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欺君”,天子大赞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亲征辽国失败,撤退时被追击的辽军射伤腿部,回国后虽经多方医治,但因失去最佳治疗时间落下了病根,每逢阴雨连绵天气,箭伤就会隐隐作痛,发作起来,寝食难安。虽经宫中御医、民间“神医”多方会诊,依然毫无起色。
  有一天,枢密承旨(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的官员)陈从信外出执行任务归来,发现街上有个叫侯莫陈利用的江湖郎中,标榜自己医术如何神奇、高超,特别善治刀枪剑伤。陈从信知道这些江湖游医的话水分太多,但为了取悦宋太宗,还是将侯莫陈利用带到了宋太宗面前。
  侯莫陈利用并不知陈从信叫他来是给皇帝治伤的,所以他才敢把自己的医术吹得神乎其神。当看出坐在自己面前的是当今天子时,他立刻显得笨嘴拙腮。不过侯莫陈利用并不傻,他知道如若言辞失当,招致龙颜震怒,很可能性命不保。不知是他运气好,还是歪打正着对了症,一个疗程后,宋太宗疼痛便有所减轻。为了酬谢侯莫陈利用治伤之功,宋太宗除了赏赐他大把金银财物,还加封他为殿直官(负责皇帝安全的武官),不久又调任他为殿中丞,成了皇帝须臾不离的贴身秘书,可谓恩宠无比。
  侯莫陈利用咸鱼翻身,一步登天,心里有点飘飘然也是人之常情,问题是他自打当官之后,就仗着皇帝宠信,公然向朝臣们索贿。而且只要被他讹上了,就别想躲掉,但凡稍稍流露出不顺之意,轻则受他辱骂,重则被他手下暴打一顿。宋太宗虽没少收到弹劾奏疏,但考虑到侯莫陈利用对自己还有用,便一味顾左右而言他。大臣们看到皇帝有意回护,也只好选择怒而不言。
  赵普三度复相后,一直想重新树立往昔威信,让那些不了解自己的大臣也见识一下自己的手腕。于是他开始寻找适合自己打击的“猎物”,侯莫陈利用正好撞到了他的槍口上。赵普办事从不拖泥带水,很快就把掌握的材料汇总上奏。凿凿证据摆在眼前,宋太宗只得下旨拘捕侯莫陈利用,抄没家产,将他流放商州。不想没多久,宋太宗旧疾复发,于是下旨赦免侯莫陈利用,官复原职,为自己疗伤。赵普纵横官场多年,自然明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道理,当然不会给他反转的机会。
  赵普早就听人说起过,郑州榷酤(酒业专卖负责人)窦湮知道侯莫陈利用很多不法之事,因担心报复,才缄默不语。赵普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对他的生命安全做出担保,窦湮没了后顾之忧,这才上疏告发。不久赵普又有新了发现——一条足以置侯莫陈利用于死地的证据,负责查抄侯莫陈利用家产的官员暗中记录下了他诸多“言甚不逊”的言辞,赵普以此大做文章,上纲上线。宋太宗看到侯莫陈利用招致众怒,于是极不情愿地下旨将他赐死。
  没想到传旨大臣刚一出门,宋太宗就要收回成命,重新派使前往商州宣旨“暂缓行刑”。结果使臣出门不久,就遇上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因为使臣在路上耽搁时间过长,等他赶到商州时,侯莫陈利用已经被斩首。其实,就算不是天降大雨,侯莫陈利用也难逃一死。因为赵普早就算定宋太宗要反悔,已提前做了安排。好在宋太宗不是糊涂皇帝,而且侯莫陈利用是罪有应得,他若以此降罪赵普,不仅难以服众,还会人心尽失。所以,对赵普的“欺君”,宋太宗不但没有加罪,反而大加赞赏。
其他文献
张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历史图书15本,带领《我们爱历史》获2015年度网易最佳自媒体奖,2016年度头条号奖,2017年浙江省自媒体十强等奖项。  身为鸦片战争时的悲剧英雄,林则徐多了一个身份: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毫无疑问,在晚清政坛上,林则徐是能力卓越的佼佼者,他的“开眼看世界”也令人赞叹,但在“看世界”的成果上,林则徐的一些“学习收获”却相当辣眼睛。  首先是林则
唐太宗晚年趋向昏庸,这几乎是网络上的“盖棺论定”,还有更博人眼球的说法,“幸亏唐太宗死得早,否则肯定晚节不保,甚至不如隋炀帝、唐玄宗。”那么,唐太宗晚年的黑点有哪些?一是吃丹药,二是乱杀人。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吃丹药而发疯,动辄打、骂、杀人的皇帝与贵族不在少数,既吃丹药又乱杀人,唐太宗“昏庸”的名号是板上钉钉了。  吃丹药  在《唐宪宗本纪》中,唐宪宗问臣子,神仙的事真的可靠吗?有个叫李藩的臣子表示
咸丰帝奕詝和恭亲王奕诉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道光的儿子中,奕詝排行老四,奕排行老六。二人虽不是亲兄弟,关系却很好。  奕詝的妈妈死得早,道光便把10岁的奕詝托付给了奕诉的妈妈静贵妃,请求她代為照顾。静贵妃收留了这个孩子,视为己出,悉心照料,关怀备至。  正是因为这层原因,奕詝和奕从小就有亲兄弟般的感情。直到有一天,老爹道光要立储了,这对亲兄弟开始有了竞争。  道光晚年,对立储这件事非常慎重,他对所有
临终前,萧红对守护在身边的洛宾基说:“将来我的文章不一定有人会读,但我的’绯闻一定会被人翻出来说。”  萧红一生任性不羁爱自由,却一不小心活成了渣男收割机本机。她期待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四个男人,最后不仅不约而同地变成了她的暴风雨,而且都毫无负担地嫌弃并抛弃了她。  19岁,为了逃婚,也为了去北京上学,萧红和已有家室的表哥私奔。家族视她为奇耻大辱,直接将她开除族谱,对外公开表示再无这个女儿。她可以不
1837年,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即位。身为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每天总有看不完的文件,出席不完的活动。于是,她不得不收敛起少女的天真烂漫,扮出一副女王的刻板形象,并对此感到身心俱疲。当时的首相、辉格党领袖墨尔本老于世故,他深知女王的心思,于是只要能抽得出身,他就去陪维多利亚解闷。  两人无话不谈,墨尔本把英国政治发展的脉络、宪政特点等都讲给年轻的维多利亚,使她慢慢进入了女王的角色
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智者,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存高远。他辅佐越王勾践,成功打败吴王夫差,在功成名就之时,又急流勇退。在他从商的19年中,他曾经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成为一代商祖。  回顾他这一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平民,到上将军、宰相、亿万富翁,每次都是白手起家,但都收获了巨大的成就。他就是千秋商祖范蠡。而他的成功离不开三点。  年轻时看远  公元前526年,在春秋战国的楚国宛地,一个男婴
一  在一场全球瞩目的时装秀上,某女模踩到脚下的纱裙,摔倒在舞台上,成为该秀多年来第一个摔倒的模特,一时间舆论大哗。如果是《红楼梦》里的凤姐来走秀,她可能会说:给我一个舞台,我才不会随便跌倒。  凤姐第一次在大舞台上当主角,是在秦可卿的丧事上。  秦可卿到底是怎么死的,书里书外大家都心照不宣。做婆婆的尤氏称病不出,把烂摊子丢给了公公贾珍。万般无奈之下,贾珍只好来荣国府请求支援,他求的是王夫人:能不
1254年,忽必烈远征大理、近平漠南,政绩令朝野侧目的同时,也招致一片怨怒之声,特别是一些黄金家族成员,将他重用汉人视作数典忘祖、离经叛道。不过因为忽必烈平日谨小慎微,没让他们抓住把柄。  但这些黄金家族成员并未就此罢手,因为他们太熟悉最高领导—蒙哥大汗的心思了:忌惮忽必烈的精明和远见,时时担心被他抢了风头。故此他们屡屡上奏,说:“忽必烈功高爵显,在他管理的地盘上,人们只知有王爷、不知有大汗,而且
20世纪60年代,苏联的一本连环画中尽情展现了2017年的世界,可谓脑洞大开。  智能厨房,今天已经基本实现,并不是奢望了。  核动力列车飞驰在白令海峡的大坝上。如果真的能连接白令海峡,从亚洲到北美洲就方便多了,只是这个方案太难实现了。  可视通话,在今天一个手机就可以实现了。  智能塑料手叫醒主人公,其实这个也不难,连智能机器人都有了,按时叫醒起床根本就不是难事。  超級钻机这个东西早就有了,只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石曼卿一生参加了三次科举,最后一次好不容易考中,却因旁人作弊而被牵扯,惨遭除名。结果第二天真宗发了善心,特授几名落选的士子“三班借职”,属于末等武官。石曼卿很不甘心,失望之余赋诗一首,“无才且作三班借(职),请俸争如录事参(军)。从此罢称乡贡进(士),且须走马东西南(北)。”这是一首藏尾诗,意思就是:你们把我打发到北方军中效力,不觉得草率吗?石曼卿深以为耻,坚决不肯就职。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