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学中的“典妻”书写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杰、邰静农、柔石等作家创作了一批以典妻现象为题材的小说;20世纪60年代,台湾作家王祯和创作的《嫁妆一牛车》也涉及了典妻现象。本文就创作背景、典妻的原因、卑微人物的屈从与隐忍、他人的道德评判,以及作者的人道主义关怀等方面,以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王祯和的《嫁妆一牛车》为例,探讨两岸文学中的“典妻”书写。
  关键词:柔石 王祯和 “典妻”书写
  “典”即“租”,“典妻”就是因各种原因把自己的妻子租赁给别人,属于一种契约婚姻,这在封建时代的江浙农村地区最为盛行。通常情况下,一方男子为求得子嗣传宗接代,花钱雇一个生养过多个儿子的已婚妇女;而另一方男子因生活贫困潦倒而典卖自己的妻子,以获取相应的钱财来维持生计。这种披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为了生存”的“高尚”外衣来进行的典妻行为,以一种畸形的婚俗戕害人的生命个体,扭曲了自然人性,表现了底层小人物的悲剧人生。两岸文学创作中,都有涉及典妻现象的书写,大陆作家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台湾作家王祯和的《嫁妆一牛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篇作品。
  一、创作背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混乱。政治上,军阀割据,日寇入侵,国民党反共围剿此起彼伏。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占据着国内市场,严重地制约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传统经济的发展。在广大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农民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经济来源。各种因素的交织,使社会问题突出,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柔石,在鲁迅等人的影响下,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出典型的典妻风俗的作品《为奴隶的母亲》,成为典妻题材的代表作。
  王祯和于1940年出生于台湾花莲,十八年的乡土生活经历为其进行乡土创作奠定了基础。王祯和笔下的花莲处于经济结构和社会风尚发生变化的小市镇,生活于其中的小人物无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变化的冲击。王祯和的小说取材于生活,小说中的人物经历都有真实的素材,如《嫁妆一牛车》,“那是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从亲戚口中得知这么一个心酸又绝顶有趣的事—— 一个人为了免于挨饿,只得让一个经济能力较好的男子住进家里,共同享用他的太太。”1960年之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的王祯和接触到大量的西方作品及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为其小说创作提供了坚实的艺术支撑。
  二、卑微小人物的无奈之举
  在众多以典妻为题材的小说中,典妻行为产生的原因各有千秋,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贫困。处在社会底层的卑微小人物,由于作为人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得不做出有悖于道德精神层面的事情。
  《为奴隶的母亲》写了一个贩兽皮且擅长农活的皮贩,因境况不佳,年年积债,“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赌起来了。这样,竟使他变做一个非常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但也就更贫穷下去。连小小的移借,别人也不敢答应了。”由于生活贫穷,他如屠户杀小羊一般,把自己刚出生的女儿投在沸水里烫死了。他整日承受着还债的煎熬和生活的困顿,曾想过寻死,但最终为了生存,忍受着失去作为丈夫的尊严,将妻子典卖给秀才。儿子生病,他无奈之下又来求助被典卖的妻子,“我那里又愿意来,因为没有法子”。生活的困顿完全磨灭了他最基本的尊严。
  《嫁妆一牛车》中的万发也是一个可怜的底层小人物,他自懂事以来,就一直给钱困住。娶了妻子阿好后,“日子过得尤其没见到好处来”。种菜什么菜都长不出来,在逃空袭中患了耳病,最终被治妇科的医生治成了八分聋的臭耳郎。住在荒无人烟的坟场旁边,给人家拉牛车勉强维持生计,后通过挖地瓜、采菇婆叶、掘墓坑、抬棺等养家糊口。妻子嗜赌如命,已将三个女儿变卖,且与姓简的成衣贩有染。在一次拉牛车过程中,万发因撞了一个小孩而坐牢。虽然他一直努力工作着,可是处在底层社会的他屡屡受挫,最终不得不屈从于命运,以一台牛车的代价,将妻子分给了那个姓简的。祸不单行的小人物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得不到满足,其精神也在屡屡挫败中消失殆尽,最终成为行尸走肉。
  三、卑微小人物的屈从与隐忍
  《为奴隶的母亲》和《嫁妆一牛车》是贫穷和典妻对小人物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毒害。面对这种毒害,卑微小人物不得不选择屈从与隐忍。
  《为奴隶的母亲》中,春宝爹原本是个能干的皮贩和庄稼人,然而境况不佳使他走向穷困潦倒、走向堕落。面对无望的生活,他不得不屈从现实,放下丈夫的尊严,以一百元的价格将自己的结发妻子典卖给秀才。而另一个小人物春宝娘则更准确地诠释了屈从与隐忍。她眼睁睁看着丈夫把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用热水烫死,却无能为力;她被丈夫随意摆布,被丈夫典卖给秀才,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她纵使有万分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但还是在丈夫和秀才的买卖下与自己的两个孩子分离。春宝娘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典妻制度下女性的哀苦无告,同时也折射出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被任意买卖的悲剧性命运。
  《嫁妆一牛车》中,万发发现妻子的不端行为时,曾欲有反抗意,但最终还是迫于生计,顶着被乡亲邻里嘲笑的压力,选择一次次的默默忍受。最后,万发被姓简的以一台牛车收买,公开帮助姓简的与自己的妻子同居。万发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牛车,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但可悲啊,真正可悲的啊!竟是用自己的妻子换来的!不过他还是接下了牛车,盛情难却地。”“几乎是一定地,每礼拜姓简的都给他一瓶啤酒着他晚间到料理店去享用一顿。颇能知趣地,他总盘亘到很夜才家来。”他最终失去了反抗力,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成为屈从于穷困生活的苟活者和隐忍者。正如作品扉页的那句题词:“生命里总也有甚至修伯特都会无声以对的时候……”
  四、他人的道德评判书写
  由于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人们对典妻的道德评判也不同。
  《为奴隶的母亲》中,典妻制度作为当地贫困乡村的一个习俗,几乎没有出现旁观者对典妻行为的指点或者其他反应,人们对其合理性的默认犹如古代的一夫多妻,觉得典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旧时代的乡村贫困演绎着可怕的悲剧,而人们对扭曲人性的“典妻”习俗的默认,这种麻木和愚钝更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深层悲剧。及至《嫁妆一牛车》中,则有很多“看客们”对万发遭遇的闲言碎语。“讵料出狱后他反倒闲适起来,想都想不到。有钱便当归鸭去,一生莫曾口福得这等!村上无人不笑的,讥他入骨。”在料理店中,村人对他的异样嘲笑:“是个臭耳郎咧!不怕他。他要能听见,也许就不会有这种事啦!”姓简的和阿好好上的时候,“仿佛不过很久的以后,村上的人开始交口流传这则笑话啦!”在整部作品中,穿插在主线中的副线就是村人对其行为的评判。这种间接的道德评判进一步加剧了人物的可悲性。
  五、作者的人道主义观照
  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
  两岸文学中典妻现象的书写,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底层的卑微小人物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表现出作者对人性的执着追求。两篇作品都是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关注小人物窘困的生活经历,关注小人物因基本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而日益麻木的精神以及小人物们作为自然人最基本的人性。他们因处在社会底层,没有富足的生活,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填饱肚子。物质需求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人们精神层面的缺失,一个正常的人,竟被逐渐腐蚀掉最基本的做人的尊严。柔石和王祯和都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深切关注笔下的春宝爹、春宝娘、万发,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将他们的不幸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引发人们对于人性的思考。
  六、小结
  两岸文学以不同的创作背景,相同的题材——典妻题材,相同的叙写方式——小人物的悲惨遭遇,相同的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书写,形象生动地呈现了两岸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境况。现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典妻陋习及“典妻文学”逐渐消失,但其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社会生活现象的真实写照,仍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祯和.永恒的追求——谈小说写作[J].文季,1983,1(4).
  [2] 宁敏.典妻现象再解读——从《为奴隶的母亲》《生人妻》《赌徒吉顺》谈起[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5).
  [3] 卓思敏.影响王祯和小说创作的因素[J].常州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12).
  [4]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5] 王祯和.嫁妆一牛车[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
  [6] 贺贺.为奴隶的隐忍——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中的典妻形象[J].时代文学,2013(2).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中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审美观念,“病态美”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层面。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分析“病态美”在塑造人物内在精神、表现人物至真至情和揭示全书悲剧主旨三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 病态美 《庄子》 悲剧  “病态美”作为一种审美观念,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病西施”就是这种审美观念的典型代表。到了唐宋时期,“病态美”的人
摘 要:萧红和林海音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才女作家,虽然二人经历着不同的人生际遇,但就《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两部作品来说,皆描写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印象,并以儿童视角来审视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具有自传色彩。文章试图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解读,更加深入地了解萧红和林海音作品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呼兰河传》 《城南旧事》 故乡 记忆 自传色彩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
文史哲不分家,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性道理。讲好历史,就得像易中天那样用文学家的语言、哲学家的思维解剖历史事件,分析其发生的背景、产生的过程、造成的结果,研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作为我们引以借鉴的典型经验或反面教训。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辩证的思维形式,广泛直用于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之中,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它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
“他还没有死……”,这是汶川地震中一个感人的画面,央视直播中,主持人帮助在卧龙工作的丈夫联系到他妻子时,妻子泣不成声地说出了这句话,“他还没有死”这句话,没有人把它当作什么“黑色幽默”。如果不是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中,我们对这句话可能发生异议,是希望丈夫死吗?显然不是,一个牵挂丈夫的妻子,对这个喜讯到来的惊喜,我们都听明白了她所表达的意思,由此可见,倾听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总目标这样
当地时间8月26日下午3时,法国最高行政法院裁定,蓝色海岸城市卢贝新城暂停实施备受争议的布基尼禁令。  “布基尼”(burkini)由2004年一名澳大利亚人发明的符合宗教要求的女性泳衣,由长裤与带穆斯林头巾的长衫组成。它的功能类似比基尼(bikini),但仍属于长袍(burka)范畴。    近一个月来,法国约有30个沿海城镇相继宣布,在当地公共海滨浴场禁止穿布基尼,备受争议。  禁令的捍卫者们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许多音乐教师只是从形式上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甚至把新课标的某些理念成为课堂作秀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这些现象分别以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间的综合、音乐课堂评价、合作交流学习、音乐课堂教学秩序、音乐课堂创造力的培养这五个方面为视点,通过代表性的相关案例,描述了目前音乐课堂教学在这五个方面出现的各种现象,提出了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的缺失与弊端,并以科学依据提出了如何
有一个人看起来很不合时宜——她用一部129分钟的电影去纪念一本书,以及书中主人公一生不曾谋面的情谊。这本书叫《查令十字街84号》,这个导演名叫薛晓路,而这部电影,如果能去掉冗长的姓氏化前缀,直接叫《不二情书》就再好不过。  《查令十字街84号》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记录着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书店老板费兰克·德尔长达20年未曾谋面的书信情缘。如今,伦敦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旧书店,但这本书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近年来,口语交际题已成为语文中考中的“常客”。下面以2016年中考中出现的口语交际题为例,对较新颖的题型作一些解析。  【真题解析】  一、劝说开导语气婉  例1.(2016·湖北襄阳)5月上旬,离2016年全国高考不到一个月之际,一个有关调整高考招生计划的消息,引发了部分高三学生家长的忧虑,他们
摘 要:张爱玲和林海音的女性小说,多以女性世界为主要表现内容,关注“家”中的女性,透视女性的心理与生存价值;而在具体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二者又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本文以张爱玲《金锁记》和林海音《金鲤鱼的百裥裙》为观照对象,通过对两部代表作中旧式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透视两岸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关键词:《金锁记》 《金鲤鱼的百裥裙》 女性形象 比较研究  瞩目海峡两岸的现当代文坛,
11月5日-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7.1馆内,有一款全球首款五星级接待服务机器人“豹小秘”为来往的参观者提供智能引领、服务接待、讲解咨询、语音交互等多项服务,使它身后的安利展位在医疗器械及医疗保健展区格外引人注目。据悉,注重中国市场发展的美国安利公司,是受邀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美国企业之一。  为什么一家美国企业会如此热衷于中国的展会?据安利大中华市场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刘明雄介绍,安利参