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浅析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3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初中数学的学科地位来看,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善于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笔者谈谈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旧课程的差异
  传统的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倾向,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给人以呆板、枯燥、抽象、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印象。应试教育则更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认为数学就是做题,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让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与之相对应,新课程改革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在课程、教材、教法和考试制度上,都存在着教育的行政化和教师意志的主导化现象,使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常常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和实施。
  初中数学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强调学生有计划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注重数学知识产生的历史(即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内容从基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教学背景是仿真的或现实的,教学媒体是多媒体,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多项交换。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是不确定性,包括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的不确定,给教师留下更多的创新余地。
  新课程注重微观结构的研究,提倡设立数学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等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数学史的介绍,展示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是一种数学意识,一种基本观点和态度”,恰当的应用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要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首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因为没有正确者的思想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要更新观念,决策者必须首先更新。这不光是教育系统,更重要的是党政的主要领导要首先更新观念,没有他们的承认和支持,改革将寸步难行。要更新观念应从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能力观、招生制度观、考试办法等全方位进行,广泛讨论,深入细致地研究,形成一种气候。同时作为教育改革执行者的教师更要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因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创造型的老师。我国的数学教育较之于外国的优点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数学计算、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应用能力所必须的,是必要条件。因为解决任何问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做保证。当人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试图去解决时,必须把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当发现已有的知识不足时,就必须学习相关的知识,训练相关的技能。应该看到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提倡问题解决的时候更应该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和猜想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培养这样的态度和欲望,必须从解决问题开始。因此教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模糊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进行设疑(提出问题),激疑(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思疑(研究问题),释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复疑(复习思考问题)。让全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积极探索,大胆猜想,勇于发现。
  数学新课程改革还必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的结果不仅体现在问题的结论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解决的过程中。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数学的概念和数学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因而在此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过程,了解它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了解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发现了知识本身的发展轨迹,明白了知识的发展进化过程,这对学生今后从事“问题解决”无疑是很有示范和启迪作用。这里所体现的知识价值不仅仅包括了数学知识本身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思维价值,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今后的素养、终身发展的价值上。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教师如何面对这些身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呢?在德育方面,要教会学生做人;在智育方面,要传授学生知识;在其他方面,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关键词:教育学生;知识;爱心;信息技术  教师要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
期刊
观察,从心理学上讲就是指在思维的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中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课文属于观察类的文章,这些都是作者悉心观察的结果。在作文教学中经常有学生说“一提笔就觉得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的学生虽然作文交上来了,可是内容空乏笼统,不知所云。出现以上情况,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
期刊
学习文言文既可以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又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成为具有“民族文化之根”的现代文化人。但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僵化,“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把学生引入枯燥乏味的解释、翻译当中,常常把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让学生觉得文言文学习如同嚼蜡,艰涩难咽,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
期刊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激趣、导思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问、何处问、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一、在无意处追问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于这种“无疑”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但在一次“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没有照本宣科,做简单的比较和推导
期刊
关于什么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也有人说:“高效课堂指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
期刊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学生不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将寸步难行。课堂教学就像一场戏,教师是编剧、导演,学生才是戏里的主角。如学生连基本运算都不会,这折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部分教师对数的运算能力教学有弱化趋势,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感。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做。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缺乏兴趣。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期刊
在具体实施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激发在语文学习中的各种情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认为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学生的心是细腻的应先入为主  语文
期刊
远程教育教师角色的转换问题,是所有远程教育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有效的教师角色转换途径,能帮助远程教育教师加速角色转换,以更专业的角色投入到远程工作中来。  一、在远程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自我转换  远程教育教师在从事远程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与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发生冲突、知识储备不足、现代远程教育前沿理论欠缺的情况。但是,远程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学校、同行、学生、社会的多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