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录取”留下的隐痛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see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家庭成分”就像无形的紧箍咒牢牢地套在每个人的头上,影响着每个人的升学、就业和婚姻。
  我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正赶上“家庭成分和社会关系”决定升学命运的年代。小学阶段,无所谓政治审查,只记得报名时招生老师问我是什么家庭成分,我按照父亲的交代回答是贫农就顺利过关了。五年小学倒是过得挺快,五年里,我一直对语文比较感兴趣,学得也很投入,所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我对算术就没那么感兴趣了,上算术课时,经常偷偷地临摹各种各样的画,因此,算术成绩总是不太理想。
  进入初一的第一堂语文课,事先对我有所了解的语文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我“语文成绩顶呱呱”,同学们的目光霎时间一齐投向我,弄得我很不好意思。紧接着,老师又有意试试我的语文“功底”,要我解释毛主席语录“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含义。我当即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为将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初一年级我们读了整整三个学期。三个学期虽长,但我却过得既充实又愉快。由于我有业余绘画的爱好,学习之余,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布置的刊头绘画之中,比如雷锋像、鲁迅像以及一些“重拳出击”“大浪淘沙”“口诛笔伐”等各种漫画不知画过多少。绘画的爱好使我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画画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空间想象力。到了初二学几何时,教材上那些令不少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头痛的几何图形,在我看来却具有完美的质感和立体感。因此,正是学了几何后,我才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何是我重新认识数学、正确对待数学进而喜欢数学的桥梁。此后,我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成绩都有明显提高。在临近毕业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我的总成绩一直排在班上前十名,我对升高中信心百倍。
  1974年7月初,一个闷热的下午,教室里异乎寻常地寂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老师的到来,等待升学名单的宣布,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显得有点焦虑,成绩好的同学则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正当我陶醉在上高中的种种遐想之中时,班主任老师拿着一个教学夹走进了教室。只见他从教学夹中取出了一张写满名单的纸,然后表情严肃地说道:“由于高中的招生名额有限,只有部分同学可以升学念高中,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下列同学被里田中学高中部录取……”我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念着一个个熟悉的姓名,却始终没听到老师报出自己的名字,我以为是漏听了,正欲起身相问,忽又听得老师说:“就成绩而论,尹承德同学要升高中没有任何问题,无奈他外祖父家的成分是地主,属于不宜录取之列……”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一击,犹如晴天霹雳,我既感到委屈又感到羞辱,眼泪夺眶而出。
  父亲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有不甘,他四处求人,希望能有奇迹出现。后来不知他通过什么关系找到了当时公社的宣传委员,这位知识分子出身的宣传委员得知我的情况后,亲自跑到招生学校为我求情。最终,我虽然得到了一个迟来的升学名额,但“不宜录取”留下的隐痛却难以消除。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只上了一年高中便辍学了。值得庆幸的是,恢复高考后,我考取了一所师范学校,最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龙门镇五星小学)
其他文献
新余市第五中学原是一所厂矿子弟学校,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相对落后,生源流失严重,发展前景堪忧。2001年由市教育局接 Xinyu City Fifth M
我是在《江西教育》编辑部给我的笔谈函中读到《规定》的。特别是第十六条,读来有一种扬眉吐气的冲动。但细细一想,“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没有那么简单。表扬如阳光,批评如雨露,表扬和批评都是教师手里的太极剑,只有使其刚柔相济,阴阳无偏,浑然一体,才能形成合力,其合力的根基就是爱。批评也要爱着学生,要爱着批评。  爱着批评,就是要像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学生,一旦发现问题与错误,就要及时
对于教育学生,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是这样叙述的:“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耐心诚恳的批评教育。”而《规定》中则明确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虽然二者都言及批评教育,但冠之于前的、起规范作用的限制词却大有不同,而且《规定》对批评教育予以强调。许
《规定》第十六条不仅明确了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更重要的是维护了教育的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批评教育也是爱,批评教育不等于体罚,不等于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前面刘老师提出批评也要有爱,我在过去的工作中也有体验。我认为,批评教育除了关爱,理解和耐心也很重要,这三者是成功进行批评教育的前提。  哲学家弗洛姆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平时,不分学生家境的贫与富、学习成绩的好与差,班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为了尽快遏制这种现象,《规定》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赋予班主任以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不过其方式必须是“适当”的。批评教育的方式很多,很难一一归类,更难说何者“适当”。但眼下不是空发非议的时候,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既快又好地执行《规定》,再难也要履行权利伴生的义务。那么,怎样理解和做到“适当”呢?我以为,
《规定》第十六条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批评方式教育学生,保证了班主任有更大的施教空间,我们为之叫好。《规定》出台之前,有责任心、有作为的班主任并没有放下“批评”这一促进学生成长的利器。看来谈论批评教育,“应当”与否已是定论,关键还是要把握“适当”。  批评是教育手段中的一种必需,更是一种艺术。教师本身的教育艺术是决定批评能否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关键。如何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创造性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问题的创造性回答。  科学发展观内涵十分丰富,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思想解放天地宽”。我市教育部门每年都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更新观
2008年4月,我有幸随我市优秀校长赴新加坡考察团来到了新加坡学习考察。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孩子们上下楼梯都自觉排队,师生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充实的微笑,到处都听到彬彬有礼的问候。八九岁的孩子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候课时会整整齐齐地坐在走廊里,即使在课间加餐,也听不到孩子们的喧闹……新加坡人的文明程度令人肃然起敬,基础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这是我对新加坡教育的第一印象。随着考察的深入,我对新加坡的基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