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努力方向。创新能力对于科学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富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怎样很好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新,将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个性;创造个性;创新能力;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知识化的经济时代,如何建构以人的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育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知识需求量的增长和更新频率的加快,如何学习、怎样创新将成为每个人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学生在学校里从小具备创新能力及其团队协作和综合能力将显得极为重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教师新型教学媒体的应用水平、促进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今的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他们的创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今天的教育,应在学科中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及团队协作精神。那么,在高科技高速发展并日益渗透于教育又改变着教育方向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呢?
  一、以互联网为依托,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互联网的特点是各种资源丰富多彩,在网络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多样、应有尽有的信息,这样的丰富资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死知识,网络信息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源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应从“疑”开始。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也就很难发现学习中的疑点。为此,教师要充分地引领学生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去遨游、去探索、去研究、去开发宝藏。在探究中当学生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巧妙设置疑点,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寓于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已学知识之中。通过巧妙地设疑、质疑和激疑,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变让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互联网中收集到的资料,创设多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认真了解重难点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思考、发现疑点,经过认真思考探索,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生的创造个性及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利用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互联网资源极其丰富,各种信息多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呈现,生动新颖、形象逼真,这为学生创设了活灵活现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景中感受强烈的感染,脑海里就已经有了很深的影响。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创设了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心驰神往,回味无穷。这种新颖性感受下,学生将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将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在师生共同的学习探究中,教师要巧妙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互联网上的教学信息资源的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用微课、翻转课、超链接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创设快乐的、数字化的“活”学习情境,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较易于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
  三、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挖掘学生积极探索精神
  网络资源的优势在于时间、地域和交流方式等的开放性。传统教育受教學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的限制。而互联网下的学习则是穿越时空的资源共享学习,只要有网络,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访问浏览远隔千里的信息,并可通过互联网与专家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探讨获取知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路人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真正的独立探究者、是真正的宝藏开发者。这样就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查找资料、收集素材、制作课件、制作网页时,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他们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时,那个激动兴奋劲儿用贫乏的语言难以表达;当他们用自己的课件向其他同学讲解难题时,感到自己并不是学生,而是一位教师;当他们制作网页维护网站时,感到自己身在互联网中、已经走向了世界;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已是开发知识的先驱者。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将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将得到迸发,团队协作意识得到激发,积极探索精神得到升华。这样,学生的积极探索与创新能力就得到培养。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创造个性促使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为祖国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使学生游刃于网络资源和课本中,积极主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去探索挖掘知识的宝藏,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
  附注:本文系甘肃省2015年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培养研究”;课题号为:GS[2015]GHB0041])阶段成果。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认为《学与问》一课的教学应该从围绕“文章讲了什么观点,举例什么道理,学与问两者有什么关系”等明线,通过学生自学,师生对话,来渗透“如何写”说理文的学习,亦即弄清说理文的结构。  【关键词】说理文;勤学好问;学习的主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应该说
【摘要】语文是情感的体悟,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去捕捉,去挖掘,引领学生用心体验情感,定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创设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在教育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记忆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记忆习惯,全面促进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生主体;记忆能力;自学能力;素质教育;实施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单篇教学模式中的目标不清以及教学方式僵化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概念。小学语文的主题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的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结合课内外资源去发掘课本中的教学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思维主题,促进小学生在语言、思维以及文字理解能力上的培养和锻炼。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最高级的形式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维护学生自尊,保护学生独立的个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现代教学手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力保证;阶段性复习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尊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素质中的各种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而人类的思维活动中
【摘要】教学既是教师传播知识、讲授道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过程。而技师学院由于其教学环境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其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教育、轻情感教育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非常不利,本文从技师学院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技师学院;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有效的阅读,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又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愉快的学习。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发展学生个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本文,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分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个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