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中微课应用的几点体会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几点体会:1.忌面面俱到,只突出一个点;2.必须按学情、量身定做;3.微课视频中解说语音尽量多用“问答式”,多设置“提问”;4.别人制作的微课视频、怎么用。
  [关键词]量身定做;问答式;微课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探究并获取、应用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诸多因素限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所以不可能每个实验学生都有机会到实验室进行操作,教师也不可能将每个实验都跟学生介绍清楚,而且有时候教师讲的越多学生想的越少,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差,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受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限制,比如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是很难看的清的,影响教学效果等等。近年来微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顺应潮流,教学中实验尽量多用微课视频,资源网上有现成的就下载,无现成的可根据学情自己制作一些。使物理实验的各个环节更加清晰和具体,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观察、思考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等,在探究中激发创新思维。物理实验中微课的应用(关键是微课视频的设计和制作)、我初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忌面面俱到,只突出一个点
  “伏安法”测的电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针对这个实验我们做一个六、七分钟长的微课视频,把里面涉及到的问题都解决是不可能的。该实验涉及的问题较多:有电表选择、测量电路部分是用电流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控制电路部分是限流式还是分压式、怎样画出实验的电路图,怎样在实物图中连线等等。我们可以做一系列微课、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问题,目标精准,学生容易接受。比如针对分压器电路的调控电压为什么变化范围是O-E,可单独做一个微课,这个微课就是要解决这个为什么。实物电路的连线顺序也可单独做一个微课。被测电阻较大、滑动变阻器较小的情形、为什么要采用分压式控制电路,也可单独做一个微课。
  二、必须按学情、量身定做
  制作一个微课,必须根据自己的学生的学情、“量身定做”。物理实验中有些问题,别的学校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老师只需稍加点拨、一带而过,几乎不成问题;同样的问题到我们的学生手里却是道迈不过的坎。以分压器电路的调控电压的变化范围为例,以前只要碰到它讲解就费劲。分压器电路如图,提问学生将滑动片向左移、AB两点间的输出电压是增大还是减小,有人说增大、有人说减小、茫然者居多。怎样来讲解?正常的话只须画出等效电路、滑片A为界,分隔成了左右两个电阻R1、R2,R1、R2串联,串联总电阻不变,AB两点问的电压就是电阻R2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特征、电阻R2增大,它两端的电压也增大,这样问题就差不多解决了。可是在我们这里还有很多学生就是理解不了(其实就是串联电路的特征理解不深)。每到这个时候、我就要用具体数据法领着学生艰难地走一圈:假设电源为10V,滑动变阻器为10Ω、问滑动片A正好在中间时电阻R2的电压为多少伏呢?5V;问滑动片A向左移时R1=4Q、R2=6Ω,电阻R2的电压为多少伏呢?6V,电阻R1只分担了几伏呢?4V;问滑动片A向左移时R1=1Ω、R2=9Ω,电阻R2的电压为多少伏呢?9V;最后还利用实验器材(电压表),在讲台上配合着这个过程演示一遍,问题最终圆满解决了。只是这样一来用去了很长的时间,但现在把这个过程制成微课视频,精心设计步骤,设置提问,就大大地节省时间;而且演示实验的动作,电压表读数,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每遇到视频中有提问时、只要按暂停键给学回答的时间。所以制作一个微课,真要有针对性、若不顾及学生自身情况,不急学生之所想,这个微课就用途不大。
  要更好地使微课适合学生,只有设法把事情做得精细。电学实验的实物图连线是个麻烦问题、部分学生即使对照电路图、把实物图连好也困难,有学生甚至不清楚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在何处,结果把线连在滑动变阻器的“腿”上。制作一个微课来决解决此问题首先得弄清自己学生的症结所在。以“伏安法”測的电阻为例,假设这个电路测量部分是内接法、控制部分是分压式,那么所需要连线近8条,先连哪条,这是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框架,学生是不知这个顺序,连接时错漏就多,教学时要把这个当成突破口,细细琢磨。其次是录制视频时把电路图和实物图并排摆在一起比照,按顺序框架一条一条地连,而且实物器材电路的导线连接也同步进行。在教学中我感觉的这个微课视频的示范作用很明显,无论是在纸上实物图连线、还是实验室里器材的导线连接,师生都很从容。试想如果在黑板上教学,用粉笔画这两个图就费时,在讲台上老师示范实物器材的连接,有几个学生能看清?
  三、微课视频中解说语音尽量多用“问答式”,多设置“提问”,少一些“陈述、铺叙”
  比如“分压器电路”的微课视频中,直接陈述“以滑片A为界,分隔成了左右两个串联的电阻R,、R2,这样AB两点间的电压就是电阻R2的电压”,就不如“以滑片A为界,分隔成了左右两个串联的电阻R1、R2,那么AB两点间的电压应该是哪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再如“伏安法测的电阻的实物图连线”的微课视频中,在用彩笔标识了电路图在“c、D”两点的连线这个动作的同时,解说语言“请看电路图在‘C、D’两点的连线,在实物图中又应该是连哪两个地方?”。这样比起平淡地陈述、好处不言而喻。
  四、别人制作的微课视频怎么用
  从网上下载的一些视频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水平,质量堪称上乘。如果就这样从头到尾放一遍,效果不见得好、牵涉问题的侧重点与你期望的不同。网上有个“关于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微视频,运动的主体是一块石蜡,浮在玻璃试管中一块红色石蜡一边匀速上浮,一边随试管向右匀速运动,这样就出现了运动合成,很形象又清晰。我总想从里面找出关于“运动的独立性、即两个分运动互不影响”论证片段,可是没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视频播放时下面有个播放时间显示,这就有办法了。当试管不动时,石蜡从底部上浮至顶部的时间段是01:24至01:39、时间是15秒;石蜡上浮、同时试管水平匀速运动时,石蜡从底部上浮至顶部的时间段是02:12至01:27,时间也是15秒,这不正说明了石蜡的水平分运动不会影响它上升分运动的快慢么。若利用现成的视频,自己要多看几遍,弄清人家的意图。进行备课,准备用其中的那些时段,自己准备怎样的解说词(不是改人家的语音,而是关闭里面的语音,播放时自己说),这样就能使资源有效地利用。
  将微课应用的高中物理实验中,我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能说积累了一点经验、感觉到这方面无论是设计还是录制技术都是深邃无穷的。
其他文献
【摘要】人格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学科包含了丰富而积极的人格教育元素。本文从人格教育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积极人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结合我校人格教育中的“八个特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积极人格;培养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仅限于课本的字词句学习和对文章的表面解读已
【摘要】通过对深圳市某学校校长专业发展历程描摹与分析,得出深圳市后备校长培养路径启示,即深厚的学科专业发展、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开阔的多部门岗位历练。  【关键词】后备校长;培养路径;个案研究;专业发展  校长专业发展是指由校长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所构成的专业素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后备校长的培养是指从一般教师培养成为校长。研究后备校长的培养路径有利于挖掘和培养校长的专业能力
【摘要】“古诗新唱”教学方式将古文与乐曲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古诗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激发学生古文学习兴趣以及提升学生鉴赏能力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却远远不足,基于此,笔者展开了关于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的创新策略探究,进行了一些相关教学实践,最终形成经验总结。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以启发。  【关键词】古诗新唱;经典古诗文;教学;小学生;语文教师
【摘要】笔者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对科学思维培养与习题微课如何有机结合进行研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重视学情分析,定位教学目标”“重视情景入题,构建物理模型”“重视母题价值,拓展内涵外延”等三个以科学思维为导向的高中物理习题微课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思维;习题微课;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习题微课因具有“短小精悍”且可重复、多场景灵活使用的特点,十分适合学生在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畅销中外的经典绘本,是美国作家佩特·哈群斯的处女作,获得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杂志奖图书银奖。这本书从1968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全世界家长和儿童的喜爱。全书只有44个字,其中包含6个无字页。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一只名叫萝丝的母鸡出门去散步平淡无奇的故事,而丰富生动的图画却描绘了一只倒霉的狐狸追逐萝丝却屡屡受挫的故事。作品色彩明媚,故事
《鼠小弟的小背心》是一本来源于日本的经典绘本,它充满童趣,图画单调但可供想象空间很大,也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是一本非常好的绘本阅读教材。这个故事描写一只小老鼠和它的朋友之间发生了天真烂漫的情节,图书的画面是以黑白色为主,画面上只有主人公小老鼠和它的动物朋友,它把小背心借给了朋友们弄坏了,虽然小老鼠很伤心,但还是原谅了朋友。幽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让他们乐意去看,并且感受到无穷的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古典诗词的神圣“殿堂”。置身其间,仿佛与前人有了心灵的交流,让人受到精神的启发,灵魂的启迪,生命最初的感动。  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的基础,诗歌是小学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内涵深远,阅读诗歌对学生阅读视野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因而必须重视小学诗歌阅读的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关注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与发展的理解型学习模式,它强调对知识的整合与重构、注意迁移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等特点。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恰当且精辟的主题确定、启人深思且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设计、有效多变的情境创设来促进学生理解性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叙事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深度学习;主题 问题链;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深度学习是一
【摘要】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的议论文写作更是重中之重。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议论文写作教学来运用概念图可以兼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写出逻辑严密的文章,了解并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本文结合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经验,探讨概念图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和策略,以创新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本报综合消息 “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的危机处理。由于学习空间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学习方式从线下转变为线上,以往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一些短板暴露出来。但同时,居家学习也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大机遇,中小学应利用这次机会补齐短板,推动教育变革走向深入。  1.补育人短板——调整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停课不停学”给我国教育界反思调整教育价值系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居家学习要切实改变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