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素质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4月,我有幸随我市优秀校长赴新加坡考察团来到了新加坡学习考察。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孩子们上下楼梯都自觉排队,师生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充实的微笑,到处都听到彬彬有礼的问候。八九岁的孩子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候课时会整整齐齐地坐在走廊里,即使在课间加餐,也听不到孩子们的喧闹……新加坡人的文明程度令人肃然起敬,基础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这是我对新加坡教育的第一印象。随着考察的深入,我对新加坡的基础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阳光、开放的办学理念
  
  我们首先参观了后港中学。一进入校园,便受到了师生们的热情接待。环顾四周,学校环境让人耳目一新:不像我们中国的学校以“封闭式管理”为荣,该校四周没有院墙,没有大门。这与新加坡是一个严格的法制国家有关,也与他们秉承的办学理念——教育应对社会开放有关。再看教学楼大门口上方,是用英文写的学校办学目标——HEALTHY,HAPPY(健康,快乐)。我们不由感叹,多么“阳光”的思想!
  我们一一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后,被后港中学的老师引进了三楼的接待室。接待室布置虽然简单,但是很温馨,桌子都是圆桌,四周墙上挂着一些学生的作品。
  后港中学的校徽是一个歪着头的小孩子标志,这寓意着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人生观点。学校教育学生的价值观是Honest,Optimistic,Unassuming(诚实、乐观、谦虚)。该校校长说:“新加坡学校的教育是面向全球的,不只是针对本国,到其他国家生存也能行。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领袖才能,锻炼学生未来怎么做,让学生有机会跟外面的人、团体接触。这样,学生就能适应世界,适应未来。”
  走进依布拉欣小学,我们同样受到了校长和老师们的热情接待。该校校长是一位女性,她与我们一起回顾了学校的历史,并解释了学校名称的由来。该校的命名是为了纪念新加坡的开国元勋。学校的愿景是培育有毅力、品格高尚的人才。“学生都是独特的,我们要为学生将来到社会上生活铺好路。我们的使命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依布拉欣小学的格言是“自强不息,学习海豚精神,不怕困难”。
  依布拉欣小学十分强调课外活动辅助课程,同时也注重与家长、社会团体建立伙伴关系。在一间教室里,我们看见有两位学生家长在做手工艺术品。我问他们:“是学校要求你们来的吗?”他们说是自愿的,“为学校做点事情是我们的义务。”原来,在新加坡,家长都是自愿到学校做义工,学生一年也必须有六天的义工活动,并记入学生的评价档案。
  在该校我们看到一口水井的模型,还有五六只“青蛙”,上面写着“放眼天下,读尽好书”八个字。校长介绍说:“国家号召学生要多读书,不要做井底之蛙。”依布拉欣小学十分看重“创意”,重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在学校的“创意室”里,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各种“创意作品”,了解了他们富有创意的校本课程。
  在依布拉欣小学评价教师的标准中,学生的成绩只占五分之一,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是否有创意则是评价老师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对我们的触动很大。
  
  多姿多彩的学校活动
  
  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所到之处,我们感叹于新加坡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感叹他们有一支自信、乐观、向上的教师队伍。同时,我们更为新加坡学校别出心裁的活动设施建设、活动设计所折服。
  新加坡寸土寸金,在每一所学校,几乎所有的角落都有学生的活动场所。比如,楼梯口就有画室、雕塑室、阅览室,走廊拐角处就有电脑设计室、舞蹈室……而所谓的“室”,里面只有相应的活动用品,没有安装房门,学生可以随时进来活动。
  新加坡的学校活动分为校内活动(亦称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相当于我国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活动教育渗透着国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爱国教育、爱心教育、责任感教育等)、艺术教育、文学教育、体育以及其他特长培养(如服装设计)等。
  新加坡的学校活动,不管课外活动还是社区活动,均体现着新颖、独特、贴近生活的特点,遵循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规律的教育原则。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欧亚混血人和睦相处,互相尊重。这得益于新加坡接受多元文化的社会氛围,更得益于基于此的学校教育。在依布拉欣小学,我们参观了“校内文化之旅”图片展。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每逢中国年、马来年、印度年,学校不仅组织同学间、师生间相互拜年,还组织他们走进社区给老年人拜年,并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元宵节,学校组织看灯会,猜灯谜;端午节(新加坡称做稻米节)组织学生到学校来包粽子,品粽子。每年7月21日是新加坡的“种族和谐日”,学校会组织不同种族的学生相互交流,让“妈妈团”到学校,邀请马来小朋友一起包没有猪油的水饺。那种欢乐的气氛,我想孩子们一辈子都会忘不了。
  尽管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各民族在融入新加坡的同时,均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新加坡,各学校都很重视开展体现每个民族特点的民族文化寻根活动。在依布拉欣小学,华人、印度人、马来人民俗文化展厅错落有致。在华人民俗文化展厅,我们看到了陶器、瓷器、罗盘、算盘、古筝等物品,他们搜集的“三头”“六礼”等婚俗,也让我们这些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备感新鲜,而这些东西均是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搜集、整理或动手制作的。
  为了开展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特点的活动,新加坡的老师们可谓费尽心思。如在小学一年级华裔学生中开展“看中医,学汉语”活动,培养民族感情;对二年级学生进行饮食保健教育,让学生认识各种农作物,了解生长过程,掌握保健价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悯农、惜粮情感;在三、四年级,老师让学生们从网上搜集中草药知识,并组织去野外采集中草药,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既学习到保健知识,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新加坡很多学校的活动十分注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密切结合。如在依布拉欣小学,为了培育学生的生态、动物保护意识,他们组织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走进动物园,观察动物习性,与饲养员交流,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回到学校后,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同学们编成了《动物园的故事》一书在校园内发行。我们看了其中的《大象的尾巴咋丢了》《金丝猴的月子》等文章,所记录的真实动物生活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后港中学开展的“学生领袖实习国家议员”活动新颖独特,成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校本课程紧密联系的学生活动还有很多,如让孩子们参与电视剧制作、参与电视剧主题曲创作等。
  新加坡学校的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不但有趣,而且很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课外活动内容名目繁多,有拳击、武术、射击、足球、篮球、网球、象棋、器乐等,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由学校组织、由本校教师或学校聘请的“外教”执教的课外活动。学校的课外活动也十分注重“学团”建设,永青小学的华乐团,后港中学的龙舟队、舞狮团、学生警察、童子军、学生红十字会等都十分活跃。这些学生团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比赛,获得了许多奖牌奖杯,展现出了迷人的风采。
  短短三天的考察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新加坡。我们一路在感慨,新加坡的教育给我们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和借鉴。虽然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无法去感受他们更多的涵义,也无法亲眼看看他们的真实活动,但是,从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课程的开设到校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氛围等,都体现了新加坡学校“育人为本,全面发展,面向全球”的育人理念。
  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新加坡学校办学理念和活动教育中获得启发,立足实际,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上, 发挥好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开发更多开放、多元的校本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知识发现过程、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努力培养更多的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张扬、能力突出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努力培养更多的与全球接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北宋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新余市第五中学原是一所厂矿子弟学校,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相对落后,生源流失严重,发展前景堪忧。2001年由市教育局接 Xinyu City Fifth M
我是在《江西教育》编辑部给我的笔谈函中读到《规定》的。特别是第十六条,读来有一种扬眉吐气的冲动。但细细一想,“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没有那么简单。表扬如阳光,批评如雨露,表扬和批评都是教师手里的太极剑,只有使其刚柔相济,阴阳无偏,浑然一体,才能形成合力,其合力的根基就是爱。批评也要爱着学生,要爱着批评。  爱着批评,就是要像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学生,一旦发现问题与错误,就要及时
对于教育学生,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是这样叙述的:“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耐心诚恳的批评教育。”而《规定》中则明确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虽然二者都言及批评教育,但冠之于前的、起规范作用的限制词却大有不同,而且《规定》对批评教育予以强调。许
《规定》第十六条不仅明确了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更重要的是维护了教育的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批评教育也是爱,批评教育不等于体罚,不等于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前面刘老师提出批评也要有爱,我在过去的工作中也有体验。我认为,批评教育除了关爱,理解和耐心也很重要,这三者是成功进行批评教育的前提。  哲学家弗洛姆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平时,不分学生家境的贫与富、学习成绩的好与差,班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为了尽快遏制这种现象,《规定》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赋予班主任以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不过其方式必须是“适当”的。批评教育的方式很多,很难一一归类,更难说何者“适当”。但眼下不是空发非议的时候,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既快又好地执行《规定》,再难也要履行权利伴生的义务。那么,怎样理解和做到“适当”呢?我以为,
《规定》第十六条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批评方式教育学生,保证了班主任有更大的施教空间,我们为之叫好。《规定》出台之前,有责任心、有作为的班主任并没有放下“批评”这一促进学生成长的利器。看来谈论批评教育,“应当”与否已是定论,关键还是要把握“适当”。  批评是教育手段中的一种必需,更是一种艺术。教师本身的教育艺术是决定批评能否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关键。如何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创造性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问题的创造性回答。  科学发展观内涵十分丰富,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思想解放天地宽”。我市教育部门每年都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更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