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安全教育的现实依据、目标向度与实施路径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twan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面临的生态安全风险不低,但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普遍不高,高校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切实推进生态安全教育,弥补生态安全教育短板.在目标方面,推进高校生态安全教育,要坚守理念、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生态素养,确立全面、全程、全效多元协同的教育模式,构建定力、动力、活力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在路径方面,推进高校生态安全教育,要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深耕专业、兼顾通识,突破随意性、强化规范性;协同“课程生态”与“生态课程”,坚持以“课程生态”为主、“生态课程”为辅,厚植生态理念与生态知识;“借力”资源,突破实践瓶颈,增进生态安全感知.
其他文献
讲好中国故事旨在回应时代命题、提升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国自信.当前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应大力拓展民间交流平台,与官方平台形成联动效应;讲好中国故事,需注重科学把握内容精髓与适时创新讲述形式.
人民城市是城市发展主体自觉的必然结果,内在实现了人民主体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不仅彰显城市发展的主体价值,而且指向人民主体的空间展开与实践.可以说,人民城市推动城市发展的重心由外在的空间实体的扩张向内在的人民主体发展与实现的深层转换,突出了城市发展的主体性、目的 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人民城市推进了当今中国城市发展观的主体变革:内在克服了城市发展与人民主体的分裂和对立,推进城市发展的价值轴心由以资本增殖为中心向人民主体发展回归,消解资本城市化所导致的主体生存异化;将人民主体置于城市发展的中心,根据人民主体空间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素养评价,是培养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挖掘劳动育人价值、改革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劳动素养评价实践中存在着重管理价值轻教育价值、重共性准则轻个性指标、重技能传授轻素养形成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优化评价内容、注重评价过程、突出个性特点等方面构建科学有效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要读懂读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把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就需要明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效方法.具体来说,重复性阅读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方法,参考性阅读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支撑,问题性阅读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深化途径,体系性阅读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高阶标准.坚持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效方法,对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涵括了丰富的创新思想和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文化领域将产生深远影响,也鲜明地映照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品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历史轨迹表明,发展性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品质的基本特性.守正创新的发展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品质的核心内涵,具体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辩证系统的思维品质以及初心不移的实践品质等方面.新型政治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品质外化的有力依托,其要素及特点是传播场域的象征性与符号化凸显、传播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待和科学构想,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脉搏,提出了在新发展阶段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对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系统阐释和科学回答,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和行动指南,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表达,对于当今中国与世界的繁荣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局限,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要素内植于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之中,为人民谋幸福与为民族谋复兴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实现了内在的契合.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三重逻辑特性: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现代化的同构性;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性;具有人民作为现代化期待者、建设者和享有者的同一性.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三重逻辑特性,有助于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及其优势,进而更加坚定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我国新发展阶段对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高校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顺应“五育并举”新趋向新任务,对标教育评价改革新理念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要在评价目的 、评价主客体以及评价标准等诸方面进行新的调整和变革.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基础.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个涵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社会、历史、权力、物质、文化、制度、组织和人才资源等多重要素的综合范畴,这些要素整体上可归纳为根基性、护航性和保障性三层架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系统配置,主要通过党和国家的“主导型”、社会公众的“辅助型”以及党和国家同社会公众的“协同型”三种模式展开.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必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资源输入、内部运行和资源输出三大视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相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大数据技术,既是大数据时代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程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大数据技术以“群体画像”与“个体肖像”融合的方式全面把握教学对象信息,以即时数据与稳态信息结合的方式动态监测教学过程全貌,以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共在的方式提高教学评价效度,成为推动思政课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也要看到数据技术融入思政课的限度,如思想数据如何采集、专业队伍如何建立、学生隐私如何保护等.要化解这些难题,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创新:以观念变革提升教师的数据意识与数据素养,以技术变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库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