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an_h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平台,然而,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曾有“催眠课”的“荣誉”称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治课理论性太强,内容抽象、枯燥;另一方面是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手段刻板生硬,缺乏灵活生动的教学艺术,常常台上“昂昂然”,台下“昏昏然”,效果令人扼腕。为改变此尴尬局面,政治教师就必须构建自己的魅力课堂,进行魅力教学。那么,政治课的魅力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政治课的魅力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人格,二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三是教师的知识涵养,四是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里就如何增强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谈谈个人体会。
  政治教师的人格,是构建魅力政治课的前提。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也就是说,高尚的人格是教师魅力的第一要素,没有人格,就没有教育。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通常来说,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但主要还是指人的道德品质。政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人格形象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人格是一面旗帜,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引导,它能使教师产生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想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就要“善其身,正其道”,让学生“爱屋及乌”。那么,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应怎样来塑造呢?
  一、培养高尚师德
  这也是为人师表的一个首要的和重要的问题。高尚师德应是:生活上朴素大方,品行端正,洁身自好,不唯名、不唯利、不唯权,不爱慕虚荣;工作上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忠于职守,身体力行,乐于奉献;处人处事上要言而有信,与人为善,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不斤斤计较、见利忘义;不蝇营狗苟、趋炎附势。就如毛泽东说的,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样的教师自然享有很高的威信,不但学生会心服口服,连家长也会心悦诚服。当然,培养高尚师德不能只搞形象工程,只做表面文章,而应实实在在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现于一言一行,也就是说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否则,无论你在课堂上怎样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也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自取其辱,那样无疑是做人的失败,更是为人师表的一大忌。
  二、培养良好的性格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只有具备良好的性格,教师才有亲和力、号召力,教学才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教育教学才能顺乎其然,顺应其道。好教师必须有好性格,有好性格才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好性格就是要豁达大度、温良谦逊、慈祥和蔼、热情大方、乐观向上。性格虽有天生的因素,但也体现了人的一种修养,是可以通过后天来塑造的。实际工作中,为什么女教师较受学生欢迎喜爱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女子的天性中有温柔善良的一面。如果一个教师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动辄训斥甚至体罚学生,那么,即使他有满腹经纶,学生也只会对他敬而远之,那何来“传道授业解惑”呢?
  三、情感丰富有爱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有先天因素。有的人感情丰富细腻,有的人感情冷漠迟钝。没有情感的教师,任你怎样美丽自然,也只能是一座塑像。有魅力的政治教师应该情感丰富细腻,通情达理,懂得感恩,懂得爱情、亲情、友情、乡情,善良且有爱心,不能刻板冷漠,不通人情,一如“冷血动物”。情感的培养要从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学生做起。如:听听音乐,感悟旋律;读读诗词,领略意境;登登高山,感受自然;做做义工,积累善心;关怀身心,培养爱心……情感丰富的教师更懂得如何去关爱学生,懂得如何以情动人。情之所至,金石为开;爱之所及,虽寒亦暖。
  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体现为对学生的关怀爱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彰显人性的教师,无疑会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信任,无论是其人还是其课势必成为学生的“至爱”,学生在学习中就自然会由“心动”发展到“行
  动”。如在课堂上偶尔会有学生提出上厕所的要求,有
  的教师认为这会扰乱课堂秩序,是学生找岔、不尊重自己,生怕其他学生效仿,从而一律禁止。其实这是不够人性化、冷漠的表现,教师大可不必视此类行为为洪水猛兽,而应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和管理。教师可在平时多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态度,通过察言观色,看学生是否真的有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作出人性化的选择。教师有情,就不怕学生不领情。学生可能不懂教师的“汗水”,但不会不懂教师的“泪水”。教师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向师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合作性。
  总之,教师要构建魅力政治课堂,就必须健全自己的人格,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偶像,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这样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学才有力度、深度,才有感染力。
  优秀的教师应是一座人格丰碑,犹如山高水长,永受学生敬仰。教师的高尚人格不能只是一道彩虹,一朵昙花。优秀的教师应是一台装有强力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健康电脑,不会中途“死机”。如果教师的人格存在缺点,学生心中的偶像受到沾污,或突然倒下,那么教师的教学将会苍白无力,甚至难以为继。如某培训机构有一个著名的奥数老师,近期被爆出有猥亵学生的行为,这个曾经受人尊敬的奥数名师,一下子变成“狼师”。想当年,拿破仑(曾是贝多芬的偶像)称帝,贝多芬撕掉的只是《英雄》的封面,《英雄》照样演奏,可这个揭去虚伪面具的“名师”,恐怕再也不能还原其本来的形象了。为人师表,当以此为戒!
  参考文献
  曾伟霞. 点燃激情,打造魅力课堂[J].梅州教育,2008(11).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关键词】快乐成长;幼儿园;户外游戏  幼儿园户外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特别是3~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教师予以高度重视。因此,幼儿教师要开展科学、适合幼儿体育锻炼的户外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快乐成长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一、幼儿园户外游戏优势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天性爱玩,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幼儿教师借助户外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锻炼幼儿的体魄,让幼儿在玩
【中考真题】  请以“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解读】  “段”是事物、时间的一节,“那段时间”,必然是一个时间的段落,是生命中的部分节选,而非某个节点、某个瞬间;“忽然”,是指突然间,意味着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那段日子”,是持续的一个过程,“忽然”是瞬间的感受,两者对立而统一,矛盾而和谐,这道作文题看似平常却奇崛,很值得品味。  “那段日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对话、合作等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教师在专业素养、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普遍的差异,因而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深度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具体策略,以期对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绘本是专门为幼儿设计,以丰富多彩的图画结合少量精炼文字的一种图书,具有生动直观的艺术形象和历久弥坚的精神内涵。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将读物的艺术力量呈现给幼儿,滋养幼儿心灵。本文以绘本《彩虹色的花》为例,探讨教师可以通过哪些策略支持幼儿的深度阅读。一、突显矛盾,挖掘故事中的情感冲突点,激发幼儿的思维碰撞  绘本《彩虹色的花》叙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一朵美丽的花儿在春天绽放
2013年11月,笔者有幸参与了宁波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社会政治)修订的命题工作,深刻地感受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命题设计要抓住情境、思辨、立意三个关键因素,以彰显命题的信度、厚度、长度。  一、情境——让生活近一点儿,提高命题的信度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同样也是命题设计的基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难点和重点。阅读能力弱、质量低、思维逻辑性差、语言表达不准确等经常使学生们在阅读中陷入困境。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方方面面思考,仔仔细细分析,认认真真对待他们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耐心辅导,细心地处理每一个细节。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枯燥无味的阅读变得饶有趣味。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1.教师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在央视《挑战不可能之加油中国》节目中,武警国宾护卫队驾驶70辆摩托车,行云流水、整齐划一依次摆出:“1949-2019”“70”以及“心形”“中国”的字样,用他们的方式预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直角漂移、极限甩尾、以80公里时速快速处置路面出现的可疑障碍物……震撼人心的绝技表演,让电视前的观众热泪盈眶。  被誉为“中华第一骑”的武警国宾护卫队是“中国外交的礼仪名片”。近几年,他们完成了APEC 会议
时光像流水一样哗啦哗啦地流过,永远不知疲倦。转眼间,走上讲台已经4年,撇去了刚毕业时的年少轻狂,我对自身的定位更加务实,也有了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扎根于这所百年学府的沃土,我迅速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所见所闻,让我感慨,让我思索: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从披星戴月的日子里,从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里,我读出了答案:敬业。只是细细想来,我的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校园的静像——不仅
程式,看似强制的规律化,但倘若在固化的形式下,持久地对程式贯彻并执行,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变为条件反射。此时,那些本来无一物的泛泛一语,就会开始着陆,在无意识和不自觉中显露,成为你的戒律。  这正是初级教育的形式。如同父母嘱咐孩子餐前洗手,日久天长,孩子就餐前便会观照自己的行为,自行修正。  程式便是这样的养分。  终究,人与生俱来写入骨血的东西,少之又少,而程式给人的自控,因被纳入规则化,从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