辩论文的特点,知道任务的实际用处,态度认真。
  相比之下另一个班的任务:对同一辩题进行辩论效果就差些。因为学生觉得平常不会有机会展开正式的英语辩论,所以不够积极主动。
  (4) 小组分工明确,人人任务不同。组间和组内都形成信息差,交流有意义。
  2. 结语
  通过比较这两次任务型教学,笔者意识到:并不是任务型教学不好用,而是我们对它了解不够才达不到应有效果。在教学中,任务间要相互联系;活动有连续性;加上明确的指令和铺垫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任务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锦上添花的效果。
  ■
  Nunan, D. 任务型语言教学外语[M]. 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1(01).
其他文献
按照“成功学”的定义,每个人都有着无穷的潜能,不仅要做最好的自己,还应该不断超越别人,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精英领袖。以此为肇端,教育界一些急于开山创派、扬名立万者扯起了“成功教育”的大旗,似乎按这样的模式可以找到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突破口。  想一想当下教育的种种弊端,无一不是和这种畸形的“成功教育”相关的:德才并举变成唯分是举,全面发展变成考试第一,个性特色变成统一需求,循序渐进变成急功近利……于是
【摘 要】 本文以笔者自身的一节汇报课为例,对语法复习课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探讨了笔者作为新教师在语法复习课上遇到的问题以及改正的方法。  【关键词】 语法复习课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将结合自己在2012年1月的一节汇报课为例,浅谈一下自己对上好一节语法课的几点感悟。  教学内容:module 1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法复习课——定语从句的复习  课堂环节:语法规则再现复习和相关练习操练  活动
在以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和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都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被淘汰,素质教育也早已深入人心,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则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导方向.下面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习惯会让人走相同的路,看相同的风景.因为习惯,我们走在平坦的大道上,难觅凌绝顶览群山小的壮观;因为习惯,我们避开深不可测的山涧,难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因为习惯,
教育,是要讲究痕迹的,要“有声”、“有影”、“有景”.只有反复浏览那些教育的“声色”资料,才能让学生心里荡漾起求真求善的涟漪.那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班级教育现象中,收
这里要说的是那种威风凛凛,令敌人望之胆寒的战舰吗?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期刊
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身体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乐趣,体会成功,提升技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化学教学中,教
2014年11月29日至12月19日,笔者参加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湖北省优秀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赴美进行为期21天的培训。美国教育对学生个体的悉心关注,让人感慨良多。  法案:对教育问题给予关注  美国是移民国家,种族众多,各州教育发展参差不齐,不同阶层受教育状况两极分化明显。从上世纪末开始,美国开始关注如何从国家层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联邦政府希望以法律的形式解决教育中公平和效率兼顾的问题
《诗经》中有风、雅、颂,大多是文人深人民间探究所采得的民风民情,正是这细致不倦的探究,才有那“思无邪”.可见这探究源远流长.而这不屈不挠的探究精神,也是一份难得的精神
【摘 要】 “假期趣事”的教学设计,描述了假期结束后,Mike和Liu Tao在交流自己在假期的活动。 Liu Tao介绍了自己去上海玩的一些活动,Mike则讲述了自己和家人去农场的经历。本对话中呈现了一般过去时的疑问句。  【关键词】 小学 英语 设计  1. 阅读前的教学设计  1.1 Try to know your English teacher.  (1) Play a game 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