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领”:“领”族词中现新秀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领”与“白领、金领、粉领、灰领、蓝领、黑领(民工)、油领(厨师)”等原为“姊妹”,都是对工作人员作出的职业分类。“绿领”本指从事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农业科研、护林绿化等行业的人员。比如:
  (1)据悉,专门从事绿色产业、绿化工作专业的“绿领”人才供不应求。(《中国花卉园艺》2002年第9期)
  然而,这种意义的“绿领”似乎昙花一现,如今几乎销声匿迹,难以找到用例,“绿领”“变脸”了。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2)白领、粉领、金领早老土了,现在兴“绿领”;“后现代”的青年,都要标榜自己是环保主义者;连幼儿园、小学里的学生都知道在双休日奶声奶气地提醒父母说,爸爸妈妈,上菜场用菜篮。(《长沙晚报》2003年11月21日)
  (3)时下,“绿领”阶层生活主张,正被城市时尚人群标榜开来。意思是: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也要善待生存环境。(《市场报》2006年3月3日)
  新世纪之初,一些都市人群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逐渐显露在世人面前,他们渴求回归自然和“绿色”新生活,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都极力朝绿色时尚靠拢,力求发现幸福、提升生活品质、追求健康快乐。当今,时代潮流中新生的“绿领”正是在追求环保中异军突起的。如果说“白领”“蓝领”等是依据社会分工和职业来划分的角色,“绿领”则是从生活心态、生活方式的角度划分出来的群体。“绿领”们选择的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比如:
  (4)“下班关手机,点菜要维C,周末必出游,随手带垃圾。”这个顺口溜据称比较准确地描述了新兴“绿领”的生活方式。(《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5月13日)
  这样的生活方式如今颇有热度,当代是个追求快乐、健康生活的时代,“绿领”热得合乎情理。做“绿领”是一种新时尚,比较起来,以往时尚多半关注人的衣食住行,是物质享受层面的,而“绿领”们注重的是精神层面。请看两个例子:
  (5)和白领、金领、灰领这些标志社会身份的说法不同的是,绿领指的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身份,是一种生活心态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绿”代表着健康、自然和公益环保,只要是热爱生活、崇尚健康和简约、热爱户外大自然、支持公益事业的人皆可纳入其中。(《羊城晚报》2007年4月11日)
  (6)朋友拿出杂志让俺看,还真是的——在时尚媒体的眼中,“绿领”源于一种生活主张,只要你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善待生存环境,崇尚质朴简约,不管你何种身份,收入多少,你就是一个绿领!(《中国青年报》2007年7月8日)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随处可做,点滴小事就可着手。比如,用布袋取代塑料方便袋,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旅游随手带走垃圾,等等。那么,做“绿领”也就很简单,“绿领”的队伍在发展,“绿领”的外延在扩大,其内涵也更加明朗。简单说来,“绿领”就是热爱大自然、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们。
其他文献
[摘要]和谐思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础,而和谐思维的形成则必须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辩证法理论的误读,实现从强调对立斗争的传统辩证思维向突出和谐共生的现代辩证思维的转变,以此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思维 辩证法理论 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层理论内涵是什么?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人们
“脱光”一词我们并不陌生。近来,在网络语言中,“脱光”一词频频以新面貌出现。请看如下例子:  (1)我们是男光棍和女光棍,11.11就是我们伟大的节日。这一天,凡是光棍,都是最尊贵的人。在这个贼牛的日子里,“光棍”也要大比拼,看看到底哪样的“光棍”最有魅力,哪样的“光棍”最不合格,让他们在众“光棍”面前争相“脱光”,告别单身,摘除他们“尊贵”的象征。(北京客齐集网2006年11月8日)  (2)想
期刊
《科学与艺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科学与艺术之间复杂深奥的关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文中的科学术语尤其让学生感到陌生。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
本文介绍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虚拟频谱分析仪及测量相位差的方法。该分析仪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所设计,能够同时进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及谐波分析。与传统的硬件电路相
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人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
[摘 要]:归化和异化是当前翻译理论研究中两个核心的概念。从翻译方法论的发展以及国际文化融合潮流来分析,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但同时归化翻译也是必要的。译者从事翻译活动时要根据原语内容和翻译目的掌握好翻译尺度,在归化和异化之间求得最佳平衡点。  [关键词]: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 文化融合    一、归化和异化翻译研究的历史回顾    西方关于归化和异化的研究,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Cicero, Hora
“还原”是解读文学作品的一种基本路径,当然,一丝不差地“还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尽可能地“还原”是文学作品解读应该努力的方向。所谓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进行正确的“还原”,尽可能地接近作者本意。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以为只有“还原”作品、接近作者的解读才是真正有效的阅读,否则,虽很热闹终不能说是在阅读。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认为陈松泉老师执教的《采薇》是一次极好的尝试,同时也是一次成功的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新诗的抒情方式及语言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单元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了解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同时
高考时,面对一个个似是而非的选项,学生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不知所“选”。事实上,解答这些题目,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对称法”就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方法,掌握了它,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对称法,巧识错别字    辨识错别字的题目,历年高考都有。然而,有的考生偏偏在这道基本题上失分,非常可惜。有些词语或成语中的错别字,粗粗看来,的确让人如坠云雾,难辨是非。然而,如果运用对称法加以
一次我在课堂上问学生《乐府诗集》的编者郭茂倩是哪个朝代的人,学生有说南朝宋的,有说北宋的,有说南宋的,各执一端,争执不下。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上述几种说法都有,甚至教科书中的说法都不相同。  下面是几种广泛发行的权威文献的不同说法:  人教版试用修订本初一语文教材(2000年4月第1版)《木兰诗》中有一则注释为:“选自南朝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