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现的关键因素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样的语文阅读文本,不同的语文老师在课堂设计中最终达成的效度常常是不同的,这取决于课堂的吸引力、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执教风格等诸多因素;而诸多因素中,教师面对不同文本设计教学时的“应变”方式将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实现的关键因素。
  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的应变能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有不同的承载和呈现。
  一、课前应变,教前质疑“简”而有“趣”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师生共同进入文本研读前,走出陈旧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的藩篱,而能另辟蹊径,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这应是课前对教师应变能力的考验。
  有很多匠心独运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问题的精心设计,以启人心智,发人兴致,唤醒学生最佳的阅读期待和最强的表达欲望为目标。好的课前导问质疑,就好比点燃炸弹引爆的导火索,所谓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精练精辟的一“针”切入,于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课中应变,释疑引导“收”“放”有度
  “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不好的教师给人奉献真理。”现代教学理论根据教学水平的高低把课堂教学分为“记忆性水平、理解性水平和思维性水平”三种类型。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多关注思维性水平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循循善诱,强调学生的侃侃而谈。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思维的流动,思想的互动,所以,教师则应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生则应拥有思考权和言语权。
  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扮演好首席“阅读者”的角色,做到“放”“收”有度。
  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片断:
  “他不是要钱了吗?这分明是卖!”在教学《老王》时,当同学们随着讨论的深入,有很多同学渐渐认同老王是临死前专程给杨绛一家“送香油和鸡蛋”的,文章主旨是体现编者选文的意图——表现“底层的光辉”。而这时有一名学生提出了疑问——老王不是来“送”鸡蛋,而是想委婉地来“换钱”的;并且还举出了文本依据:老王在杨绛说“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时,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而并没有制止杨绛去拿钱……随即,有一个、两个的学生也开始认同他的看法,于是前面的共识彻底“翻转”。这时,笔者就想着,这次分歧或者正好是一次教学深入的契机,于是,放慢进程,再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充分细读,寻找依据,分析老王去杨绛家到底是何深意?
  由分歧引发的争论,促进了有效“自主探究”学习,在争辩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的运转,激励学生完成文本的细读细析。当学生最终筛选出“全新的白布”,“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我不是要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一句句细腻的品读,学生恍然大悟。
  此之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放”,敢于“放”。
  但不可否认,学生由于学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仍普遍会存在单一性、无序性、依赖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所以,教师也要防止由于“放”得过宽,导致课堂学生文本探究时,对话“游离”于文本之外的现象,从而远离了本来有待要解决的问题。
  三、课后应变,设计作业“常”中有“新”
  常态的语文阅读教学完成后,必要的反馈和巩固是以作业的形式来体现的,一般以字词基础巩固和课外同类文本的拓展阅读为主。如何在这一环节体现我们教师的“应变”能力,笔者以及其他同事都在教学实践中有过尝试。多以文本为基准的再创造为主,比如请学生进行续写、改写、仿写以及读后感的交流等形式的尝试,效果特别好,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通过这种“新型”的作业,引导学生对文本意义作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如,有语文老师在教学《项脊轩志》后,让学生尝试用现代文进行续写,设想“读书有效”的归有光在中年终于科考中举后,衣锦还乡,重回项脊轩时可能有的复杂情感。
  还有在教学《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后,布置教后感想的撰写,并专门组织了交流讨论会。学生的个性感悟有机会和平台展示,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拼尽功底,力求写出“新意”和“独特”体验。
  在高中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应对不同的文本和不同的学情,师生要适时适度用好“应变”,灵活把握好“应变”的度。既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体验,珍视学生课堂上迸发的思想火花,又要让作为掌握更多阅读主动权的首席阅读者的教师不“错位”,不“失位”,这样,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必将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穿插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能够起到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调整课堂节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但显然,穿插只能作为一个课堂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在适当的时机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的设计,让穿插运用适时得法。该如何合理运用穿插艺术呢?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其运用的体会。  一、难点处穿插,
目的:分析探讨塞来昔布用于术后镇痛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术后6h口服
近几年,在自读课文教学中,笔者坚持进行自读课文六步体系训练的教改实验,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读课文六步体系训练,即“自读目标——重点难点——具体评析——学习质疑——练习设计——主要收获”六个步骤的体系训练。各个步骤具体含义是:  自读目标:每篇自读课文,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课文的具体内容确定其目标,即每篇课文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学生要根据课文和自己的学情实际确定,在自读过程中,要始终
截至3月14日,河北省保定市有8个路口的红绿灯和黄闪警示灯完成太阳能应用改造。据悉,保定市已经做出投资规划,市区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将全部进行太阳能应用改造。这只是保定市“
巴基斯坦奥里斯煤炭矿业公司按计划已经开始了在信德省的煤炭开采。该煤炭矿业公司通过向私有和其他相关投资者融资者筹得了足够的开发基金,开发计划已经完成。该煤炭矿业公司
本文分析总结小水电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联系临夏县实际,分析当地发展小水电建设的资源优势、建设现状,总结近年来小水电建设上的主要做法,提出加快小水
小水电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如何管理和利用好农村水电资源意义重大。辽宁省农村水电站数量多、分布广,历史悠久,因此围绕如何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农村水电站的分布、投资、建
语文课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基础课程,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其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因此,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更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广泛的阅读,在增长学生的知识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概括
一、阅读与写作实践的背景  就目前高中生写作而言,大都呈现这样的状况:立意趋同、材料一样、喜欢套作……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样的作文已完全不能适应今天高考作文。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采取材料作文形式,开放度越来越高,能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化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积累,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作文命题另一个特点是,以学生为本,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生
ENSO,particularlytheoccurenceofENSOisstilanimportantresearchobjectinclimaticvariation.UsingtheECMWFdata,therelationshipbetwenENSOandtheactivitiesoflow-frequencywavesinthetropicalatmosphereisanalyzedinthispaper.ItisshownthattheocurenceofENSOiscloselyre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