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社会述论》序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iij9ijw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社会述论》一书由陈峰君副教授主编,参加撰稿的有北大南亚所、川大南亚所、华中师大历史研究所、吉大历史系、北大历史系、新华社、中联部、世经所等单位共10位多年从事印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全书共42万字,分五编:历史演进、文化与宗教、民族与人口、社会各阶级、社会问题。该书在全面介绍印度社会各主要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归纳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带有理论性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我国著名的印度专家季羡林先生专为此书撰写了序言,对此书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其他文献
<正> 9月5日至9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中国大陆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开煌教授和东吴大学政治系系主任黄默教授一行三人暨东吴大学政治系研究生13人对我系进行了学术访问。 其间,国际政治系系主任梁守德教授、副系主任潘国华和方连庆教授,以及张汉清、张映清教授等同台湾三位教授进行了友好会见,并商讨了双方交流事宜。我系师生和台
<正>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克林顿执政后,确立了以“安全、繁荣和民主”三大支柱为基础的“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目标。然而,在其任期的头两年,美国的东亚政策却屡屡受挫,这迫使美国冷静思考自己的东亚政策。在
<正> 近来,东欧局势以惊人的高速度变化着,令人眼花缭乱,存在失控的危险。对这种急剧变化,东西方在政策上和心理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注视着东欧飘浮不定的形势。本文仅从东欧局势的变化对东西方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正> 1989年,东欧的政治局面发生了急剧变化。这些变化及其发展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以巨大影响。本文试图谈谈东欧一些国家政治发展状况,以及它对欧洲、东西方关系的影响。
<正>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中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中国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与外部世界有着如此广泛的联系,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从来没有如此密切,这一关系也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
<正>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由对抗转为对话,由紧张转为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国内外报刊上出现了"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淡化",或"非意识形态化"的提法。如果从表面上看,这些提法似乎还有点新意,有的文章还把这一论点肯定为"当代世界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演变的基本趋向与特点。"也有人说;国际关系紧张往往与意识形态斗争激化同步,当国际形势缓和时,意识形态的作用就"淡化",日益减弱甚至不起作用。因而为了缓和国际形势就不应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甩与斗争。但结合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去
<正> 1989年11月29日,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关系研究所联合举办了苏东的政治变动及其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的学术讨论会。目的在于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国际大气候",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参加讨论会的有系、所教员和科研人员30余人。校外兼职教授及有关专家刘克明、周继荣、俞邃、张志、冯特君等也应邀出席。他们在会上都作了重要的讲话,发表了许多有启发性的意见。赵宝煦、
<正> 苏波关系中的"空白点"指的是苏波两国关系中的一些敏感事件,过去苏联和波兰官方都对此避而不谈,或简单一带而过,或进行不尽符合事实的描述和解释。本文旨在叙述被视为"空白点"的几个历史事件、分析苏波近年提出消除"空白点"的原因。
<正> 系举办的不定期国际问题系列讲座,于去年12月13日举行第三讲,由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我系兼职教授薛煤洪同志来系作关于国际形势问题的报告。参加报告会的除了本系教职工和研究生、本科生外,文科部分系的研究生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