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小学语文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语文作文也是学生语文素质一项重要表现形式。因而怎样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高是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层递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对小学生语文作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层递式教学模式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层递式教学;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层递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一种创新过程,主要是改进针对学生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在设计课堂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主要的学习目标以及知识的层次情况实现学习进度的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更好的使用动态层递的方式教导和监督学生进行作文的学习,以将语文作文的能力提高。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不明确的作文表达,写作时缺乏新意等,作文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进行体现的重要方式,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作文主题和中心的表达,有效的组织语言,这是语文素质教育成绩的重要表现方式,同时这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难度问题。小学语文的题目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其难度也是具有不確定性的。不同的写作角度,不同的作文题目其表现出了主题也是不一样的,需要学生对作文主题进行用心的感悟,对主要内容进行理解,使用自身的预感和表达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将主题明确并进行创新的过程。但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在进行写作时存在主题不明确的情况,以及内容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对于作文的质量存在影响。
  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层递式教学的模式
  把层递式教学模式使用于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提高。这种模式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培养和教学是具有针对性的,根据层递式模式能够将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要求的作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分层指导,将学生语文作文的能力加强。层递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将学生对于语句运用的能力加强。中国更语言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简单的字将词构成,词又将句子组成,如果想对小学生写作语文作文的能力进行培养,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将学生掌握字词的能力提高,将学生的词汇量加强,使学生具有很好的写作能力。语文作文是由不同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不同的语段又将一篇文章的构成,也就是需要对学生造句能力进行培养,并培养学生进行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造句的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内容进行表达。因而,教师需要进行一些造句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使用特定的词语进行造句的能力,针对年级较低的学生,教师需要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词语进行练习,学生在进行造句后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进行互相的交流和学习,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并针对优秀的部进行讲解,以更好的对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行培养。作文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将学生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量,在较多的词汇实现积累后才能够更好的进行造句的过程,并进行更为准确的应用,能够使造句的过程更为顺畅。
  2.对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应用词语进行熟练的造句的过程后,并不代表能够将一篇优秀的作文撰写出来。优秀的作文是与丰富的情感表达是分不开的,因而学生需要具备敏感的观察能力,能够对身边事物的变化进行快速的感悟,并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各类主题,在教师对学生的性语言造句能力进行不断的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也增强了其掌握词汇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覆盖面,这是实现遣词造句能力的前提。教学需要对学生观察事物的进行加强培养,对事物进行感知,对感情进行深入的了解。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因为相应写作素材的缺乏,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不知道在语文作文中应该写些什么,出现主题比较苍白的情况,在进行写作时不能够围绕某个主题将自身的观点阐述出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语文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让学生对各类事件、事物进行观察和感悟,并将自己的见解阐述出来,学生需要从生活的小处出发,发现更多的素材,才能够使其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有话可说。
  3.将学生进行撰写作文的想象力加强。在前两个阶段的培养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其所见所闻,并进行一篇小学作文的初步形成。但是如果想真正将优秀的作文撰写出来,除了恰当、丰富的表达外还需要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将写作的内容不断丰富,使其能够给更为具体生动。在进行写作时,很多学生只是利用文字进行单纯的陈述,作文就会缺乏灵性,比较平淡。要想将优秀的作文撰写出来,就需要学生将自身的想象力发挥出来,将想象的空间增大。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将层递式模式应用进来,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使学生更好的去对语文进行认知,同时对世界进行认知。
  参考文献:
  [1]姜小玉.基于层递式教学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07):22.
  [2]蔡虹.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5(30):4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在为研究新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而不断努力。若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情境教学模式,使数学知识以兴趣为驱动,以质量为导向,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所以,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成功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教学质量  数学
摘 要:数学其实是用来分析问题和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的逻辑智能。在许多方面,游戏都提供了安全、可控制和有趣的方式去发展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游戏教学一般是指把握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中适时穿插一些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摘 要: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有一个好的开端,这就要求我们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课堂导入,使课堂导入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神圣、魅力和诗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技巧;导入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乐曲讲究好的“引子”,文章讲究好的“开头”,讲课同样讲究好的“导语”。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创造。设计得好,
摘 要: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促进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近几年,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点,在此基础之上,小学语文教学的创设情境教学法为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情景教学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模拟的场景中,使其对文章的内容产生情感认知上的共鸣,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为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情境导入;素
中央文献中的数字缩略语在翻译时既要考虑语言形式上的对等,又要考虑被缩略信息的完整释放。当数字缩略语以名词为中心语时,可采取直接对译法;当数字缩略语以形容词、动词为
摘 要: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的问题、关注的问题和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的光辉。对于科普文,一要读懂知识,读出情趣;二要品语言悟方法;三要咀嚼出它特殊的普适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科普文  《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
摘 要:本文通过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计算能力;对书写的规范性引起重视;强化记忆以及技巧的掌握;避免通过辅助工具进行运算;重视练习五个方面介绍了高中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的方法,希望可以给同伴们一些启发。  关键词:高中数学;计算能力;提升方法  高中数学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数与式的運算,所以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计算是基石。计算能力对于我们每个高中生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差,就会使我们常常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应用题的内容贯穿于一到六年级的其他教学内容中,应用题题目的呈现形式多样化,数量上也有所増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受运用所学知识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増强学生学好应用题的信心,体会数学的价值。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实施开放式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有必要传授学生解题技巧。  關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版到2011版
摘 要:本文通过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答题的规范性引起重视;掌握不同类型化学题的解题技巧几个方面分享了学好高中化学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对策;学习基础;学习习惯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化学和我们具有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学。可见化学的重要性。而从高中学科构成来看,化学是理科考试中的必考科目,所以也非常重要。我们中的大部分同学对化学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我不得不在摸索中前进、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